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讲稿(08财政用).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390458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7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有资产讲稿(08财政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国有资产讲稿(08财政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国有资产讲稿(08财政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国有资产讲稿(08财政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国有资产讲稿(08财政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有资产讲稿(08财政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资产讲稿(08财政用).doc(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言:二、国有资产国有资产就是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由国家拥有的资产。对于国有资产,有三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国有资产,也即该国全体人民通过国家机构来拥有的资产,这些资产体现着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或者,换句话来讲,之所以需要全民资产,是因为需要它为全体人民的利益来服务。国有资产与任何经济物质一样,归根结底,应该是为人的利益服务的,而不是超脱于利益关系之外的形而上学之物。那种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过程与人民群众利益的改善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的观点,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谈到企业中的资产,我们一般都会自觉地将其与利润问题相连,但在认识国有资产的时候,确有一些同志为资产而资产,把资产增值问题超脱于或凌

2、驾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一社会主义生产的基本目标之上,这无疑是不恰当的。二是国有资产是一个庞大的资产系统,考察它的变化,必须全面地来看,而不能孤立地、零散地来看。有的同志认为只要搞好了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就搞好了,这显然是一个十分片面的观点。问题是如果在搞好国有企业的过程中,损害了其他一些非企业性的国有资产,如环境、土地资源,而这些损害的总效应超过了国有企业盈利增加的好处。那么如何能够认为我们搞好了国有资产管理呢?更进一步来看,正如我们在前面所阐述的那样,考察国有资产管理是否搞好的问题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国有资产这一块,而必须将这一问题放在整体经济运行的背景下来考察。比如,假设我们为

3、了增加某些国有企业的盈利而不恰当地鼓励它们采取垄断的手段,从而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减少了他们本应得到的消费者剩余,并最终导致经济效率受到极大的损害从根本上来讲,经济效率就表现为消费者效用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无非是为了极大地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或者是在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下,损害了其他企业的利益,并且,最终所失超过了所得,那么我们同样不能认为这样国有资产管理就搞好了。三是国有资产是社会公共资产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社会公共资产,但由于社会公共需要是有层次性的,因此,社会公共资产也是有层次性的。从地域范围上来讲,有些社会公共需要只是满足

4、某一特定地区的居民的,如在一个村镇内修建的公共广场等,而有些社会公共需要是满足整个国家的国民之需的,比如国防等,所以,只有那些为满足全民公共需要所需的公共资产才应纳入到国有资产管理的范围中来,而只用于满足某一地区居民公共需要所需的公共资产则应纳入地方性公共资产的范畴来管理。根据国有资产的类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以便于考察 1企业性国有资产,即存在于企业单位中的国有企业。对于这一类的国有资产又可分为两类,即: (1)盈利性企业中的国有资产。 (2)非盈利性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盈利性企业指的是那些我们认为以企业盈利最大化为目标来作为企业运作的方向的企业,也是符合社会经济利益最大化要求的企业。盈

5、利性企业指的是那些我们认为追求企业盈利最大化并不符合社会经济利益最大化方向的企业,要使这些企业的运作符合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必须对这些企业以其他的一些标准来衡量。比如传统上,我们认为一些自然垄断行业的企业不应以盈利最大化为企业运作的目标。2非企业性国有资产,即存在于企业之外的国有资产。这一类国有资产也可再细分成这样几类:(1)环境与资源性的国有资产,比如按照法律规定,应属于国家所有的山川、河流、湖泊、滩涂、沼泽、海洋、矿藏、文物等。(2)事业单位中的国有资产,比如义务制教育部门中的国有资产、公共卫包如防疫部门中的国有资产等。(3)履行国家基本职能的政府部门中的国有资产,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国务

6、院各部、法院、检察院等部门中的办公设施、军队中的武器装备等。由于国有资产类型的不同,对于它们的运作效能的考核,有必要采用不同的方法。第三章 企业制度理论与国有资产管理由于在世界各国的国有资产中,有相当部分存量资产是存在于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资本与其他资本混合组成的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因此要管理好国有资产,了解现代国有资产理论无疑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我国,国有独资企业以及含有国有股权的混合制企业中存在的国有资产占到了整个国有资产中的相当比重,因此,深入了解和把握企业制度理论,并将其运用于对实践问题的分析,就成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第一节 企业制度企业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7、,即古典企业阶段与现代企业阶段。在古典企业制度阶段,由于社会经济还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因此在古典企业中,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工人的数量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进一步从理论上予以抽象化,那么一个“纯粹”的古典企业应是所有者、经营者、工人这三个角色合而为一的,差不多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个体户”的概念。在这样一个“纯粹”的古典企业中,由于所有者、管理者和工人三者合而为一的特点,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企业即为个人或个人即为企业的局面,并由此导出了古典企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古典企业作为一个企业的行为规律是有明确方向性的,即它会自动地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这又是由那个身兼所有者、经营者、工人三

8、职的经济人动机所决定的。西方经济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当涉及到企业问题的时候,事实上都是把企业作为上述的古典企业模型来处理的,也因此才有了通常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中厂商理论的种种推导及其结论。当社会经济日益发达、生产力水平日益提高以后,传统的古典企业模型在许多方面己逐渐不能适应发展了的生产力的要求,这主要又表现为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对许多产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规模经济水平的要求,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的竞争性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加速提高,往往要求规模经济水平的形成必须具有很高的速度。比方说在汽车行业,规模过小的企业如果试图通过传统的自我积累的方法来进行发展的话,往往是很难成功的,因为在

