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历案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554358441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历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历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历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历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历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历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历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历案【学习主题】 追忆少年时代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课时) 【课标要求】 学会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初步感知小说的叙事手法,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准确理解小说的主题,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 【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小说文本的阅读学习,共有三篇文章:鲁迅的故乡、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和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从内容上看,都写了少年时代的经历,或涉及少年成长这一话题,或从少年视角观察世间百态。正是这些经历,可以激发中学生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进而推动自我的成长。故乡是鲁迅的小说名篇,具有卓绝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小说通过返乡的成年人“我的

2、视角,展现出故乡人、事的一幅幅画面。我的叔叔于勒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远赴美洲的于勒曾是一家人幻想中的救世主,当真相揭穿时,其形象跌落为穷困潦倒、老无可依的水手,成为家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对象,前后的巨大反差揭示出残酷的社会现实,既刺痛了年少的“我”,也启发读者深思。孤独之旅的出场人物只有杜家父子二人,故事情节也十分简单,“孤独之旅”,实际上是少年的成长之旅,读来令人受到心灵的启迪,给人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为“学习缩写”。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缩写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提高概括与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缩写的热情,并针对不同文体,各有侧重地进行缩写训练。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内容为“走进小说天地,

3、是对小说文本阅读的深度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作品,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启发学生思考小说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学习目标】 通读课文,扫清文中的文字障碍,积累并熟记基本字词、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浏览课文,学会从不同角度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初步感知小说的叙事手法。 通过比较阅读,结合具体的人物描写,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4.通过结合具体词句概括小说环境的特点,准确分析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所起的作用。 5.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准确理解小说的主题,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获得自我成长的教益。 【评价任务】 快速阅读课文,能够识记祭祀、愕然、嗤笑等重要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

4、;积累鲁迅、莫泊桑、曹文轩及其重要作品的文学常识。 快速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探究作者构思巧妙和叙述巧妙的秘诀。 3.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结合具体的人物描写,自选比较点,梳理三篇小说中作者对比的内容,分析对比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4.圈点勾画出三篇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使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其特点,进一步探究环境描写对小说人物、主题的影响,理解小说环境的象征意义。 5.结合小说的故事结局,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深入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学法建议】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梳理小说情节,把握关键内容和小说三要素;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解析

5、句子的深层含义,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研读家乡侧重于感知叙事手法和对比写法的作用;悟读我的叔叔于勒要在把握叙事技巧之时,不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美读孤独之旅先要了解标题的诗化含义,进而借助旁批训练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习过程】 故乡 【本课学习目标】 把握关键情节,感知小说的叙事手法及其作用。 2.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品读重点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4.结合议论、抒情性文字,了解小说主旨。 5.了解对比写法在小说中的作用。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把握主要情节,感知小说的叙事手法及其作用。 2.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前预习】 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

6、碍,了解故事情节。 【学习过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情节 按照文章行文的顺序,依据地点的转换,将这篇短篇小说划分为三部分,每部分用一个动词以“故乡”的形式概括大意。 文章每一部分又写了哪些内容?用自己的话归纳。 分析叙事手法 根据文中人物出场的顺序,找一找课文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2)如果去掉写少年闰土的这一部分内容,文章在时间的衔接上仍然是顺畅的。写少年闰土这一部分内容,属于什么记叙方式? (3)这样的记叙方式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小结:小说将几种叙事手法结合起来,让“现实和“回忆”穿插交织,将几十年的人与事压缩在十几天中,使小说情节凝练,结构紧凑,内容翔实,同时丰富了人

7、物形象,深化了小说主题。 跳读课文,走进故乡 品味故乡自然环境 小说往往借助环境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请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故乡自然环境的句子,概括其特点,体会作者在自然环境描写中蕴含的深情。 (1)记忆中故乡的神奇景象。 (2)现实中故乡的萧索景象。 (3)理想中故乡的美丽景象。 2.赏析社会环境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的描写范围可大可小,大到整个社会、时代,小到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寻读课文,找出文中交代社会环境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2课时 【

8、课时目标】 1.学习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所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学习过程】 一、品读课文,认知故乡 杨二嫂的形象 1.阅读故乡后,我们都认为那个像圆规一样的杨二嫂特别好笑。品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杨二嫂的句子,分析杨二嫂的性格特点。 (1)“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2)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3)“阿呀阿呀,”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2.从同学们的分析中,年轻的杨二嫂与眼前的杨二嫂性格有什

