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432636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崖州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崖州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崖州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崖州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崖州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崖州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崖州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崖州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9高二下湖州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你家里炒菜放盐多吗?资料显示,中国人吃得太咸了!目前我国成人平均每天盐摄入量为105克,远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的约6克以下。B . 食盐是“百味之首”,好多菜都是无盐不起味。除了调味,盐还能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参与胃酸的生成并增进食欲,维持生理机能方面不可或缺。C . 事实上,全球已有超过一半的国家启动了全国性减盐指南或行动。据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食物营养评价室主任王竹介绍,

2、澳大利亚和英国部分地区的减盐行动已初见成效。D . 研究表明,减少食盐摄入具有明确的降血压效果。每人每天若能减少6克盐,将使高血压患病率下降7%,脑中风的发病率减少24%。2.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魏麟权家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名贵吉他,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B . 谭嗣同是甘为变法而流血的始作俑者 , 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C . 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他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D . 这一仗打得真是艰苦卓绝,直到增援部队及时赶到,才算功败垂成 , 取得小胜。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3

3、. (10分) (2018高三下厦门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国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十三五”时期出生人口有所增多,“十四五”以后受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死亡率上升的影响,人口增长势能减弱。总人口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此后持续下降。(摘编自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材料二:2012-2016年全国人口总数及增速注: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

4、年平均人数1000。当全年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全年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时,则为负值。(资料来源于2016年中国人口总数统计及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析)材料三: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背后的原因是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结合。在一个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的社会里,人口年龄结构呈现正金字塔形,老龄人口占比较小。在一个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社会里,人口年龄结构则趋向倒金字塔形,老龄人口占比较大。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出生率在多数年份都处于比较高的水平。随后,出生率开始快速下降,20世纪80年代后进一步下滑,到2000年之后一直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死亡率比出生率下降得早,在20世纪

5、70年代中后期就下降到千分之七左右。最近十年死亡率略有上升,主要原因是老年人比重越来越大,而老年人是死亡率较高的群体,因此会带动整体死亡率上升。(摘编自王非、赵忠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后果及应对措施)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开展,根本上受益于自身有利的人口结构,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与人口红利窗口正好重叠,而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减速与人口红利窗口的关闭密切相关。1985-2007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为1.58%,20082015年下降到0.61%,根据年龄移算,2016-2020年将进一步下降到-0.4%。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富裕人群闲暇追求倾向的增强,以及

6、低龄劳动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或劳动参与率也呈现越来越显著的下降趋势。例如,1985-2007年中国劳动参与率增长幅度为0.07%,20082015年为0.24%,未来5年估计为0.50%。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参与率增长速度的下降,直接导致了劳动力供给发生变化。中国劳动力投入增长率由1985-2007年的1.5%,下降到2008-2015年的0.36%,2016-2020年估计为0.9%。(摘编自张雯鑫2016年中国劳动力投入增长率将为负)(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7、正确的两项是( ) A . 我国“十三五”期间出生人口增多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密切相关,这种增长趋势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B . 由材料二可知,20122016这五年间,每年的出生人数均超出了当年的死亡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在5左右。C . 根据材料二可知,2012-2016这五年间,年度总人口数的增幅与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增幅是完全相同的。D . 中国人口的出生率的下降和死亡率的下降同时出现,而最近十年死亡率的上升,与老年人比重大有关。E . 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口结构合理,由此带来中国工业规模增大,经济高速增长,这种态势直持续了30多年。(3)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实施全面两孩政

8、策的原因。 4. (12分) (2019高二上广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婶做屋刘国芳李婶是大路李家人,但早几年,李婶就进城了。那年李婶的老伴在砖窑出事,人掉进了砖窑,把一双腿烧了。当时李婶家两个孩子还没长大,李婶为了生计,只好自己到城里来找事做,但年纪那么大,在城里找不到事。没法,李婶只好在城里卖东西,夏天卖仙年糕(凉粉的一种),冬天卖烧烤。现在是夏天,李婶开着三轮车出门了,车上,除了两桶仙年糕,还坐着她老伴,老伴一双腿残了,装了假肢,他也经常跟李婶出来卖东西,腿不方便,但手还利索,可以帮李婶洗洗碗收收钱什么的。但这天一点都不顺,走哪儿,都碰到城管,不让摆。整个下午,也没赚到二

9、十块钱。后来,大路李家一个叫李根的人看见李婶了,李根问:“生意好啵?”“不好。”李婶说。“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加层做屋,你也加吧,不加到时候吃亏。”李根说。“我哪天回去看看。”李婶说。这天,李婶就开着三轮车回了一趟大路李家,不是她一个人去,老伴也坐在车上。其实,李婶已经碰到好几个村里人了,他们都告诉李婶,说他们大路李家要拆迁,村里人为了多赔些钱,家家户户都在加层。这加层就是在自己的房子上往上加,三层的房子加两层,两层的房子加三层。这样一加,房子就变成了五层,就可以让政府多赔些钱。这样的好事李婶当然不会放过,早就想回去,这天李根一说,李婶就回村了。到村里一看,村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样子,家家都在做屋。见

