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上传人:工****全 文档编号:554027496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设计一等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设计一等奖(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会认识本课生字20个,其中15个会写。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段落。 3、能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陶冶对自然美的情趣。 4、领悟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积累稳重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理解春、夏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具准备: 中国政区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激趣 1、谁知道小兴安岭在哪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出示地图) 2

2、、引导:让我们借助课文。了解那里的美丽景色。 二、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在自己读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3、提出读不懂得问题。 4、学生交流自读情况: (1)指名读、正音、理解词语问题。 (2)小兴安岭的哪些景色你最感兴趣?让学生按自己的认识具体说说,表达要明白。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三、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体验和感受 导语,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 1、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最美,为什么?找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读、品味、体验,读出感情。 2、交流体验与感受。鼓励学生主动的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词句,并说说喜欢什么,说出

3、真切感受。 (1)你喜欢那个季节的景色,它给你什么美的感受。 (2)老师要步步引导和抓住时机点拨,让学生在多读中有所感悟,并与其他学生交流感受。 二、领悟表达方法 1、回顾全文,思考、讨论:作者描写小兴安岭的景色。是按什么顺序?开头和结尾写什么? 2、读了课文,欣赏了小兴安岭的景色,你感觉作者抓住了什么来写四个季节的.景色的? 师:抓事物特点表现它的景物的美丽,表达作者对大自然、对小兴安岭的喜爱心情,及其读者的向往。这种方法同学们要不断的领悟、学习运用。 三、积累、运用 1、结合课后题思考,练习3,从中找出课稳重自己喜欢的词语读读,体会用词的准确。 2、生字的识记与书写 四、布置作业 观察自己

4、喜欢的一处景物,抓住特点,模仿这一课“总分总”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后小结: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文质兼美,不必泛泛地引导理解,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彩段落和优美句子,积累语言,达到以读带讲的效果。然后让学生学以致用,模仿写作,一箭双雕。 2、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它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各个季节的不同特点,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称得上是一篇语言美、情感美的好作品。由于它文质兼美,所以本文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还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剖析,对学生

5、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赞叹祖国河山美,陶冶思想感情美。 、感受语言文字美: 课文采用了近乎诗化的语言,运用了许多拟人句和比喻句,以及“抽”、“封”、“献”、“等待”这样一批活化词语,把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极有韵味,要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引导学生仔细品味。 、赞叹祖国河山美: 由于种种条件所限,学生不可能亲临小兴安岭观赏四季景色。学生感性认识的缺乏势必会影响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拟用电教手段,以缩短时空,创设情境,促进理解。根据课文内容,根据教学时间,从第八册语文电教包美丽的小兴安岭录像中截取七、八分钟的片断,按“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插播,使学生在图文并茂中,既赞叹祖国河山美,

6、又感受语言文字美。 、陶冶思想感情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学生理解内容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而思想感情的陶冶在语文课上也多依赖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随着理解课文的过程安排不同形式的读。如:课始,师生合读激情;课中,学生默读理解,品读欣赏;课尾,据课文结构安排学生齐读、分读,以升华感情,强化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及处理方法: “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这是文章的中心句,又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句中既包蕴着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相同美,又暗示了四季景色的各异美。引导学生理解的途径是: 理解四季景色的各异美。读懂每个季节中,树木与其它

7、景物美的特点。 理解四季景色的相同美。即:实实在在、生机勃勃的美是四季景色中相同的。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组合。放录像感知,点批画自学,用投影指导学法,讨论、朗读相结合,使学生做到多种器官协同活动,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 、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绿色的海洋”、“宝库”、“花园”等词语的内涵,不是一下子就容易理解透的,引导学生理解的途径是: 先理解词语的表面意思,知道这些词语在课文中指什么而言。 再结合语言文字的剖析,深究为什么用这些词语,使学生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进而理解美。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文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

8、爱祖国山川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知道文中三个总述句的作用,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理解课文抓住景物季节变化的特点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写法。 、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分钟。 【教学媒体】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录像片(分钟) 、投影片:为审美学法指导所用(张) 【主要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特点,引导学生在审美方法的指导下,读一读语言文字,看一看教学录像,谈一谈学习体会,感受自然景色美,语言表达美,作者情感美。 【主要教学过程】 、导评谈话: 目的:激情引趣。 教学手段:教师叙述。 步骤、方法:板书课题、读题,引出谈话。 内容:这节课,我

9、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在语文课上,我们曾经观赏景色奇丽的五彩池,游览过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今天,我们再一起到小兴安岭欣赏那里一年四季美丽的风光。 、初读全文: 目的:了解学生初读的印象。 教学手段:师生合读。 步骤、方法:先读课文,然后了解你对小兴安岭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 讨论明确:小兴安岭很美丽,有许许多多宝物。 、寻整体美: 目的:从整体认识感受小兴安岭的美,初读“宝库”、“花园”的意思。 教学内容:结尾和开头。 步骤:学习结尾,讨论明确:“宝库”和“花园”的表面意思,在课文中指小兴安岭。 学习开头: 看录像(文章开头部分)。 讨论明确:开头告诉我

10、们小兴安岭的树木数量多,面积大,像海洋。把树比作海洋,是从形、色、声等方面看,树海与海洋有相似点。 有感情朗读。 、寻各异美: 目的:知道小兴安岭的美是有季节特色的。 教学方法:以“春天美”为例,教给学生审美方法。然后,学生自学,讨论启发,读懂其它三个季节的美。 教学手段:采用放录像直观,投影片指导学法,放开讨论的方法。 步骤:看录像:春天美。 默读画批:春天什么景物美?分析这些景物怎么美,是通过哪些词语表达的?思考景物美与树木美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读讲义,相机引导。 小结审美学法,用投影片出示: 什么美 标划景物 怎么美 分析语句 整体美 联系树木 运用以上学法自学“夏天冬天”几节,先看有

11、关录像,再各自学习自己喜欢的季节景色描写。 全班交流学习体会。 小结四季美景的特点。 、寻相同美: 目的:通过异中求同,同中寻异的思维过程,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讨论明确:尽管各季不同美,但都美得实实在在,美得生机勃勃,因而小兴安岭是美丽的,诱人的。 、寻奉献美: 目的:引导学生挖掘深层次的美,更加热爱小兴安岭这个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 讨论明确:是“宝库”的地方,不一定是“花园”,反之如是。小兴安岭不但景色美,而且物产美,美得有价值,有奉献,不空洞,实实在在,因之,它是宝库,是花园。 、寻结构美: 目的: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内容也要有美的形式表达,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才是完美的。 内容:课文第

12、一、二、七节在文中的作用。 讨论明确:第一节:总述,第二节:过渡、总述,第七节:总结。课文由此分为三段。 、升华美: 目的:使学生知道美也是不断发展、充实的,美是有强大的生命力的。 教学手段:学生朗读感受,教师总结升华。 步骤、方法:朗读形式:全班齐读开头与结尾,四人分读“春、夏、秋、冬”,四人合读第二小节。 教师总结:小兴安岭这个宝库还有待于我们继续开发利用它,并且不断地建设,充实它,使这个大花园随着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更加美丽。 3、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

13、的海洋,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作者在课文中把这一特点作为描述重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这是本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学情分析】 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篇与本课在结构、内容上极其相似的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因而在学习本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运用以前所掌握的抓住重点词句,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自主地投入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理解生词的意思。 了解有关小兴安岭的内容,自觉地进行语言积累。 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与人合作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景这一主体教学环节,扎扎实实训练学生的语感。 领悟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师渗透学习方法与学生尝试实践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欣赏自然美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