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进口便道施工方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4217110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进口便道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隧道进口便道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隧道进口便道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隧道进口便道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隧道进口便道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进口便道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进口便道施工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运隧道进口便道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该便道于大云隧道进口古滑坡上开挖,与原有村道相接,便道全长376m,新建:217m,改建:227m,便道宽6.0m,最大纵坡1.66%。全线跨河道一处,设混凝土便桥一座,根据需要每100m200m设置会车台,会车台长20m,宽3m。所有的进场施工便道设置排水沟,必须保证施工便道排水畅通。该施工便道作为人员、机械、材料的运输通道。确保施工材料机械的及时到位。路面结构:现有泥结路采用30cm厚C20混凝土+15cm碎石垫层;新建道路采用30cm片石20cm厚混凝土,片石填筑厚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施工进场便道标准横断面如图:二、施工原则尽量少征土地,坚持不破

2、坏就是最大的环保的原则;施工前把各方手续落实到位、避免和当地百姓发生冲突;尽量做到挖填平衡;施工便道“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便于维护”的原则。三、施工措施1,该便道确保大云隧道施工,为确保安全和工期、质量控制,注意环保等有效开展,制定以下施工方案。主要人员及职责序号姓名职务职称职责1李茂队长工程师负责工期前筹备工作及施工管理2代和平主任工程师工程师负责方案编制、技术交底工作3王鹏晓隧道专业工程师工程师负责施工组织实施及现场管理4陈剑测量主管工程师负责质量检查工作5周雄彬安全员安全规划及监督管理工作2、机械、设备、劳力组织根据该工程的工程内容、实际情况和施工进度要求,拟定机械、设备与现场劳动安排见

3、下表: 施工机械及测量设备数量序号名称单位型号数量1装载机台Zl-5012挖掘机台Cat33013砂浆搅拌机台14压路机台15自卸汽车台20T26全站仪套尼康532c1拟投劳动力数量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1浆砌工人个402机械指挥员个23、施工措施1、路基施工前,清除施工范围内的树木、灌木、垃圾及原地面以下100-300mm内的草皮和表土。对妨碍视线、影响行车的树木、灌木丛等,在施工前进行砍伐或者移植及清理。清除下来的垃圾、废料及不适合材料和树木等,堆放在指定的地点。2、填前碾压与基地处理:填筑路堤不应含有腐殖土、树根、草泥或其他有机质;路堤采用分层填筑,装机整平摊铺,洒水车洒水,压路机碾压密实,

4、按照“四区段、八流程”法施工。四区段:填铺区、整平区、碾压区和检查区;八流程:施工准备施工放样基低处理填平整平碾压检查边坡整型。3、土方开挖根据路堑深度、长度以及地形、土质、土方调配情况和开挖设备条件确保开挖方式,当路堑较浅时,采用单层横向全宽挖掘法;当路堑较深时,横向分成几个台阶进行开挖;路堑既长且深时,纵向分段分层开挖,每层先挖出一通道,然后开挖两侧,使各层有独立的出土道路和临时排水设施;对风化破碎岩体,为确保施工中边坡的稳定和边坡防护施工,采用阶梯式进行开挖,按要求设置平台,形成阶梯式边坡。土方采用挖掘机按要求至上而下进行。开挖过程中要采用有效措施,以保护周围环境,防止破坏;弃方必须弃在

5、指定弃土场。四、便桥设计 1. 设计依据1)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2) 便道过往车辆最大荷载值2. 桥梁设计计算2.1计算方案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桥台采用C25混凝土现浇,梁板采用C40混凝土现浇板进行设计,设计考虑为现浇简支单跨结构,板宽度6米(为双向2车道),板跨度8米,板设计厚度1米。因现场过往车辆超载较为严重,按车辆最大荷载为1000KN,本计算荷载取值采用公路一级荷载及便桥中间采用1000KN的集中力(考虑桥上两个车道各有一辆车辆通行,并且处于便桥正中心,因无车辆的详细参数,假定在桥中间直接布置1000KN的集中荷载最为保守)的情况分别进行计算,以最不利结果作

6、为设计依据,因其为施工便道,且车辆超载较为严重,因此要求车辆必须在此处限速,限制速度为小于20公里每小时,此时不考虑车辆冲击系数。计算采用北京大学SAP84进行三维建模计算2.2荷载取值1)公路一级荷载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第4.3.1条:公路级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标准值为 qK10.5kN/m ;集中荷载标准值按以下规定选取:桥梁计算跨径小于或等于5m时, PK180kN ;桥梁计算跨径等于或大于50m时, PK360kN ;桥梁计算跨径在 5m50m 之间时,PK值采用直线内插求得。本桥跨度为8米,集中力标准值取值为192。2)现场实际车辆荷载考虑桥上两个车道各有

