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问“高效”要效率.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4146376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反思中问“高效”要效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反思中问“高效”要效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反思中问“高效”要效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反思中问“高效”要效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反思中问“高效”要效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反思中问“高效”要效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反思中问“高效”要效率.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反思中,问“高效”要效率摘要:现行的教学中,已经愈发的注重课堂的高效性。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怎么样的课堂才能称之为“高效”,怎样的教学教法才有利于高效的体现呢?从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认识“高效”。关键词:热闹 疙疙瘩瘩 满满 高效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课堂教学正慢慢从关注其有效性到注重其高效性迈步。由以往“师问生答,师讲生练”的模式,到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动,采取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怎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呢?这正是现在很多专家学者所关注的,作为一线老师的我结合自身的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 热闹的课堂不等于高效的课堂。在课堂教

2、学活动的改革中,课堂已经成为孩子施展个性的地方,学生有的说,有的问,有的演甚至有的还唱起来,一时之间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布满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殊不知在这片热闹的背后出现了教学的误区,那就是教师将高效的课堂和热闹的课堂等同起来。我觉得课堂不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高效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要给予孩子知识,是要向40分钟要效率,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应是当堂完成的任务。现在很多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课堂可以区别与他人,可以与众不同,想法设法搞形式,诸如“智力大冲浪”,游戏得奖品等等形式。一次在听可能性,教师在一个袋子里放了3个白球6个黄球,摸到白球男生赢,摸到黄球女生赢,你们觉得公平吗?教师安排了1

3、5个男生15个女生排成两队,一男一女交替摸球,在摸的过程中,教师鼓动孩子喊“加油,加油”还在一旁说:哪队声音喊得高,奇迹也许就会降临哪队。所以孩子先是小声,继而一声比一声大,最后简直就是喊出来的。课堂气氛异常热闹,40分钟的课就因为摸球游戏去了10分钟。课后询问孩子,这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孩子们脱口而出“摸球游戏”,再往下追问,还有什么呢?我们女生赢了,其他就吱吱唔唔说不出来了。的确,我们无法否认这是一堂热闹的课,但是我们也无法回避的是孩子并没有学到什么,高效的课堂难道就应该是这样的吗?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应该是结合教学目标合理的构思教学方法,收放自如的选择适合孩子的,而不是一味的为

4、了热闹而去编排教学,这是不对的,这也不是高效课堂所提倡的。二、 没有疙疙瘩瘩的课堂不等于高效的课堂 又听了一堂精彩的课,旁边有教师在说“真好!孩子好,老师好!课上得太流畅了,我们班的学生怎么就没有这么好!”相信很多老师都会听到这样的话,也常常都会用这样的话去评价别人的优课或者示范课。我不禁问自己像这样形如流水、没有疙疙瘩瘩的课就是高效的课堂吗? 反思自己上过的公开课,为了一堂精彩的课,不可否认,我会花大量的时间在备课,备自己也备学生。可是在上之前总是会担心所借用的这个班的孩子是不是能很好的配合,我所问的问题他们是不是都可以轻松回答,会不会有故意找茬的孩子等等。一股脑儿的烦恼在脑门萦绕。怎么办?

5、只有事先接触学生,把自己要的东西潜移默化的先灌输给孩子,这样才能放心。所以我来到班上,和孩子们谈将要上课的内容,会有些什么问题都一一讲给孩子;若是要讲个故事,先由班主任推荐几个优秀的孩子,再安排一下。(其实有的老师会担心孩子上课不举手,会鼓动大家都举,举左手表示会,举右手表示不会。)现在想想都觉得搞笑,如此安排下去,怎么会有不流畅的课堂,怎么可能还会有疙疙瘩瘩的地方呢? 像这样的课堂,已经先预演了一遍,老师要问什么,老师希望孩子可以怎么回答,孩子们事先都知道了,这样的课堂还有意思吗?还能谈得上优课吗?没有了临场发挥的精彩,没有了错误的渲染,只有一问一答的形式。整堂课成了老师钦点的孩子展示的舞台

6、,而使得更多的孩子变成了沉默的一部分。同样因为预演,孩子们已经知道老师将问什么,将怎么回答,故不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从而使得整堂课缺乏思维,缺乏灵动的感觉,而变成了“伪课堂”。难道这样的课堂就是我们提倡、追求的“高效课堂”吗?其实精彩的课,也会因为一些错误更精彩,不用去担心孩子们,就算错误了又怎么样,这才叫真实的课堂。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错误,也许就是这小小的事故,会使整个课堂画龙点睛。三、 知识满满的课堂不等于高效的课堂高效,有很多人会理解成为在一定时间内让孩子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所以很多老师将整个课堂安排得满满的,没有任何可以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他们将大量的问题安排在整个课堂上,以各种形式出现

7、,如判断题选择题的模式,在短时间内给孩子灌输足够的知识,并且规范其正确性。无可厚非,这样的确让孩子在短时间内掌握许多知识,但是是不是孩子们都知道其中的所以然呢?这不是还是等同于以往的“满堂灌”吗?只不过做了一个简单的形式上的转变,由“满堂灌”转化成了“满堂问”。将大量的问题堆积在短短的40分钟内,将教材问题化,将问题试题话,倘若改变了问题的形式,孩子还会吗?我们是不是应该留一部分时间给孩子,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动手操作的时间,让他们自主的发现其中的奥秘。记得在从教“多边形面积”这一单元,讲的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这类题目很多都是套用公式就可以解答的。所以很多老师就自行先将公式告诉

8、孩子,让孩子看到什么问题想什么公式,在很短时间内,孩子浅层次的学会了应用。看似教学目标达成,但是实质性呢?孩子不知道公式的得来,不会灵活使用,他们只知道解决直接求面积的题目,换了一个形式的问题就束手无策。在数学上,很多知识前后都是有联系的,当我们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长方形面积是它的基础;而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又是以平行四边形为基础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其中的联系,学着自己操作,通过分一分,移一移,将新知转化成学习过的旧知,从而真正的理解实现教学要求。留点时间给孩子吧,让他们有一个沉思预置的空间,不要把所有的东西都一股脑儿的灌输给孩子,他们也需要时间来消化的。其实很多时候往往不是老师讲得越多越好。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个老师所追求的,如何理解它,如何将它诠释到每一堂课中,是我们每一个老师所要思考的。就像冯卫东主任所说的那样,让我们着力慢走,也许途中就可以品鉴无穷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