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文学原理下学期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4280211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级文学原理下学期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09级文学原理下学期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09级文学原理下学期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09级文学原理下学期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09级文学原理下学期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9级文学原理下学期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级文学原理下学期复习提纲.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叙事作品一、名词术语1、真实的作者与隐含的作者;2、叙述者与接受者;3、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二、观点1、叙述时间指的是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其中故事时间是指故事中事件持续的长短和前后顺序,文本时间是指叙述文本中叙述语言的长短和前后顺序。而叙述时间中有三个方面的关系:时距,次序,频率。2、叙述内容是指所叙述的东西,即故事本身,以及构成故事的主要成份人物和行动。故事是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组成故事的要素包括事件、情节和情景。事件,就是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及其后果,依据事件在故事进展中的作用可划分出两种类型:一类事件的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另一类事件的作用是塑造生动的形象

2、。情节,就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而情景:则是由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3、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的角度可把故事中的人物区分为两种类型:“扁平”人物,“圆形”人物。沿此思路,我们还可以区分出表意型人物,典型人物。而在中国,则有在明清时期小说、戏剧文学点评中发展起来的“性格”理论。(“性格”人物)三、问题1、简述叙事的意义。2、简述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第五章 抒情作品一、名词术语1、托尔斯泰“传达论”;2、抒情作品;3、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4、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二、观点1、日常情感如何转化为艺术情感?在艺术创作中,“情感”包含两方面含义:内心感受;对这种

3、感受的认识和体验。抒情主体是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作为一个对象来表现的。抒情不是完全的即兴式的有感而发,而是从原发的情感状态中超越出来,把它作为一个对象来重新认识、体验、评价和组织的。因而内心的个人情感要转化为社会情感、公共情感,才能够为公众共同分享。2、象征主义(狭义)的抒情原则。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波德莱尔。其核心内容是强调以具有特定声、色、味的物象来暗示、阐发微妙的内心世界,认为诗是一种以文字制造“诗境”的机器。诗人心灵与隐秘世界之间存在着交互感应,诗人可以感受到这种神秘的交互感应。3、抒情的途径有两条:一是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如运用双声、叠韵、叠音、象声来构造和谐的音调。二是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4、。包括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缘情设景;情景交融。4、修辞策略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从文学史和修辞学史的角度看,抒情的修辞策略有许多,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四种:意象;隐喻;典故;悖论。诗歌中的典故,可分为事典和语典两大类。5、中国最常见的三种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是:(1)伤春与悲秋(“春天”、“秋日”); (2)离情与别绪(“杨柳”);(3)思乡与怀远(秋声、虫鸣、鸟啼,姜笛、琵琶、芦管,“雁”、“春草”等)。三、问题1、简述抒情的一般原则2、简述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的关系第六章 文学的风格一、名词术语1、文学风格;2、日常个性与创作个性;3、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二、观点1

5、、“文如其人”忽视了文学风格的特定性,将文学风格与作家品格完全等同,实际上是把文艺学领域的风格论与伦理学范畴的品行说相混淆。因此,“文如其人”也就不同于“风格即人”因为风格是作家“这一个”人在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和艺术完美统一中的体现。在实际的文学创作中,往往是“文未必如其人”。此外,文学风格是创作个性与话语情境结合的产物。话语情境是指文本中由词语(表现的第一要素)、体裁、结构和形象等构成的具体话语情境。2、中国对风格进行分类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简分法,将风格分为“刚”和“柔”两类,也有“虚”与“实”、“奇”与“正”等二分法;一种是繁分法,始于刘勰:分八体,两两相对;其后,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6、则建立了具有中国传统的风格分类的模型。现代学者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把风格分为八种四组:简约与繁丰,刚健与柔婉,平淡与绚烂,谨严与疏放。3、作家作品风格是文学风格的核心和基础,但也包括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涵。风格的概念具有二重性:一方面,风格是作家个人独创的风格;另一方面,风格又是时代的风格,是某一时代所普遍采用的艺术语言。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生活于时代之中,不能不感受到时代的气息。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要渗入时代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时代性。三问题1、简述“风格的形成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2、结合作家作品的实例论述文学风格的特征第七章 文学创作一、名词术语1、弗洛伊德的

7、“性欲升华说”;2、柏拉图的“神灵凭附”说;3、王国维的“隔”与“不隔”之论;4 、艺术构思;5、创作动机与创作冲动二、观点1、作家的整体素质总的说来包括三个方面:生活经验、思想水平、文化修养和独特素质。其中作家的独特素质包括具备比常人更加敏锐、准确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更加强烈的艺术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更加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而艺术表现力又包括语言的运用、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安排以及各种文体特征的把握等等。2、文学创作主体是指已经面对文学创作客体、并处于创作活动过程之中的作家个体,文学创作客体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加工改造的对象。而文学创作则是“主客体之间的双向建构”的过程,即主客体之间的相互渗