9、它还没有达到规模经济水平以前,就几乎必然地会被那些具有规模优势,也就是更具有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企业所击垮。这样,在竞争的开始阶段就必须具备相当的规模,这几乎成了竞争中获胜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企业资金的筹集不能再采取传统的企业自我积累的模型,通过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积累才从一个小型的企业成长为一个大型的企业。现代经济要求企业在一开始形成的时候,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筹集到足够庞大的资金,以利于在竞争中占得时机,而且这种资金的要求是十分庞大的,以当前世界领先的产、L软件产业为例,仅微软公司一家的市值就达到数干亿美元,而当今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当中也不过占得20的股份,也就是说,随着生产水平的高度发达,

10、即使单个企业中的资金也往往不可能由单个个人或家族来全部提供。总之,现代企业中所需资金筹集量大和筹集速度快的特点决定了资金的筹集必须采取股份化的方式,以资本市场为纽带将大量的社会资金从不同的所有者手中筹集到一个企业的实体中来,而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的结果。当然,满足上述资金投入水平和速度的方法还可有一备选方案,也就是以政府制度来替代企业制度,通过政府制度来完成上述投资的要求。这也是许多弱小的发展小国家在社会资本薄弱、经济尚未起飞时所作过的现实选择。我国从建国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所走的也是这样一条路。但正如我们在第二章中所分析的那样,以长期的绩效观之,政府制度在处理私人

11、品的配置问题上的效率将逊于市场制度与企业制度的组合。其次,随着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现在一个企业个为完成企业的基本作业任务所需的技术知识成千成万倍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传统企业,这就预示着一个人,他的智力和才能无论有多高,或者他学习和工作的干劲无论有多足,即使穷其一生的精力,他所掌握的有关该企业的知识也仅仅只能是该企业运作所需的知识的非常小的一部分。这也就意味着在现代企业中,一个所有者绝对无法全面地行使他意欲行使的全面管理者的角色,企业管理的任务必须由一个有着不同专长的人才所组成的管理团队来完成。在这个管理团队中,个人根据自己的专长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才能或管理才能,共同管理

12、好一个企业。这样,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也就在客观上无法避免。在现代企业中,所有者不仅仅是借助于某个或某几个“职业经理人”的问题,而是如何借助于整个管理团队”的问题。由于东亚传统文化的影响,即使在今天,我们在评论一个企业的盛衰成败的时候,往往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个个人的身上,当世界进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更应强调的是公司管理层的集体,以及能够汇聚并实施集体智慧的一种固有的企业机制,我们不妨可以将之称为“公司民主决策机制”。换一个角度来看,在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评价上,我们所反对的是“买公司股票就是买总经理”的理念,这无疑是一种应被淘汰的小农经济社会的意识形态在现代社会的残余,我们所应赞成的是“我

13、们要买的公司股票是这样的一种公司:当它的总经理是一个平庸的管理者的时候,这个公司仍然是一个好公司”。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发挥所有的人智慧的民主决策机制,正如我们前面所表述的那样,我们想要再一次地重申,在现代企业中,一个人的智慧只是这个企业所需要的知识的极小一部分。从最近的发展来看,不仅欧美的大型企业在纷纷强化职业管理团队与公司民主决策机制的作用,亚洲国家传统上的家族制企业纷纷在向这方面转化,对国内的一些民营企业特别是含有较多的知识含量的高技术型民营企业来说,能否完成从传统的古典企业模式与现代高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的家族制企业向真正分权化的、充分发挥职业管理团队作用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14、就成为这些企业能否跨越一个门槛,进一步走向成功的试金石。个人创业的民营企业家,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如果不能很好地建立健全一个完善的企业机制,引进管理团队,放权让利,而仍旧事必躬亲,那么尽管他有着使自己个人拥有的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的愿望,但其有限的知识和经营好企业所必备的全部知识之间的鸿沟将使得他的愿望不可能成为现实。 由上述两方面可知,在现代经济中,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用成本一收益分析的经济学概念来说,就是在大部分的产业中,从古典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必然是一个收益大于成本的过程,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会付出一些成本,这就是在两权分离后,由于在企

15、业内部从事日常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工人往往比之于不参加日常工作的出资者更多地掌握有关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因此,在一般的经济人行为动机下,企业的管理者和工人将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在企业总收益的大馅饼中,尽量争取为自己分割到相比于自己的努力更大的一块。这样,很显然股东的利益就会减少,经济效率将得不到保证,研究现代企业制度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设计出一种恰当的机制尽可能地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在现代社会中,也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采取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比如像一些小点心店、花店、咖啡馆等企业就没有必要采取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这是由于其资金和技术规模要求很低所决定的,还有像会计师事务

16、所一类的单位,往往也采取近似于古典企业制度的合伙人制,这同样可以从资金规模和技术规模两个方面来寻找原因。也就是说,古典企业制度在现代经济中仍有用武之地,只不过它所占有的比重是饺小的,社会化大生产决定了大部分企业应采用现代企业制度。 在将前面所述的内容总结起来后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制度可以分为古典企业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两种,前者的特点是企业中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甚至是工人几乎合二为一,或基本合二为一,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存在明显的分离,这种企业要求的资金规模较小,技术水平饺低,其优点是由于很少存在委托一代理的关系,因此就避免了经营者利用信息优势占取所有者便宜的问题。另一种企业制度形态是现代企业制度,它是社会大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对资金和技术规模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是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主流的经济形态,但是,正因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经营者可能利用信息优势,获取不应有的收益,这正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