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事小考——松风蟹眼新汤.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400738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事小考——松风蟹眼新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茶事小考——松风蟹眼新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茶事小考——松风蟹眼新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茶事小考——松风蟹眼新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茶事小考——松风蟹眼新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茶事小考——松风蟹眼新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事小考——松风蟹眼新汤.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事小考松风蟹眼新汤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又是一年新茶时候,明媚的春光,熟悉的茶香,习惯烧水,泡茶,闲话。而这茶汤滋味,不独在茶的原料,水的选择,还在这煮水的程度。今人看来,如此平常之事,何必如此讲究?但对于追求精致与格调的宋代文人们来说,水沸腾的程度,直接决定点出茶汤的品质,岂容忽视,宋人把煮水的过程叫做“候汤”。“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12。于是,尚未饮茶,只此一候,就候出了千年的风雅。水煮得恰到好处,叫做松风声,蟹眼汤,所谓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是也。若细读诗词,便会发现其中还常有,鱼目、松雨、羊肠、飞瀑、蚯蚓叫等意象。为何如此称呼,则都是“候汤”煮水的乐趣了。

2、宋人煮水,多用带盖的汤瓶(形为执壶),茶铫(dio) 34, 除此之外,也沿用唐代水铫2、茶铛(chng)、茶鼎等的敞口容器。宋徽宗文会图局部 可见汤瓶煮水若用敞口的水铫、茶铛煮水(或效仿唐人煎茶古法),尚可见水中气泡如蟹眼、鱼目。水泡如螃蟹眼大小时(小而细,突而圆),此时水刚刚开始翻滚,是熟而未老的嫩汤,以此泡茶,滋味甘鲜。水泡如鱼眼(大而粗,扁而平)时,古人认为,此时水已熟老,吃不得了。所谓蟹眼已过鱼眼生;鱼眼长随蟹眼来。随着水渐渐烧开,仔细倾听,还能发现各种声音的变化:铜铛得火蚯蚓叫;夜铛嘉话得松声等等。宋吉州窑茶铛但对于当时斗茶点茶的主要煮水用具汤瓶、茶铫,则很难用肉眼辨认煮水的程度,

3、“沉瓶中煮之不可辩”,只能通过水沸的声音来判断,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中道“然近世瀹(yu)茶,鲜以鼎镬(hu),用瓶煮水,难以候视,则当以声辨一沸、二沸、三沸”。二沸后三沸起时的水点茶最佳,此时,瓶中水沸恰似风过松林之声。宋 影青瓜棱形执壶于是,“听汤响”,更为宋人饮茶平添了许多诗意5:李南金听汤,听得是:砌虫唧唧万蝉催,忽有千车捆载来。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黄庭坚坐蒲团,凭曲几,听得是:煎成车声绕羊;苏轼煮水,也听得: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就这样,松风声与蟹眼汤相呼应,加上什么“车转羊肠”、“飞瀑”、“蚯蚓叫”声等等描述,成了个人点出好茶的用水标准,宋诗中更常有,蟹眼煎成声未

4、老;忽听松风翻蟹眼;一试风炉蟹眼汤彼时生活情致,可见一斑。宋刘松年撵茶图局部 可见砖炉石铫煮水煮水听汤,如此细致与专注,不可过嫩(萌汤,婴汤),过熟(纯熟,百寿汤),听起来似玄乎,却有讲究。从温度而言,据测定当开水刚冒“蟹眼”时,水温约在80-85;持续升高,似听到“松风声”,当开水冒出“鱼眼”一般大或更大的气泡时,水温在90以上。这也许跟当时宋朝品饮的茶叶较为细嫩有关,水温较低有助于保持细嫩茶叶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就PH而言,泡茶用水一般以偏酸性(PH5.0-6.5)为宜。古代饮茶用水主要选择天然山泉水(PH5.13-6.94),若煮沸时间过长,会造成绝大多数水PH值升高6。用PH较高的水泡茶

5、,可能造成茶汤中多酚类物质氧化,同时茶汤有机酸、维生素C、氨基酸等也会降低,影响茶汤滋味。即当水刚冒“蟹眼”时,水中还保留部分游离碳酸,若煮过了头,冒出“鱼眼” 或更大的气泡,水中的空气持续释放,此即陆羽所说的“水气全消”,不可取。宣化辽墓壁画局部 可见汤瓶煮水难怪苏辙要说“相传煎茶只煎水”!是啊,曾经山童解烹的蟹眼茶汤,如今,依然静静潜藏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独经验、知识,只是还有多少人能有着当年的兴致,发现并体会着煮水的乐趣。其实,就是用现在玻璃壶煮水,在水快开冒小泡泡时,还真能隐约听到似呼呼的松风声呢,管他有没有兔褐金丝宝碗,都可以喝一碗松风蟹眼新汤,古之人诚不我欺!自煎新火待松声美,本是我

6、们自己生发的感受,很多时候,只要保有这份对美的感受力,生活中处处都是风景。并非定是要弄一套“装备”,做一做姿态,找一找感觉。而也能从生活中每一件简单的事情中,哪怕从煮水这件小事上,会心一笑,传递着我们对生活的观察与投入,获得诗意的享受与感动。就看你,可愿意细听,煮水的声音参考文献1朱自振,沈冬梅.中国古代茶书集成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2唐陆羽等撰,鲍思陶纂注.茶典M.1.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11,1.3黄晓枫.成都平原考古发现的宋代茶具与饮茶习俗J.四川文物,2012,2.4梁子,谢伟.小议晚唐茶道之主流形式点茶J.5王璇.宋代茶文化与宋代士大夫意识D.江南大学,2009,6.6尹军峰. 水质对龙井茶风味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D.浙江工商大学,2015.7裘纪平.宋茶图典M.1.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9. 8沈冬梅.茶与宋代社会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9吴觉农主编.中国地方志茶叶历史资料选辑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杨瑞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