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铁口炮泥带潮泥出铁的炉前操作方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4006657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铁口炮泥带潮泥出铁的炉前操作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控制铁口炮泥带潮泥出铁的炉前操作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控制铁口炮泥带潮泥出铁的炉前操作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控制铁口炮泥带潮泥出铁的炉前操作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控制铁口炮泥带潮泥出铁的炉前操作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控制铁口炮泥带潮泥出铁的炉前操作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铁口炮泥带潮泥出铁的炉前操作方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锈钢分公司先进操作法申报表2015年9月29日操作法名称控制铁炮泥带潮泥出铁的炉刖操作方法操作要 领、经 验概述随着高炉向长寿命、强化冶炼方向的发展以及创建节约、环保型 企业的需要,作为高炉出铁使用的耐火材料-炮泥,不锈钢分公司 炼铁厂在材质与质量方面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但由于1BF高炉自身固 有的缺陷(单铁,且出铁间隔时间短),导致在持续的材质和质量改 进情况下出铁状况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铁带潮泥问题一直 困扰着我们。为此我们对大量的炉前操作参数进行了分析评估,诣在 炉前操作方面寻求突破,并专门针对评估结果对炉前操作作了进一 步优化,实践证明在高炉长寿、降低消耗、保护环境以及减轻炉前劳

2、 动强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操作要领如下:1、分析异常情况(铁深度变化、潮泥异常以及渣铁流速和落点的变 化等),作出准确判断,切勿过于敏感,急于调整泥量或者打泥压 力等参数;2、根据对前几炉铁深度、打泥量以及出铁落点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如果深度变化在300mm (大于1900 mm)以内,泥量稳定在170 土 10kg,落点无明显变化,泥量和打泥压力以稳定为主,不作调整; 如果深度变化在300mm以上,落点明显后移,且波动较大,不管泥 量水平多少,增加打泥量,并适当减少打泥速度;3、在调整泥量过程中,不宜幅度过大,应少量多次。增加泥量时,加 泥量控制在每次 20-30 kg范围内,并兼顾打泥

3、速度调节,先大后 小(正常水平在3.2L/S,可以在2.5-4L/S范围内调节)。4、对于连续出现的潮泥情况(五炉以上时),进行泥包人为替换,适 当的降低泥量,通过渣铁冲刷逐层侵蚀替换,以每次降低铁口深度 100-150mm为准,分三次进行,根据测算大约每次压缩泥量10-15 kg(下限控制在150 kg),待深度下降到1900mm左右时,再增加泥 量恢复铁口深度。5、开口时,一旦发现有潮泥现象,立即停止开口操作,利用炉内温度对潮泥进行烘烤,从而减少了由于带大量潮泥出铁而产生扬尘。从2007年三季度开始对1BF使用了此炉前操作法后,潮泥现象得 到明显改善,铁口水温差无异常波动,炉前作业环境也大

4、大提高。图1是1BF 2006年开始到现在的一个潮泥率的比较:操作法效果对比06年到08年一季度潮泥率对比潮泥率/%-萨 / W年 07年 07年;7 年0年图1 06年到08年一季度潮泥率对比另外,随着潮泥率的大幅下降,单炉的潮泥喷射时间以及喷射距 离较以前也有很大的改善。图2是2006年到现在各季度喷射时间大于5min、喷射距离大于 10m的潮泥(简称深度潮泥)占总潮泥量比例的对比:06年至08年一季度深度潮泥占总潮泥量比例的对比0年少讣产泸?年-产?盲07图2 06年至08年一季度深度潮泥占总潮泥量比例的对比由图1、2可以看出,由07年三季度开始,这套对于炉前操作方 法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

5、效果,潮泥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逐步减少, 今年一季度降低到22%,创历史最好水平,并且深度潮泥占总潮泥量的 比例明显下降(今年一季度只有26.9%)。对减轻炉前工劳动强度以及 改善炉前作业环境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潮泥量的大幅下降,铁口工作状况得到改善,铁口深度合 格率以及全风堵口率都保持在较高水平,红点、铁口区域水温差波动 等异常情况得到很好的抑制。为高炉正常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 间接的降低了炮泥吨铁单耗。出铁口的整体构造如图3所示。铁口由铁口框架、冷却板、砖套、 铁口孔道等组成。图3 铁口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操作法的理论与技术论证1铁口孔道;2铁口框架:3炉皮;4炉缸冷却壁;5填充

