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与古龙比较研究正文.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4010121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庸与古龙比较研究正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金庸与古龙比较研究正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金庸与古龙比较研究正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金庸与古龙比较研究正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金庸与古龙比较研究正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庸与古龙比较研究正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庸与古龙比较研究正文.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庸与古龙比较研究 陈立先 中国历来武学、文学流派众多,各自的表现形式又呈多样化。一直以来,广大读者特别是外国读者对中国武学的直接印象就是“功夫”。“功夫”一词其实是泊来品,英语写作“ Gongfu ”。外国人对功夫的最初印象,是来自李小龙这张超级名片,而并非来自中国的武侠小说。中国的武侠小说创作虽说长远,但专职的武侠小说作家却是直到清末民初才出现。在民国时期,出现了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等一大批武侠小说作家,促成了武侠小说的第一次鼎盛局面。当时的武侠小说采用章回体的形式,以虚幻、神怪为重要特色,被后人称之为旧派武侠小说。一直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香港新晚报职工陈文统以梁羽生为笔名创作、发表了龙

2、虎斗京华一书,武侠小说的创作才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该书虽保存了章回体小说的形式,但无论在故事情节、人物刻画乃至武功招式的描写等方面均与旧派武侠小说存在极大的区别,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故后人把自梁羽生之后的有别于旧派的武侠作家和武侠小说统统加上了新派的标签。假如说是梁羽生首创了新派武侠小说,那么金庸则是把新派武侠小说带进了巅峰之境,而古龙就是新派武侠小说创作队伍中的一位“怪才”。本文将对比金庸和古龙两位大家来做一些探讨。 一、个人简介金庸,原名查良镛,一九二四年出生在浙江海宁县的名门望族。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镛”字拆开变成“金庸”以作笔名。由于家境富裕以及家族的熏陶,金庸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文化底

3、蕴极之深厚。他本来的梦想是当一名外交家,曾在1944年二十岁时考入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读书,但因爱打抱不平、时常在学校“行侠仗义”而遭到校方勒令退学。解放后几经波折,最后仍回香港大公报任职。一九五五年,发布了首部长篇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自此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在自己创办的明报上连载发表了许多新派武侠小说的巅峰之作。至一九七二年完毕鹿鼎记后封笔时,金庸一共完毕了十五部武侠小说的创作。最近几年,网络上时常传出所谓金庸去世的消息,但事后都证实是假消息。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金庸名气之大。古龙,原名熊耀华,生于一九三六年,卒于一九八五年。与金庸显赫的家世相比,古龙实在显得落魄。14岁时,他漂洋过海从香港到台

4、湾读书,不久后父母离异,生活困苦,全靠朋友的接济和自己的节俭才完毕大学学业。古龙写武侠小说,最初是为了生活。由于既没有很好的家庭背景,又得不到贵人的相助,所以一切只能靠自己。同样是为了生活,古龙顺理成章地成了一名高产的武侠小说作家。当然,后来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古龙可以拥有更多的创作时间,他不再单纯追求创作的速度。到1968年发表血海飘香时,其作品的深度、广度已非远八年前的处女作苍穹神剑可比;其后的六至八年间,更是古龙创作的巅峰时期,先后发表了七种武器、陆小凤等脍炙人口的系列。或许是由于成名前生活的艰辛以及内心情感的欠缺,成名后的古龙更显出内心的孤独与空虚,他用酒精来麻醉自己,又不断地以不同的

5、女人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空虚。酒色最终淘空了他的身子,令一代大师英年早逝(终年49岁)。 二、两人创作风格的异同 (一)语言表达层面金庸的首部长篇书剑恩仇录保存了章回小说的形式,每一回的标题也以对仗句列出,小说内容依稀残留旧派的影子,但自第二部开始,小标题逐渐脱离框框,变得洒脱灵动。在创作中,金庸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充足地显露出来,语言文字中经常透着一种古典式的简练。 请看:那老僧不让马匹休息,行到向晚,到了江畔山坡上一处悬崖之旁,见地势荒凉,四下里既无行人,又无房屋,当下将狄云从马背上抱下,放在地上,又将水笙抱了下来,再将两匹马牵到一株大树之下,系在树上。他向水笙上上下下地打量半晌,笑嘻嘻地道:“