7、一辆车辆通行,并且处于便桥正中心,因无车辆的详细参数,假定在桥中间直接布置1000KN的集中荷载最为保守,因其为施工便道,且车辆超载较为严重,因此要求车辆必须在此处限速,限制速度为小于20公里每小时,此时不考虑车辆冲击系数。3)荷载组合系数恒载1.35,活荷载1.4,在计算时输入活载标准值,结构自重及荷载组合系数由软件自动生成。3计算模型车道荷载现场实际荷载3.1计算结果 公路级荷载 纵向弯矩公路级荷载 横向弯矩现场实际车辆荷载 纵向弯矩现场实际车辆荷载 横向弯矩从图中可以看出,现场实际荷载的计算结果较大,因此采用实际弯矩值,纵向最大弯矩值为1352KN.m,横向最大弯矩为444KN.m采用M

8、orgain结构计算配筋如下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 0 1.1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fcu,k 30N/mm2, fc 14.331N/mm2, ft 1.433N/mm2钢筋材料性能: fy 300N/mm2, Es 200000N/mm2,弯矩设计值 M 1352kNm矩形截面,截面尺寸 bh 10001000mm, h0 935mm正截面受弯配筋计算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b 1 / 1 + fy / (Escu) 0.8/1+300/(200000*0.0033) 0.550单筋矩形截面或翼缘位于受拉边的T形截面受弯构件受压区高度 x 按下式计算: x h0 - h02 - 2M0 /

9、(1fcb)0.5 935-(9352-2*13520000001.1/1/14.331/1000)0.5 118mm bh0 0.550*935 514mm As 1fcbx / fy 1*14.331*1000*118/300 5661mm2实际纵向钢筋采用 HRB335 28100,实际配筋面积为6158,拉结筋采用HPB23510300X300 梅花形布置,横向钢筋采用 HRB335 22150双层布置。现场实际车辆荷载 竖向位移值从图中可以看出,板的最大位移值为约5mm,满足要求。五、安全保证措施1、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安全目标 确保无职工伤亡事故,创造安全、文明、有序的

10、施工环境,确保施工及运输的安全。3具体措施1.建立以施工队长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逐级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制,实现安全施工目标管理。设专职安全员1人,各班组长为兼职安全员。2.加强开工初期的安全教育,坚持施工期内的日常教育,使全体施工人员提高施工安全、人身安全意识,做到“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3.机械设备使用前进行安全操作培训,特殊岗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持证上岗。4.编制各工序及机械设备操作、使用、保养安全规程。5.贯彻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做到日常检查与定期巡检相集合,杜绝违章作业,实行全过程监督检查

11、,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使整个施工过程完全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施工安全。6.施工方案、作业方法要科学合理,安全可靠。严格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严格按安全技术规则施工,防止各种违章作业行为的发生。六、环保措施1、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严格控制污染源,保护生态环境。2、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文明施工管理,是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和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3、建立以施工队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文明施工管理体系和施工环境保护领导小组。4、规范施工及生活环境,施工现场机具、材料堆放整齐有序,各种标识显目、明了。生

12、活环境清洁、文明。施工队伍的饮水和膳食达到卫生标准,防止疫情的发生和传播。5、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根据其不同性质按照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防止对周边环境和生态造成影响和破坏。6、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污水主要为油污水和清洗骨料污水,针对此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水污染。清洗骨料及其它生产污水,需进行过滤沉淀后方可排放至指定的沟溪中。修建可冲洗厕所并设化粪池。7、生产生活区,设置垃圾桶,贮放生活垃圾,由垃圾车运至业主指定的垃圾处理站进行处理。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划分为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和不可回收利用垃圾,然后分别进行二次利用和处理。施工过程中做好弃渣处理工作,将产生的废弃物、边角料、包装袋等及时进行回收、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废弃物集中运至业主指定的垃圾场,并纳入地方环卫管理系统。8、保护好施工现场绿化植被,施工作业不得损坏绿化设施,并在温暖时节布置绿化。尽量扩大绿化范围,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做到绿化布置总体化,层次化。在道路两旁种植抗粉尘树种,在生活区种植花草,灌木和草皮,对施工开挖的边坡及时进行支护和做好排水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应尽量恢复生态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