10、了李婶,有人问:“你还不动手呀?”李婶问:“我们村到底会不会拆?”对方说:“肯定会,隔壁王家村都拆了。”李婶又问:“那加层的房子也赔得到钱?”对方说:“有些村赔到了。”李婶嗯一声,回到自己家了,李婶的房子是一幢三层楼房,站在房子前,老伴说:“加两层要好多的钱。”李婶说:“六七万吧。”老伴说:“没钱呀,我们一万都拿不出来。”李婶当然知道家里没钱,老伴出事后,砖厂赔了几十万,但李婶有两个儿子,李婶拿那些钱在城里买了两套房,当然,只是付了首付。两个儿子现在都结婚了,虽然也在做事,但赚到的钱一大半要付月供,他们也拿不出钱来加层做屋。虽然没有钱,但李婶还是跟老伴说:“没钱也要加,别人加了,我们不加,到时

11、吃大亏。”老伴说:“但拿不出钱呀。”李婶说:“借。”半个月后,李婶家里动工了,两个儿子和媳妇也来了,他们确实没钱,但可以出力,一家人加上请来的工人,十来个人,于是李婶家也忙得热火朝天。这天正忙着,一个人走了来,这人问着李婶说:“李婶,你听了啵,后山杨家村加层的房子都被钩机钩了。”李婶吓了一跳,问:“为什么?”对方说:“不允许加,乱加层违法。”李婶听了,不知如何是好,跟老伴说:“会不会这里才做好就被拆了?”老伴听了,也是乱了方寸,跟李婶说:“那还做什么,干脆不做了。”有人过来安慰他们,跟他们说:“不要紧,大家都加,法不责众。”李婶想想也是,指挥一伙人继续忙着。十来天后,李婶家的房子也从三层变成五

12、层了,但李婶担心的事,这天也发生了。村里来了几十个人,都穿制服,他们还开来几辆钩机,村口一户人家加层的房子,几分钟,就被钩机扒了两层。然后,一户又一户加层的房子都被扒了,包括李婶家的房子也不例外,李婶当然不想让他们扒,站在楼顶上不下来,但上来几个人,把李婶架了下来。然后钩机一响,不到十分钟,李婶加建的两层,就扒了。那时候是傍晚,扒完李婶家的房子,他们就撤了。李婶的老伴在他们撤了后爬到了楼顶,明显,他想跳下来。李婶见了。大喊:“老头子,你想做什么?”说过,招呼两个儿子去拉老伴,随后,李婶也爬了上去,抱住老伴,李婶呜一声哭。这晚,李婶哭了一个夜晚,边哭边喊:“六七万呀,一下子就没了。”后来,李婶没

13、再哭,李婶跟老伴说:“老头子,回城去。”这时候东边现出了鱼肚白,李婶突突地开着三轮车,迎着那片光亮而去。(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3期)(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较为详细地描写了李婶做屋的过程,体现了她世俗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B . 小说运用“摇摆”手法,一波三折,揭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加深了小说的悲剧内涵。C . 小说无“善恶冲突”,淡化“美丑对立”,揭示农村问题的复杂性,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D . 作者塑造李婶及村民“群像”,目的在于批判当代农民浅陋愚昧、自私自利的劣根性。(2) 关于小说的结尾段,有人说是光明的,也

14、有人说让人感受到更深重的悲凉,你倾向于哪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 有文学理论认为,作者的态度构成作品的灵魂。请结合文本探究本文作者对于农民和农村现实的态度。 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5. (8分) (2018石嘴山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岁暮归南山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敞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注】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北阙:指帝宫。青阳:指春天。(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多病故人疏”写得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

15、,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B . 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末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C . 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看破红尘以后愿意以白衣终老此生的坦然心情。D . “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E . 这首诗语言显豁,诗人对自己进行一连串的自责自怪,把自己说得一无可取,说明这次应试失利后他能严格解剖自己。(2) 请简要分析“松月夜窗虚”在全诗中的作用。 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6. (11分)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王轼,字用敬,公安人。天顺八年进士。授大理右评事,迁右寺正。录囚四川,平反百馀人,擢四川副使。岁凶,请官银十万两为籴费。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赃罪,被讦下吏。事白,还职,改陕西。弘治初,擢四川按察使。三年迁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八年进右副都御史,总理南京粮储,旋命巡抚贵州。明年入为大理卿,诏与刑部裁定条例颁天下。十三年拜南京户部尚书。寻命兼左副都御史,督贵州军务,讨普安贼妇米鲁。时镇守中官杨友、总兵官曹恺、巡抚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