6、料;6砖套; 7砖墙;8铁口保护板;9泥套高炉生产时,每昼夜必须从铁口放出大量的铁水和炉渣,铁口区 受到高温、机械冲刷和化学侵蚀等一系列的破坏作用,工作条件十分 恶劣。所以,高炉生产一段时间后,铁口区的炉底、炉墙都受到严重 的侵蚀,仅靠出铁后堵泥形成的泥包和渣皮来维持,见图4。首先,高炉炉缸内的铁水和熔渣不仅本身具有静压力,还受到热 风压力和炉料的有效重力的作用,铁口一打开铁水就会以很高的流速 从铁口流出来。同时,炉缸内其他部位的铁水和熔渣也会迅速来补充。 由于受铁口孔道的限制,在炉内的高压作用下,大量处于运动状态的 渣铁在铁口孔道前形成“涡流”,剧烈地冲刷着铁口的泥包。最后把铁 口孔道的里端

7、冲刷成喇叭口状。铁口泥包和铁口孔道,出铁时被液态渣铁加热到很高的温度(达 1500C以上)。由于铁口泥导热性差,使铁口孔道表面温度与内部有很 大的温差,造成热膨胀程度的不一致,因而产生温差应力,加上有水 炮泥中水蒸气的排出,使泥包和孔道产生变形和开裂,严重时使泥包断裂,造成铁口过浅。铁口潮时,在铁水的高温作用下,水分急剧蒸 发,产生的巨大压力,会使铁水喷溅,造成铁口状况的恶化。图4开炉后生产中铁口的状况1炉缸焦炭;2炉墙渣皮;3旧堵泥;4残存的炉墙砖;5出铁时泥包被渣铁侵蚀变化情况;6残存的炉底砖;7新堵泥堵口时新打入的泥在填充铁口孔道的同时,一部分在顶入出铁后 残留在孔道内的渣铁时一起进入炉

8、缸,大部分都用来修复受损的泥包, 随着开口、出铁、堵口的循环交替,外层泥包不停的替换,而泥包中 间的旧堵泥(如图4中3所示)置换周期较长,在多次堵口的过程中 承受较大的温差而达到泥料的抗热震极限次数(3-4次),经常性的出 现出铁后期旧堵泥正常层裂脱落,一般会伴随小幅铁口深度变化,此 时不宜过于敏感,急于调整打泥量,根据对铁口孔道和泥包体积的测 算,维持原泥量水平可以恢复原铁口深度,实施后效果明显。另外,出铁结束时铁口孔道以及泥包表面处于高温状况下,当新 泥打入后,接触面温度急剧下降,并夹杂一些没有清除干净的渣铁, 几个出铁周期以后,因泥料超过抗热震疲劳极限,便在各个接触面位置形成裂纹,铁口孔

9、道内部因为有框架的保护,断裂的情况很少发生, 出现最多的位置就是泥包与炉墙接触面的位置。这种情况的发生就会 造成铁口过浅,一般深度变化在300mm以上,铁水落点明显后移,且 前后波动较大。此时必须增加泥量,修复泥包。但应小量多次,逐层 形成泥包,避免因大量潮泥而造成的铁口状况恶化。泥量的大幅增加 会在泥包外部形成的较厚的新泥包层,因较短的间隔时间,开口时新 堵泥还没有完全烧结内部结合水没有完全排除,导致出铁时大量的蒸 汽排出而产生潮泥,强大的反作用力使得新泥包再次脱落,达不到修 复泥包,减少潮泥的效果。对于连续出现的潮泥现象,应该人为的对泥包进行替换调节,采 取压缩泥量的方面(少量多次),不宜步到位,避免因铁口深度突 然下降造成的内部泥包承受较大的温差变化,使得内部泥包发生过烧、 脱落、开裂等不良反应。待铁口深度下降到1900mm左右时再按上面的 方法恢复铁口深度。潮泥的出现大多伴随泥量或者铁口深度波动产生的,通过对出铁 状况以及炉前操作参数的分析找出原因所在,并选用合理对策进行修 复,避免敏感和不当操作。实践证明通过这套操作法的实施潮泥得到 很大程度的控制。部门 初审 意见专家 评审 意见本表通过综合信息平台或0A以电子邮件形式于11月底前发至工会职工保障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