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行重于知(实幼施爱萍).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4344118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教育行重于知(实幼施爱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品德教育行重于知(实幼施爱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品德教育行重于知(实幼施爱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品德教育行重于知(实幼施爱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品德教育行重于知(实幼施爱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德教育行重于知(实幼施爱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教育行重于知(实幼施爱萍).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德教育行重于知浅谈3-6岁幼儿道德能力的培养扬中市实验幼儿园 施爱萍 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道德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如何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相结合,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中,德占首位,德包括:道德情感、道德认知等方面。一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是一项有连续性、一致性的系统工程,幼儿德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即从家庭和幼儿园

2、开始。根据孩子道德行为的表现和道德培养的重要性,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我们从以下几点开始:一、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地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比如,有的孩子帮助别人穿衣服、系扣子,游戏时玩具

3、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孩子随时进行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二、将德育教育渗透于主题教育教学环境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正是在某种环境的变化中,

4、潜移默化地铸造着自己的个性心理和品格,发展着社会性情感。幼儿园应当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全面提高每个幼儿的素质入手,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舒适、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环境。1活动室内环境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在本学期将改变过去单纯地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把品德教育的内容融入幼儿生活的环境中。如:教师和幼儿一起整理教室、布置环境、挂一些图片,如:谁丢了手绢、大家一起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或者用幼儿自己的绘画来布置教室。幼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久而久之,幼儿的心灵就会产生良好的心理反应,从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2区角环境创设在活动室内设置各

5、种适于幼儿活动与操作的区域或角落。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实践,满足自己参与社会的愿望和情感的体验,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可利用活动室的边角,建立“小小建筑师”、“聪明屋”、“图书角”、“手工坊”等活动角,幼儿在这里可以自由探索,快乐游戏,他们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遵守纪律。活动角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往空间,使他们懂得了相互谦让、团结协作、互帮互助。3自然角环境创设在自然角种植各种花卉,饲养金鱼、乌龟、小螃蟹、蝌蚪等动物。通过孩子们每天的观察、为植物浇水,喂养小动物等,培养幼儿对动植物的喜爱、做事细心、持之以恒的态度。在充分分享自然给他们带来情趣的同时,也激发着幼儿自己参与劳作的

6、积极性。再如:在班内开创值日生角区,让孩子轮流充当值日生等,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这样具有浓郁的品德熏陶氛围的环境,如春风化雨般的滋润着幼儿的品德,在品德的知、情、意、行诸方面都受到了潜移默化的陶冶。三、品德教育渗透于游戏活动中。游戏活动是幼儿最为喜爱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形式。许多游戏活动都是模拟社会环境、社会角色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懂得了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也在解决问题或纠纷的过程中,揭示正确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提高道德认知水平。1角色游戏对幼

7、儿道德情感的培养。 角色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幼儿在游戏中模仿他人并获得愉快感。开展角色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道德情感。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供了有利的学习环境。 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爸爸妈妈都出门买东西去了,这时两个孩子因为一碗水饺而发生了争执。 其中一个孩子说这个碗里有五个水饺你吃二个我吃三个,可另一个孩子说什么也不同意,说:“不行,我比你大,我要吃三个,你吃二个就够啦。”就这样两个孩子在那儿僵持了很久也没商量出一个很好的办法。这时,我趁机故做是到娃娃家去做客的阿姨,一进门就看见两个孩子都端着那碗水饺不肯放手,于是我问他们发生

8、了什么事,他们又都争着向我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听完以后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请他们先把手中的水饺放下,我说:“阿姨先给你们讲了一个故事,听完故事以后我们再想办法来解决这件事好吗?”两个孩子听说我要给他们讲故事,便把手中的碗放下了,于是我给他们讲了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听完故事后,我说,现在我们再来想办法解决这件事吧。这时,两个孩子似乎是听明白了故事里的道理,接着一个小一点儿的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说:“那这碗水饺你多吃一个吧,因为你个子比我高,应该比我多吃点儿。”另一个孩子听了后也不好意思地很小声地说:“不,还是你多吃一个吧,多吃点儿才能长得高。”通过这件事,孩子们学会了互相谦让,也学会了关心他人。 2桌

9、面游戏对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幼儿玩桌面游戏时,容易因争抢玩具而产生纠纷。这时,教师要教育幼儿团结友爱,知道玩具是大家的,小朋友要在一起友好地玩,不独自占有。需要别人的玩具时,要征得他人的同意后才能拿。培养了幼儿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让幼儿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学会观察、体验、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利用“移情”来教育幼儿,使其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力,有助于人格的完善,良好行为品格的形成。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完成,增进友谊。这时对幼儿进行巩固、强化合作精神,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

10、重要的。3体育游戏对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体育活动不仅培养幼儿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培养了他们机智勇敢、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不仅是顺利进行游戏,提高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是在游戏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比如,在各类竞赛性体育游戏中,教育幼儿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在以高跷、抛双球、跳绳、玩皮球等为主的小型游戏中,教育幼儿互谅互让,不争抢活动器具,合作游戏;在“给解放军叔叔送水”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遵守纪律,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在游戏中幼儿不慎突然摔倒时;当活动场地受到干扰时;幼儿注意力不易集中时;当幼

11、儿要钻过障碍物,走过独木桥,个别幼儿产生畏惧情绪时,老师都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活动中。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到游戏教学中进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四、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就事倍功半,所以,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如开家长会、进行家访、和公布每周教育教学内容等,向家长们讲明在重视智力开发的同时注意幼儿的品德教育和心理保健的重要性,并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基本的

12、家教知识,从而使得大部分家长能主动地与教师相互配合、互相探讨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优势,使品德教育真正获得成效。上学期我班还特意举办了一次“家教经验交流会”,会上主要内容都是围绕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而展开。家长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大家你一言我一句都争着要把自己的教育观点告诉大家让大家来分析分析。这样一来,不仅好的观点大家吸收了而且不好的教育方式也及时地被否定。会上我们还组织了两位在家教方面比较出色的家长把自己的家教经验传授给其他家长,这两位家长更是十分详细地将自己的家教方式一条条地列出来,后来还整理成文贴在了我们的“家教园地”里供大家参考。大家都说这次的“家教经验交流会”

13、每个人都受益非浅。会上我们老师也举例说明,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看到年纪大的老或抱孩子的阿姨等,家长对孩子说:“我们让她们坐到这里来吧!”有了第一次的让坐,以后孩子在看到这种情况,肯定会主动地这样做。又比如:看到小弟弟摔倒了,家长启发孩子:“想想你摔倒时,是不是很疼?小弟弟一定很痛,快去把他扶起来,帮他把眼泪擦擦”等等方面的例子,让家长心中更加明白应该从哪些方面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孩子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些都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而不断地扩展。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需不断坚持、持之以恒,只有多为幼儿提供机会,不断实践、体验、感受,才能逐渐形成习惯,使其具有稳定的良好的道德情感。参考文献:庄典洲、徐冬梅编著儿童心理素质培养 杨丽珠、吴文菊主编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