9、么不同?我们可以把杨二嫂归为哪一类人? 3.在“我离开故乡的二十余年里,是什么原因导致杨二嫂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4.小说设计杨二嫂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闰土的形象 作者用先声夺人的写法让我们认识了可笑的“圆规”杨二嫂,在“哀其不幸之余,也让我们对她的变化深表同情。对于闰土,作者可谓浓墨重彩,刻画得生动形象。品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闰土的片段,分析闰土的性格特点。 (1)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

10、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2)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3)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2.从同学们的分析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各有什么性格特点?我们可以把闰土归为哪一类人? 3.闰土与“我分别了二十余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在为他扼腕叹息的同时,不禁思考是什么把闰土逼到了这般田地? 提示:文章写于1921年,在这之前的十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一件大事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代之而起的是代表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再加上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广大人民生活日益困苦。闰土的变化与这样的时代背景息息相

11、关。 (三)故乡的人物群像 文中既有如杨二嫂、闰土这样的典型人物的刻画,也有人物群像的展示。找出人物群像的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二、人物速写,学以致用 小说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写活人物,反映现实生活。请以小说中的宏儿和水生为对象,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个片段,再现宏儿和水生若干年后相逢的场景。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解读小说中的我。 多角度理解小说主旨 【学习过程】 寻读课文,理解故乡 (一)对“我”的解读 1.“我的人生经历:小说以“我”在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来组织全文。“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着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寻读课文,找出文中交代“我”行程、经历的句子,思考“我

12、的身份。 2.“我”的情感变化:作为知识分子的“我”,在外辛苦辗转,这次为了别故乡而来。其中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你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 3.“我”的人物形象: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为何会对曾经精神家园一样的故乡毫不留恋?小说塑造的“我”有什么特点?“我在小说中的作用又是什么? (二)主旨把握:小说无论是故事情节、环境描写,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也就是为主题服务的。这篇短篇小说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1.对比描写隐含主题 2.抒情议论渗透主题 3.“我”的自省揭示主题 【学后反思】 请自助梳理本节知识体系,你是通过什么方法

13、和策略学会本节内容的,你觉得还 有什么内容比较薄弱,需要老师提供何种帮助 你还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请写在下方区域。 定时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残匾 赵明宇 吴家诊所位于元城古槐胡同,是吴家的老宅子,青砖灰瓦,低低矮矮。到了阴雨天,瓦垄间长满绿绿的苔藓,墙头上爬着凌霄。院落不大,被一棵树冠如伞的国槐笼罩着,显得格外幽静。 诊所门楣上一块红色大匾,上书四个金色大字:妙手回春。这块匾,是前任县长刘大琨送的。那年,刘大琨的爹得了一种怪病,脑袋不停地摇摆,止不住,去市里大医院也没治好,就把吴子皋请去了。吴子皋出一套绝活,点燃酒精灯,取一根银针在酒精灯上烧红,扎病人颈部。那动作

14、快如闪电,眨眼之间,扎了三针,刘大琨老爹不停摇摆的脑袋终于安静下来。刘大琨在一旁看呆了,说吴大夫,真是神医。 吴子皋微微一笑,雕虫小技,不足称道。老爷子是血管痉挛所致,以后多按摩颈部,睡觉平躺,脖子下面枕一个装满黄豆的小袋子即可。 刘大琨身在官场,却喜欢书法,情不自禁地写了一幅字,让人刻在沉船木上,制成匾额,送给吴子皋。 药香袅袅中,那块匾愈发显得幽古。 吴子皋天赋异禀,着装打扮也与众不同,他留长须,穿唐装,端坐在太师椅上,慈眉善目,稳若泰山,一手捋着胡须,一手为患者把脉。时而微闭双目,把脉的手指偶尔弹跳几下;时而睁开眼睛,让病人吐舌头,看舌苔,接下来开药方。开药方更是怪,是用毛笔蘸着墨浆,写在一张草纸上,让病人拿着去隔壁的药房抓药。病人禁不住要问,吴大夫,俺得的啥病?吴子皋不抬头,一字一顿声若洪钟地说,我只看症,不看病,你要相信大夫,按时吃我开的药,三五个疗程,自然就会好的。 被家人搀扶着来的病人,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