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3906673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完整word版)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完整word版)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完整word版)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整word版)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1。什么是教学?什么是课程?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及实现策略3.课程实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教学:教学是师生之间以课程为中介,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课程:课程有广义课程和狭义课程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和重建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和,其内涵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其外延不仅包括显性的课程计划、科目、活动,也包括隐性的教师影响、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不仅包括预期的目标、教学和学习,也包括非预期的目标、教学和

2、学习.狭义的课程是指学科或者活动的总和,是指教学计划、教学进程或是教学内容的组织的某一方面.课程与教学的关系:(1)独立论独立论即课程、教学相对独立, 各执一端,互不交叉。这种观点在教育理论界的支持者颇多。(2)包含论这种观点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是,大教学小课程,即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包含于其中。第二种是,大课程小教学,即把课程理解为上位概念,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都相对扩大.这种观点在欧美影响较大.(3)交叉论交叉论即教学包含课程一部分, 教学论包含课程论的一部分,相应地课程也包含了教学一部分,课程论也包含了教学论的一部分。当站在教育系统的角度来看待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时,它们就是平等而相

3、互交叉的了.(4)循环论循环论即课程与教学两种系统虽然相对独立,但存在互为反馈的延续关系,课程不断地对教学产生影响,反之亦然.该模式意指教学决定在课程决定之后,并且在教学决定付诸实施与评价之后,根据成效,修正课程决定。这一过程周而复始,永不终止。在该模式中,课程与教学虽为分开的实体,但是均为一个圆周的一部分,两个实体彼此相互调适与改良。2、(1)三维目标的关系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这三个目标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知识能力目标是基础,只有掌握基础知识才能以此为基础发展健全的人格。过程与方法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掌握学习的方法,此目标的落实有助于其他两个目标的实现。情感、态度

4、和价值观重在体验与感受,它贯穿于前两个目标之中。单单有了知识不等于形成了智慧和素养。而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可以独立传授的,只有与知识、能力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能力本身要和知识的学习、训练连结在一起。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具有奠基性作用,离开了知识的习得,也谈不上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能力和素质是在知识的掌握、建构、内化、运用的活动中铸就的。能力不多是内化了的知识的综合体现,而素质则是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和升华。(2)三维目标的实现策略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

5、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3、(1)课程本身的特性(可传播性、可操作性、和谐性、优越性) (2)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a。课程改革的决策参与机制b.政府支持 c.教师发展 d。资源支持(3)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a。校长及其课程领导,课程实施需要校长成为发起者b。学校组织结构(科层化的学校组织方式 扁平化的学校组织方式)c.教师文化 1。制定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教学方式变革的意义何在?3.什么是相对评价?什么是绝对评价?一、(1)从教学目标出

6、发;(2)依据学习和教学理论;(3)符合学习内容;(4)符合学习者的特点;(5)考虑教师本身的条件;(6)考虑客观条件。二、(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传者,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及较高的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2)使化学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可以通过图片、短片、事例说明等向学生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物体,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主动探究。(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是:学生参与和

7、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学生有自己的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进行自我调控。合作学习是指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与之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探究学习即先行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设计、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第一,主动性,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第二,独立性,不是在依赖条件下进行学习。第三,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能体现个性化。第四,体验性,强调身体性参与,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第五,问题性,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三、(1)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这一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势。 (2)绝对评价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之外(通常是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制定这一基准),再把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某方面的知识或能力与基准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其优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