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3893158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其中的每个学生也包括学困生,他们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由于生理、心理、教育行为、环境等诸多原因出现知识的断层,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弱,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随着年级的增高,这类学生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迫在眉睫。有教育者说过:转化一名学困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生。因此,关注学困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一、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每个学困生的困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因素,了解学困生,正如医生诊断病

2、人病情前所作的调查一样,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一)从学生方面讲:(1)学习数学目的不明确而缺乏学习自觉性。有些学生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免受教师及家长的责备,学习数学没有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和形成自觉索求的信念,因此一遇挫折,就可能一蹶不振,使数学成绩越来越差。(2)学习数学习惯差而缺乏学习的持久性。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学习毅力差,习惯于“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方法,只停留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不主动寻找致错原因,因此常常犯重复错误。(3)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而感到枯燥无味。这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处在厌烦、焦躁的抑制状态,学习无劲头造成厌学情绪,很少有兴奋和较高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二)从教师方面讲:(1)课堂上,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关注较少。学生被动吸收的现象偏多,且集中复习多,穿插复习少,结果重现多,过程重现少,造成学生知识遗忘快、知识保持时间短。(2)在布置作业时,关注学生知识应用型训练,缺少知识形成型训练。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机械记忆、套用现成的方法,缺少积极有效的思维。(3)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缺少必要的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知识系统的链接,缺少与学生必要的情感沟通;在数学问题设计过程中注重问题的梯度与密度,缺少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设计;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注重怎样讲,很少关注让学生“怎样想”。时间一长,容易使部分学生失去学好数学的兴趣。二、小学数学学困生

4、转化策略(一)关爱和赏识并重,重拾他们失落的自信。学困生在集体中,往往受冷落,不被重视,大都存在自卑感,失落感,缺乏自信。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关怀、同情、理解和尊重。如果对他们冷眼相待,甚至讽刺挖苦,只会伤害他们已经脆弱的自尊和自信、损伤他们很小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困”上加困。因此,转化数学学困生首要的工作是尊重他们。1、加倍关爱,排解压力,唤醒学困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动机。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校和家庭同伴中常抬不起头来,经常受到批评和歧视,有较强的自卑感,压力也都挺大的。作为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应该加倍关爱,包括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家庭、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提高他们在同伴中的形象,以

5、爱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2、提倡赏识教育,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歌德曾说:“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是前进的力量。“赏识教育法的创造者周弘曾说:“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有教育者说过,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愿望希望自己是第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学困生何尝又不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而受到赏识呢?作为教师,要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认真审视他们的优势,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帮助其在实践中建立自信。有可能就是无意中的一句话就会改变孩子一生的

6、命运。那就让我们用赏识教育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带他们走出心理的困境吧!(二)辅导与优惠并进,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1、鼓励大胆提问学困生虽然知识缺失多,存在的问题多,他们“帐多不愁”最不喜欢提问,或许不敢提问或不会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倡句号少一点,问号多一点。教学中,我提倡不懂就问,问者最光荣。不管问题有多么简单,只要自己不懂就可问,没人有资格嘲笑。消除了学困生的胆怯心理,为他们提问扫清了路障。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有这么一个女生,四年级末数学考了34分,被许多教师宣判“死刑”说她肯定考不及格。在我的鼓励下,她不懂就问,如:怎样用量角器,怎样通分

7、,怎样找最小公倍数等,凡是她在练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她都会问且执意要我出题给她练习。经过一年的努力,她终于以67分的成绩打破了“预言”,创造了属于她自己的奇迹。从这位学生身上,我更加坚定了使用“鼓励学生不懂就问的教学策略。”每新接一个班,都会提倡多问,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在全班掀起“问潮”。2、落实辅导工作(1)重视学法指导,不让新知变疑点对学困生的辅导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途径之一。我提倡“笨鸟先飞”。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达到同样的目的。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学困生作业当中存在的错误及时给予辅导,重点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专门为他们设计一个纠错本,将错误的作业再做一遍

8、,学会对知识方法的归纳整理,不让新知识再累积疑点,提倡当天问题当天清,决不留下后遗症。(2)手拉手,向前走-“疑问消除法”。实现一个优生带动一个学困生的帮扶活动,为其命名为“手拉手,向前走。即为每位学困生找一位小老师。首先,教师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与学困生一起整理自己知识的断层,形成若干个细化的小问题,罗列在一个表格中,让小老师为其辅导,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注明时间和日期,由教师出题检验后写上评语,及时评价和鼓励,启发学习的动力,使问题由多到少,逐个解决。由于优生与学困生呆在一起的时间较多,能使学困生的问题有更多的机会得到相应的辅导和帮助,增强辅导的时效性。(三)对学困生实施“优惠”政策。1、作

9、业上的“优惠”。学困生由于负担过重,基本上只能完成最基本的作业。为了更好地实施转化,在作业难度上宜浅不宜深,作业量上宜少不宜多,对学困生的作业批改上力争采用优先批改,当面批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课堂上的“优惠”。学困生课堂参与程度不高,作为教师应创造条件以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和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首先,回答问题优先。课堂上,只要他们举手则优先请他们回答,答对了及时肯定和表扬,答错了也决不责骂他们,维护他们的发言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其感到成功的体验。其次,操作活动优先。在学习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时,我选择学困生优先操作的策略,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亲自参与,他们也能准确地用数

10、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让他们经历了成功的体验。再次,优先板演。课堂上遇到学困生会做的题时,让学困生优先板演,且要求他们板书完整,书写规范,完成后还得把道理讲给全班同学听。这样,锻炼他们积极参与的胆量,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强了自信,强化学困生的成功体验。3、评价上的“优惠”无论是课堂上还是作业上都以积极的评价为主,鼓励学困生战胜自我,只要与以前的我相比有进步,就给“优”并给予相应的物质鼓励,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学习上就更有动力。三、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几点体会陶行知先生曾这样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转化学困生有下面几点的思考:(1)要

11、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学好数学。教学实践证明:数学成绩不佳儿童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由于自身的智力原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造成教学条件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把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智力因素上,更不能把学困生和“弱智”简单地划等号。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起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的信心,真正做到面向全体。(2)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都存在着一些差异,这种差异的结果必然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成绩好的学生常常一次能前进很多,成绩差的学生则需要以较小的步子前进,且需要经常复习。这种差异会随着学生学习数

12、学学科时间的增长会更加明显。因此数学教学的任务并不是经过几年的教学,使每个学生的数学成绩都达到优秀水平,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数学教师的任务是在承认学生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个人原由基础上发挥出最大潜力,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的学习困难多数是暂时的,如果给予及时补救,学生是可以继续进行数学学习的。(3)教师要多反思自己的教学:讲课的速度是否太快;在教学前是否忽视提出具体的要求;是否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具体感知活动;制定的目标是否太难;是否注意学生原由的基础;教师是否只顾完成教案,没有注意到各个环节的教学效果等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学困生的转化也非一朝一夕之事。只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工作,持之以恒,让每个学困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的信心,锻炼他们的意志,努力为每个学困生创设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学困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相信他们就会很快地走出困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