8、透、彼此交融的过程。对此可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一是情景交融 心目相取;二是主体是客体的主体,客体是主体的客体。3、创作心理要素有五种:艺术直觉是指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艺术灵感是指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艺术情感是指创作和接受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艺术想象则是指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艺术理解是指作家为何要进行文学创作、在一部作品中他要达到怎样的目的。4、艺术想象具有形象性、主观性、创造性三大特征。1、再造性想象

9、。2、创造性想象。3、相似性想象(或称之为“类比性想象”)。在构思过程中,从性格刻画到情节安排,都离不开艺术理解(理性思考)的帮助。5、创作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一)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二)艺术构思。其一般步骤是:作品整体构架的形成、具体艺术形象的设计、情节的演变发展。其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艺术概括(是指创作主体从一定的创作动机出发对其选定的材料进行进一步提炼加工的过程),具体包括艺术综合与艺术简化两种方式;二是艺术变形(是指作家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在创作过程中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三)艺术传达(是指作家从艺术构思到语言显现到最终形成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四)修

10、改与润色,包括提高性的修改润色和纠谬性的修改润色。三、问题1、浅谈“艺术直觉”。2、简述艺术情感的特征(与自然情感相比)3、简述文学创作与情感再度体验的关系。第八章 文学接受一、名词术语1、文学传播;2、期待视野;3、预备情绪;4、作品的召唤结构;5、心灵共鸣;6、文学批评二、观点1、文学从生产到传播再到消费直至接受,构成了环环相扣的文学活动的全部过程。其中文学消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深刻地体现在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之间对等、互动的辩证关系。文学传播经历了口头传播、书写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三个阶段。电子传播方式特点:(1)电影、电视是视听复合符号的信息传播;(2)影视提供的直观性是空

11、前的真实与虚假的混合;(3)影视属于大众传播媒体,具有世界性与商业化的倾向。2、文学消费既指未含阅读活动的购买、占有文学作品的消费行为,又包括阅读、欣赏作品的精神消费活动;而文学接受则专指审美文化范围内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与购买、占有的消费行为无关。3、所谓“审美心理结构”,是指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一般来说,审美心理结构包括个人性与集体性两个互相渗透、交融的审美层面。4、批评家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包括审美判断与意识形态判断,从而对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作出主观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是指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情思所达到

12、的形式化的审美程度,以及它对接受者具有的艺术感染力量。作品的思想价值是作品所所描写的生活中寓含的思想意义和作者对它的态度、评价,以及它对接受者具有的思想启迪力量。5、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主要有三种:(1)印象式批评:感想式的鉴赏式的批评;(2)诠释式批评:以诠释词句、阐释原意为主的批评方法;(3)评点式批评:在原作上加以批注、点评与原作一起印行的一种批评方法。西方现代的批评方法主要有8种:英美新批评派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神话原型批评;结构主义批评;接受美学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后结构主义批评;马思主义文学批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6、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方法论思想和基本原则是有其基本内涵并

13、相互联系的。就美学的观点而言,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最重要的是看作家的创作是否符合艺术的规律和遵循正确的美学法则,是否有艺术独创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就历史的观点而言,在评价文学作品时至少也有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批评对象的文学作品,要看其是否描写了某一历史的客观趋势;一方面则是作为批评主体的批评家,在评价作品时应该具有所处历史时代的先进的历史视野和科学的历史眼光,这才能对作品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确定它在历史中的价值地垃和现实中的意义与作用。三、问题1、简述文学消费与一般商品消费的异同2、以你自己欣赏文学作品的实例阐述“审美心理结构的应对方式”3、以你自己欣赏文学作品的实例阐述“接受者的创造性

14、阅读与理解”第九章 文学的源流一、名词术语1、巫术说;2、文学体裁;3、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二、观点1、关于艺术起源主要有四种观点:摹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虽都有合理的因素,但都有片面性。科学地说,艺术起源于以劳动为前提的人类早期精神活动。理由是:(1)劳动是原始艺术活动的前提条件;(2)原始艺术与劳动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3)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原始思维、认知需求的满足、原始人“自意识”中的审美意识)是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2、在魏晋之前,广义的文学即文化的文学观念占据了主导地位。魏晋时代是文学观念的一个重要分水岭。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以往的文化文学观历史性地

15、转变为审美的文学观,文学被赋予相对于文化而言特殊的审美性、艺术性,获得了独立发展的地位。3、事实证明,社会发展为文学的内容和性质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两者呈现为同步关系。然而,马克思又同时提出了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不平衡关系的理论。造成这种不平衡现象的原因,是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不仅要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时代风尚和文学传统、文化交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4、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充满情感与想象、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之美的文学体裁。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和特殊境遇、语言具有审美性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社会生活环境的具有虚构性的文学体裁。剧本是一种以人物台词为主要手段、事件与场景较为集中、具有一定戏剧冲突的文学体裁。上述分类是相对的,不同体裁之间常常互渗、杂交和边界模糊,甚而酝酿出新体裁。5、西方的文学思潮经历了: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从19世纪30年代起,渐渐成为文学主要潮流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的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存在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的现代主义文学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