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的说课稿件.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4056145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的说课稿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的说课稿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的说课稿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的说课稿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的说课稿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的说课稿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的说课稿件.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质的分类与转变的讲课稿件物质的分类与转变的讲课稿件物质的分类与转变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讲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分类与转变,下边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课程序设计以及教课反思,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节课作以下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苏教版一般高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专题一化学家眼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与转变,本章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初步章,那本节内容则更起到了连接初与高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关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涵养,指引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高化学,拥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不但要复习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重要内容,并且还要在复习的基础长进一步

2、的提升和发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致使整个高阶段的学习确定坚固的基础。2. 教课目标:(1) 知识与技术:1.知道物质的分类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2.学会从不一样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认识物质的转变关系。1/14物质的分类与转变的讲课稿件3. 牢固初所学的化学反应种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及其与其余反应种类的特色。(2) 过程与方法:1. 经过化学物质的分类,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关于物质特色的掌握。2. 经过关于以前学习内容的梳理,建立关于化学反应的知识系统。3. 培育学生的归纳能力,知识的整合能力。(3)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 在教与学的互动培育师生感情。2. 帮组学生建立在课堂上敢于

3、表现自我,展现自我的学习质量。3. 让学生思虑、发言、表现,培育他们的求真科学涵养和精神。3. 教材的重,难点:? 教课要点:物质的分类及化学反应种类。? 教课难点:培育学生从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标准去思虑问题的能力。二.说教法1、本节课以谈论教课为主线,采纳“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研究式教课模式。2、在课堂教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论,侧重发展学生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多思虑、多总结、多发言。2/14物质的分类与转变的讲课稿件三.说学法1. 学情解析教课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过渡时期,已经具备了必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初化学的学习,学生不过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其实,初

4、阶段纯净物、混杂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详尽应用。但在思想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想向抽象型思想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本部分教课内容正好对初化学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合适的拓展和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从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2. 学法指导在本节课的学习,指引学生自主研究感觉看法、详尽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谈论增强看法、归纳小结升华看法,加深学生对看法的理解,同时除掉学生对看法的神奇感和泛味感。四.说教课过程前言“科学是美的,每个科学家都有这类感觉。”(杨振宁语)化学世界灿烂多彩,千姿百态,神奇无量。下边

5、我们一些来看一组图片。展现:教材的几幅图片。板书一、物质的分类3/14物质的分类与转变的讲课稿件师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为了获取生活和发展需要的物质,并更好地利用这些物质为人类服务,化学家们需要将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研究,需要研究物质转变的条件和转变时所依照的规律。如何来分类呢?师大家看第3页,给出常有的一些物质,如: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食盐水等,请同学们同桌也许同组谈论。如何给这些物质进行分类?生1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混杂物和纯净物。混杂物有:空气和食盐水;纯净物为: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生2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有:铜、碘、氢气、石墨;化合

6、物有:乙醇、硫酸铵。空气和食盐水是混杂物。生3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气态、液态和固态。气态为:空气、氢气;液态为:乙醇、食盐水;固态为:硫酸铵、铜、碘和石墨生4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易溶、微溶、难溶。易溶为:乙醇、食盐水、硫酸铵;微溶为:碘;难溶为:空气、氢气、铜、石墨师以上同学提出的分类形式都特别好。有从构成、导电性、状态、溶解能力等依照来解析的,看来,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想方式,在不4/14物质的分类与转变的讲课稿件同的角度思想,就会“穷途末路凝无路,峰回路转又一村”,获取异乎寻常的答案,说明衡量事物的标准不只一个。展现每年有100多万种物质被科学家发现也许制造出来,而我们又不行能将每种物质的性