6、妙极!老和尚艳福不浅!”这才盘膝坐定,对着江水闭目运功。狄云坐在他对面,思潮起伏:“今日的遭遇当真奇怪之极。两个好人要杀我,这老和尚却救了我。这和尚显然跟宝象是一路,决不是好人,他若去侵犯这姑娘,那便如何是好?”天色渐渐黑了下来,耳听得山间松风如涛,夜鸟啾鸣,偶一昂首便见到那老僧犹似僵尸一般的脸,心中不由得怦怦乱跳,斜过头去,见到草丛中露出一角素衣,正是水笙倒在其中。他几次想开口问那老僧,但见他神色俨然,用功正勤,总是不敢出声打扰。(连城诀第六章)以上这段文字言简意赅,简直是惜墨如金,既能让人一目了然,却又让人不觉得生硬。再看:陆无双忙了一阵,月光下见表姊的脸色有异,知她实无甚把握,从怀中取出

7、一册抄本,进屋去递给杨过,道:“傻蛋,这就是我师父的五毒奇书。”见那本书封皮殷红如血,心中微微一凛。陆无双道:“我骗她说,这书给丐帮抢了去,待会我若给她拿住,只怕给她搜出。你好生瞧一遍,记熟后就烧毁了吧。”她与杨过说话,历来就没正正经经,此时想到命危顷刻,却也没有心情再说笑话了。杨过见她神色凄然,点点头接过。陆无双又从怀里取出一块锦帕,低声道:“若你不幸落入那魔头手中,她要害你性命,你就拿出这块锦帕来给她。”杨过见那锦帕一面毛边,显是从什么地方撕下来的,绣着的一朵红花也撕去了一半,不知她是什么用意,愕然不接,问道:“这是什么?”(老版神雕侠侣第十一集)这里面的“异”、“甚”、“微微”、“若”、

8、“好生”、“命危顷刻”、“显是”等等,简短而优雅,处处体现着金庸的国学功底。古龙的武侠小说创作比金庸来得晚,作品中的语言表达直白、透彻,经常通过对人物对话的描写来渲染气氛或挑明故事的来龙去脉。古龙的求学倾向于西方文化,半白话文对他的影响微乎其微,因而他的语言风格与金庸自然有很大的区别。陆小凤的心沉了下去,他连看都不必看,就知道薛冰已来了。遇着一条母老虎已经糟糕得很。唯一比遇着一条母老虎更糟的事,就是同时遇着了两条母老虎。陆小凤忽然觉得脑袋已比平时大了三倍,简直已头大如斗。江轻霞吃吃的笑着,燃起了灯。灯光照到薛冰脸上,薛冰的脸又红了,是被气红的,红得就像是辣椒。“先下手的为强,后下手的遭殃。”这

9、句话陆小凤当然懂得的。他忽然跳起来,瞪着薛冰,冷冷道:“我正想找你,想不到你居然还敢来见我?”看见他这么凶,薛冰反而软了:“我.我为什么不敢来见你?”(陆小凤传奇之绣花大盗)全文没有一个文绉绉的字词,直白而形象。古龙的语言就是这样:不咬文嚼字,用大众语言来直抒胸臆。 (二)故事的来源与情节安排武功和侠客与现代社会、现代文明并无太多的关联,所以武侠小说中的人物生存背景都是古时候。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故事有相称一部分来源于历史,如碧血剑、天龙八部等;或者联系到历史,如射雕英雄传等;又或者出自民间野史,如书剑恩仇录等等,但无论哪一种,金庸都是由一点生化开去,故事越展开离所谓的历史就越远。碧血剑第一回就是

10、从历史入手:写西番国王率众前来朝拜明朝成祖皇帝,再写数十年后中国人在西番的后人回国,遇上官兵进山剿匪。所谓的匪,其实就是明朝抗击清兵的著名将领袁崇焕的旧部。稍懂历史的人都知道袁崇焕是冤死的,碧血剑的开头就是典型的以历史事件开路。但书中主人公袁崇焕之子袁承志所经历的种种际遇,可就与历史毫无瓜葛了。至于对故事情节的安排,金庸是非常懂得跌宕起伏、出人意表、好事多磨的。以天龙八部为例:段誉爱上木婉清,不料她竟是父亲的私生女,合法绝望之时,却又得知自己并非父亲之子!段延庆颠沛流离一生,全靠复国意志来支撑,绝望之时,竟惊知有后,而自己的后人注定要成为一国之主,帮自己实现毕生的愿望金庸想象、构思出许多像这样

11、大胆、离奇、曲折的情节,看起来近乎于荒诞,但细想却又可以合乎情理。在写作中,合乎情理是很重要的,你看西方文豪卡夫卡,他大胆把人写成甲虫,然后把这个“人”内心的痛苦和绝望细细地描写出来。人变成虫后的心态不就是这样的吗?所以读者读来仍然觉得很真实、很自然。古龙小说的灵感与历史毫无瓜葛,往往一个偶尔的想法都可以是他的灵感来源,甚至可以扩展成整个故事。古龙在创作上的这个特点,固然是他才思灵敏,但事实上与他生活的困窘也不无关系。与金庸同样,在情节的安排上古龙也很乐意、并且也很善于给读者下套,运用一系列的迷去让读者欲罢不能。古龙受西方文化的渗化很深,他吸取西方文化以及日本文学中侦探小说的精华,巧妙而大胆地

