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规程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4353294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宁市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南宁市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南宁市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南宁市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南宁市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宁市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宁市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规程(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宁市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规程南宁市自然资源局二二年九月I目录1总则12基本规定12.1坐标系统12.2测量精度12.3成果质量检查13控制测量23.1平面控制测量23.2高程控制测量34勘测定界44.1一般规定44.2工作底图及权属界线制图44.3权属界线接边54.4界址点测量及界标的埋设54.5面积计算及汇总54.6勘测定界图55规划定点及不动产权籍调查65.1拨地定桩65.2不动产权籍调查76规划验线96.1规划验线96.2不动产预测绘107不动产规划核实及实测127.1不动产规划核实测量127.2地下管线工程规划核实测量197.3不动产权籍调查测量278消防工程规划核实测量368.

2、1一般规定368.2消防要素测量要求378.3成果提交399人防工程规划核实测量399.1一般规定399.2人防面积测算409.3成果提交4110园林绿化工程规划核实测量4210.1一般规定4210.2绿化要素测量4210.3绿化面积测算4410.4成果提交45附录I:引用规范性文件及规程46附录II:基本术语471总则为全面推进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工作,统一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要求,根据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南府办函2019190号)的要求,在调查研究了建设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工程建设许可阶段、施工许可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的自然资源、住建、人防、消防、市政园林等部门管理

3、要求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2基本规定2.1坐标系统南宁市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应符合南宁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发布我市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基准框架的通告(20163号)规定,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2.2测量精度1、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但必须满足本规程或其引用相关规范的精度要求。2、采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检校,并使其保持良好状态,满足测量精度要求;使用的软件应通过测试并取得软件著作权。3、采用中误差作为测量精度的衡量标准,以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4、“多测合一”中的地形图中涉及规划条件的地物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0mm,地物点之间

4、的间距中误差不应大于70mm;其它地物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70mm,地物点之间的间距中误差不应大于100mm;高程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40mm。5、建设工程建筑面积测绘、房产测绘、人防地下室建筑面积测绘时,面积精度应满足表2.2的规定:表2.2 面积精度精度要求面积测量中误差适用范围一0.01+0.0003S特殊房屋或产权人要求的房屋二0.02+0.001S商品房或进入房地产市场的房屋三0.04+0.001S其它房屋2.3成果质量检查1、测绘成果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的规定进行检查,并应按要求编写检查报告。2、测绘成果质量检查

5、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的规定进行质量检查及评定,测量成果质量宜采用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级评定制度。不合格的测量成果经整改后,应重新进行检查。3、质量监督抽查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的规定执行。4、一般项目成果可以不提供技术总结、检查报告,但特殊工程、重大工程、国家和自治区项目以及有要求提供的项目除外。3控制测量3.1平面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应在等级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上加密,可采用GNSS测量、附合或闭合导线和结点导线网等方法施测。平面控制测量宜在南府字20163号规定的CORS系统框架下采用网络RTK控制测量技术施测。2

6、、一般情况下平面控制点达到图根级精度即可,当有特定要求等级控制测量的,按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标准CJJ/T73-2019等相关技术规定执行。3、平面控制点宜采用固定标志,位于水泥地面、沥青地面时,应用刻有十字的水泥钉、铆钉作其中心标志。平面控制点密度不做具体规定,但地形复杂、隐蔽地区应适当加大密度,确保成果符合本规程测量精度要求。4、光电测距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1规定:3.1-1光电测距导线测量技术要求等级附合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导线相对闭合差测角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限差()测距中误差(mm)测角测回数26一级3.63001/1

7、40005101524二级2.42001/100008161513三级1.51201/600012241512图根0.9801400015401511注:(1)导线网中结点与起算点或结点与结点间的长度不应大于附合导线长度的0.7倍;(2)当附合导线的边数超过12条时,其测角精度应提高一个等级;(3)附合不宜超过两次;(4)原则上不宜布设支导线,确因受地形条件限制布设支导线时,支导线总边数不应多于4条边,总长度不应超过500m,大边长不应超过平均边长的2倍。支导线边长采用光电测距仪测距时,对向各观测一测回。水平角观测首站应联测两个已知方向,采用测角精度6全站仪观测一测回,其它测站的水平角应分别测