7、质都研究一遍,所认为了研究物质的性质方便一点,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物质依据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板书依据物质构成和性质分类问题解决(课本P3)依据物质的构成对以下物质进行分类。钠(Na)氯气(Cl2)氯化铁(FeCl3)溶液硫酸(H2SO4)碳酸钙(CaCO3)氧化钙(CaO)氢氧化钠(NaOH)葡萄糖(C6H12O6),请同学们讨论得出结论。学生活动小组谈论。按上表进行分类:混杂物为:氯化铁溶液,其余为纯净物。5/14物质的分类与转变的讲课稿件在纯净物,单质为:钠和氯气,其钙为金属单质,氯气为非金属单质;化合物有:硫酸、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钠;在化合物又可分成氧化物、酸、碱、盐。属于氧化物为:氧

8、化钙;属于酸为:硫酸;属于碱为:氢氧化钠;属于盐为:碳酸钙。问题关于氧化物、酸、碱、盐还可以在分吗?生可以,氧化物,可以再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可以分为强酸和弱酸,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盐又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情形设计1HCl、H2SO4、H3PO4、HF、HNO3、H2CO3能否进一步分类呢?归纳能,可以依照强酸、弱酸去分,强酸有HCl、H2SO4、HNO3(强酸还有HBr、HI和HClO4)也可以依照含氧酸和无氧酸去分,含氧酸有H2SO4、H3PO4、HNO3、H2CO3还可以依照电离出的氢原子的个数区分,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其HCl、HFHNO3是一元酸,H2

9、SO4、H2CO3是二元酸,H3PO4是多元酸(三元酸)等等情形设计2NaOH、Ca(OH)2、Fe(OH)3、Ba(OH)2能否进一步分类呢?6/14物质的分类与转变的讲课稿件归纳能,可以依照强碱和弱碱去分,其NaOH、Ca(OH)2、Ba(OH)2是强碱也可以依照溶解性去分,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其NaOH、Ba(OH)2是可溶性碱,Ca(OH)2是微溶性碱Fe(OH)3是难溶性碱还可以依据电离出的氢氧根的个数去分,分为一元碱,二元碱和多元碱。情形设计3NaCl、NaHCO3、Cu2(OH)2CO3、Na2SO4、K2SO4能否进一步分类呢?归纳能,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等还可以依

10、据溶解性去分,分为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其NaCl、NaHCO3、Na2SO4、K2SO4是可溶性盐(常有的难溶性盐还有CaCO3、BaSO4、AgCl等)还可以依据电离出的阳离子也许阴离子去分,分为钾盐,钠盐,硫酸盐,碳酸盐等。过渡实质上对上述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用不一样的依照进行分类。同一类物质在构成或某些性能方面常常拥有必定的相似性。所以,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按物质的种类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结构、构成和性能。问题在必定条件下,一些物质不一样类其余物质之间是可以转变的,如酸和碱反应转变为盐和水。7/14物质的分类与转变的讲课稿件【问题解决】1、KOH属于碱,CO2和SO2是非金属氧化

11、物,请写出足量KOH溶液分别与CO2、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属于酸,MgO和Na2O属于金属氧化物,请写出足量的HCl溶液分别于MgO和Na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师进行校正)归类总结CO2和SO2这两种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了盐和水,表现了酸的性质,所以我们将这些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之为酸性氧化物。MgO和Na2O这两种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了盐和水,表现了酸的性质,所以我们将这些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之为酸性氧化物。板书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问题解决P4碱性氧化物技巧1、形成酸也许碱的心原子形成的相同的化合价的氧化物就是酸性氧化物也许碱性氧化物

12、。2、若氧化物有对应的酸或碱,那么就是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不必定是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也可以依据对应的酸与碱的反应来判断产物。练习写出以下物质间的化学方程式8/14物质的分类与转变的讲课稿件CuO+H2SO4-MgO+HCl-SO2+NaOH-CO2+NaOH-问题那么有没有什么非金属氧化物不可以和碱反应生成生有,如CO,H2O,H2O2等。(这一类氧化物我们称之为不行盐氧化物)结论所以非金属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相同的,金属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也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总结同一类物质在构成及性能方面常常拥有必定的相似性。因此,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按物质的种类进一步研究物质的构成、构成和性能,进行新的研究和研究。作业:作业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