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教学设计[5].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3902025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断章》教学设计[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断章》教学设计[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断章》教学设计[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断章》教学设计[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断章》教学设计[5].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断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点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人情感,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二)技能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品味诗歌中的意象美、语言美、节奏美。2.体会诗歌中比喻象征的内涵,避免理解上的实指性。3.能从诗歌意象的创造氛围中,找出其背后深层意蕴,把握其所要暗示或启迪读者的东西,能联系写作背景,对诗歌做出自己的评价。(三)过程与方法1.注重诵读和体味,欣赏诗歌凝练的语言。2.抓住诗中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意象,深入领会诗歌情感内涵与思想哲理。(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分析意象特征,在交流讨论中理解诗歌主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真、善、美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关注

2、自我、关注生活、关心人民的意识和情感。【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情感,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诗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同学们,你们喜欢诗歌吗?有哪位同学能读一首或背一首你喜欢的诗给大家听?(学生朗读、背诵)同学们读(背)得真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短诗,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诗的魅力吧!二、预习检测1、找学生朗读这首诗。2、介绍作家作品,找学生回答。【作家作品】资料补充: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溧水,生于江苏海门。诗人、学者。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赏识,徐志摩不仅将卞之琳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诗刊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

3、写题记。因为这段经历,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此外,在这一时期,卞之琳与何其芳、李广田还合出过一本名为汉园集的诗集,因此三人又被合称为“汉园三诗人”。以后,卞之琳担任了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务,是莎士比亚和英诗翻译名家。主要作品有:汉园集雕虫纪历十年诗草人与诗:忆旧说新山山水水小说片断莎士比亚悲剧四种英国诗选等。卞之琳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诗坛,受过“新月派”的影响,但他更醉心于法国象征派,并且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尤其

4、注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的内容并进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诗意偏于晦涩深曲,冷僻奇兀,耐人寻味。诗人主张“未经过艺术过程者不能成为艺术品,我们相信内容与外形不可分离”。卞之琳创作态度严谨,孜孜不倦地探索“艺术过程”中的转化与表现,即使对新诗的外部形式也刻意追求变化和创新,更不用说在诗的意象、内容方面。有些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并成为海外学者专题研究的对象。在半个多世纪中,诗人坚持不懈地进行诗歌创作和理论研究,成功地实验和引进了西方多种现代诗歌形式,对中国象征主义、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景观,有着很大的启蒙意义和重要的贡献,并取得了相当的艺术成就。三、讲授

5、新课1、找其他学生点评刚才同学的朗读情况。注意从准确度、声音是否洪亮、断句是否正确、感情把握是否到位等角度点拨。2、再读这首短诗,小组研讨。(1)分析诗歌主旨,把握诗歌意象。明确:诗中两组具体的物象构成的图景中主客位置的流转,隐藏诗人关于人生、事物、社会等存在的相对关联的普遍性哲学思考,蕴含诗人从刹那感觉中领悟到的哲理。全诗一共四句,每句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事态意象。第一节中,第一句“你”是主体,“风景”是客体,而在第二句中,两者又转变了身份。第二节与此相似。这种“环中环、套中套”的意象结构方式充满轻松的智慧,生趣盎然,令人玩味,更由于意象链条的串接,使静止抽象的汉字符号变为流动具体的视觉形象

6、,使人不得不由衷感叹诗人的鬼斧神工。(2)分析诗歌写作特点,小组讨论。明确:本诗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实。它以人人能懂的词语,写人人能领悟却不能道尽的哲理与人生智慧,体现诗人刻意求工的美学态度与追求。另外,本诗主要使用三、二字顿相间的排列法,所以节奏从容。(3)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小组讨论后并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抓住诗中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意象,深入领会诗歌情感内涵与思想哲理。明确:全诗只有四句,但它却写出了世间人事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万事万物的区别分割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联系是内在的、永恒的。而这种联系性的灵魂是人。事实上,人们一直因某些共同的东西而联系在一

7、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是有时人们没有意识到这种联系而已。此诗只是诗人刹那间的“意境”、感想,但内涵却无限丰富,暗含着人事的复杂关系。四、学生质疑释疑,发散思维,谈谈收获。1、有人说断章是一首情诗,还有人说它是一首哲理诗,你说呢?关于断章这首诗的旨意,历来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桥头的“你”在白天是楼上人心目中的风景,在夜晚是楼上人梦中的“装饰”。一个是白天夜晚都在关注着、想念着心中的人;另一个是被别人深爱着,自己却没有感觉。诗人自己说他的意思着重在“相对”上。他通过对自己刹那间感触的描述,巧妙地融入了他多年来的哲学深思: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又可

8、能变成主体。原来,断章的深刻哲理,就是通过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出来的,需要读者加上自己的人生感悟才能理解。而自己的理解就是一种创造。2、从字面上看,断章极其短小,好像看一遍就懂,又似乎觉得简单的字眼里蕴藏着很深的道理。仔细品味,你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把握学生畅谈方向,不偏离课堂主题即可)五、教师提供几组有关断章诗意的资料,释疑解惑(1)学者、翻译家李健吾先生认为,这首诗在“装饰”两字上做文章,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的悲哀-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2)评论家章亚昕认为,断章写了一位绝代佳人。诗人不去说“你”如何美,而是去叙述她如何成为如痴如醉的审

9、美对象、“风景”的一部分,而是去描写她如何成为日思夜想的恋爱对象、“梦”中的花朵。不写她的外貌,而写她引起的痴情,就能造成抒情的内在,意味的微妙。(诗人臧克家也有同感)(3)断章这首小诗,诗人回忆它的创作过程说:“此四行无意中得之,原拟足成一首完整的诗,接着感到说完了,也无需多说,可独立成篇,故名断章。”“写于一九三五年十月,触景生情,储藏在记忆中,当还远远早于这个日期”。“这是抒情诗,当然说是情诗也可以,但决不是自己对什么人表达思慕之情,而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

10、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意味进一步体会,也就会超出一对男女相互关系的意义。”小结: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就像一道包含有无穷解的方程一样,具有多个层面,不同层面之间又互相交织与折射,从而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产生全然不同的发现。(教师要抓住“你”“风景”“明月”“梦”几个意象作适当的补充。)六、作业布置1.当堂背诵全诗2.积累描写月、花、风、雨、海、舟、夜的诗句。七、板书设计 风景中的“看”与“被看” 主客流转断章 世间人事相互依存、 你的窗子,别人的梦 相互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