8、左、右角各一测回,其固定角不符值与测站圆角闭合差均不应超过40;(5)边长测量应使用不低于级测距精度的全站仪或电磁波测距仪观测一测回;(6)n为测站数。5、GNSSRTK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GNSS 等级控制测量、静态测量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9、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等规范。(2)当求解转换参数时,应至少联测3个高等级控制点,均匀分布测区及周边;平面转换的残差绝对值不应超过20mm;(3)控制点不宜选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和高大建筑物和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等易产生多路径效应的地方;(4)观测前应

9、采用三角支架方式架设天线进行作业,测量过程中仪器的圆气泡应严格稳定居中;应设置平面收敛阈值不应超过20mm,垂直收敛阈值不应超过30mm,采样间隔应设置2s5s;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当初始化超过5min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重新启动GNSS接收机,再次进行初始化。当重新启动3次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应重新选取点位测量;(5)当进行GNSSRTK测量时,流动站应满足有效观测卫星数5颗、PDOP值6;观测值应在得到固定解且收敛稳定后开始记录,经度、纬度记录到0.00001,平面坐标和高程应记录到0.001m,天线测量取位至0.001m;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2要求,每个控制点独立观测

10、2次,每次观测之间流动站应重新初始化,每次观测历元数应不小于20个,测回间时间间隔应超过60秒,测回间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应不大于50mm,符合限差要求后取中数作为成果。表3.1-2 GNSSRTK控制测量技术要求等级相邻点间距离(m)点位中误差(m)边长相对中误差测回数一级5000.051/200004二级3000.051/100003三级2000.051/60003图根1000.051/40002注:(1)测回数是指RTK接收机完成的RTK数据采集的次数,每次采集均需初始化;(2)现场条件困难时,相邻点间距离最多可缩短至规定值的2/3;(3)当开始测量或重新设置基准站后,应检测至少一个高等级

11、已知点,检测点的平面较差不应大于0.05m;(4)当采用单基准站RTK测量时,基准站作业半径不宜超过5km;网络RTK作业地点应位于CORS系统有效覆盖范围内;(5)当进行GNSSRTK控制质量检查时,应对测量控制点进行100%外业校核,可利用全站仪进行边长、角度检核或使用导线测量方法检核,检核应满足表3.1-3的要求。表3.1-3 GNSSRTK控制点平面检核的技术指标等级边长检核角度检核导线联测检核测距中误差(mm)边长较差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角度较差限差()角度闭合差()边长相对闭合差一级151/1400051416𝑛1/10000二级151/700082024

12、19899;1/6000三级151/4000123040𝑛1/4000图根201/2500206060𝑛1/2000注:表中n为测站数。3.2高程控制测量1、高程控制测量应在等级高程控制的基础上布设,宜采用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三角高程对向观测和RTK高程测量等方法。2、采用RTK高程测量方法时,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应达到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3、城市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宜划分为一、二、三、四等,宜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施测,平原和丘陵地区的四等高程控制测量,也可采用卫星定位观测方法。4、各等级高程控制网中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0.02米。

13、5、城市高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参见相关规范,各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3.2。表3.2 各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mm)等级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测段、区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测段、路线的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的差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平原、丘陵山区二等124-46三等36128121520四等5102014202530注:(1)E路线或测段的长度,单位为千米(km);(2)L附和路线(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3)D检测测段长度,单位为千米(km);(4)山区指高程超过1000m或路线中最大高差超过400m的山区。6、图根点的高程测量:当基本等高

14、距为0.5m 时,应采用图根水准、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或卫星定位测量方法测定;当基本等高距大于0.5m 时,也可采用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7、图根水准测量应起闭于不低于市政工程线路水准测量精度要求的高程控制点上,可沿图根点布设为附合路线、闭合环或结点网。对起闭于一个水准点的闭合环,应先行检测该点高程的正确性。高级点间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长度不应大于8km,结点间路线长度不应大于6km ,支线长度不应大于4km。应使用不低于DSlO级的水准仪(i角应小于30),并应按中丝读数法单程观测,支线应往返测,并应估读至毫米。仪器至标尺的距离不宜超过100m,前后视距离宜相等;路线闭合差应在40之内(L为路线长度,km);在山地每千米超过16 站时,路线闭合差应在12mm 之内(n为测站数)。图根水准计算可简单配赋,高程应取至厘米。8、本规程控制测量未尽事宜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