12、布局。例如陆小凤之幽灵山庄,第一章就写陆小凤逃亡。名满天下的陆小凤也会逃亡?怎么回事?谁有那么大的本领令陆小凤要逃亡?古龙还是以一贯的渲染来交代来龙去脉:“他不仅出卖了朋友,并且出卖的就是西门吹雪。”“这个人是谁?”“陆小凤!”一阵沉默,沉默得令人窒息。一方面打破沉默的是潇湘剑客:“我知道陆小凤不仅是西门吹雪的朋友,还是他的恩人。”木道人叹道:“只可惜恩已报过了,仇却还没有报!”潇湘剑客道:“什么仇?”木道人道:“夺妻。”潇湘剑客耸然动容,道:“有证据?”木道人道:“有。”潇湘剑客道:“什么证据?”木道人道:“他亲眼看见他们在床上的。” 表面上看理由很充足,但读者仍然无法从内心去接受,必然要一

13、看究竟,而到了最终大家才明白,陆小凤之所以逃亡,就是为了进入幽灵山庄,查清又一桩武林公案。古龙还善于把电影的蒙太奇表现手法运用到对场景的描写当中,往往在故事情节的高潮处,就会出现如电影般的定格: 夺命更夫三月二十七日,大吉。 诸事皆宜。 赵无忌倒在床上。 他快马轻骑,奔驰了三百里,一下马就冲了进来,进来就倒在这张床上。 又香又软的床。 这是香香的床,香香是个女人,又香又软的女人,每次看到赵无忌的时侯,总会笑得像糖同样甜蜜。 窗外阳光灿烂,天气晴朗,风中带着花香。 (白玉老虎第一章)在情节的诡异描写上,古龙稍胜一筹;而在悬念布局中,古龙所写没有金庸写的大、长、远。 (三)对武功招式的描写金庸出身

14、名门,可谓自幼饱读诗书,涉猎甚广,举凡儒、释、道、医乃至西方宗教文化,皆多有心得,因而他小说中的武功套路数不胜数,刀枪剑戟,琴棋书画,内功外功,救人下毒,不一而足,并且衍生出诸如“打狗棒法”、“辟邪剑法”、“九阴真经”、“乾坤大挪移”等等武功套路。这是从大的方面来概括。对于一招一式的细致刻画,金庸更是得心应手。其实,在众多武侠小说作家之中,只有温瑞安才是真正懂得武功的,但读者往往认为金庸才是武林高手,只由于他写得实在是太逼真、太生动了:张翠山当他说话之时,早已凝聚真气,暗运功力,待他一掌拍到,当即伸出右掌,以师门心传的“绵掌”还击,双掌相交,只嗤的一声轻响,对方掌力已排山倒海般压了过来。张翠山

15、知道对方功力高出自己远甚,早已存了只守不攻、挨得一刻便是一刻的想头。因此两人掌力互击,他手掌被击得向后缩了八寸。这八寸之差,使他在守御上更占便宜,不管谢逊如何运劲,一时却推不开他防御的掌力。谢逊连催三次掌力,只觉对方的掌力比自己薄弱得多,但竟是弱而不衰,微而不竭,自己的掌力越催越猛,张翠山始终坚持挡住。谢逊左掌一起,往张翠山头顶压落。张翠山左臂稍曲,以一招“横架金梁”挡住。武当派的武功以绵密见长,于各派之中可称韧力无双,两人武功虽然强弱悬殊,但张翠山运起师传心法,谢逊在一时之间倒也奈何他不得。(倚天屠龙记第六章)这是描写斗内力的,再看:但见乔峰和玄难只拆得七八招,高下已判。他二人所使的拳招,都是一般的平平无奇,但乔峰每一招都是慢了一步,任由玄难先发。玄难一出招,乔峰跟着递招,也不知是由于他年轻力壮,还是行动加倍的迅捷,每一招都是后发先至。这“太祖长拳”自身拳招只有六十四招,但每一招都是互相克制,乔峰看准了对方的拳招,然后出一招恰好克制的拳法,玄难焉得不败?这道理谁都明白,可是要做到“后发先至”四字,特别是对敌玄难等这大高手,众人若非今日亲眼得见,以往连想也从未想到过。(天龙八部第十八章)中国文化可以说是中庸文化,物极必反、返璞归真等等也属于这个范畴。武林高手的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