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估算方法.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3891578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掌握估算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掌握估算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掌握估算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掌握估算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掌握估算方法.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握估算方法 培养估算能力枝江团结路小学 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 刘贞静估算,是人们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是对计算结果做出的大致判断和大致范围的把握。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在倡导“有用的数学”这一大的教学环境下,估算的教学价值也将得到凸显。那么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科学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分析、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及数学应用意识。

2、一、挖掘教材,把握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估算虽然是一种大致的估计,但并不是凭空猜想的,那种没有根据的臆想乱猜往往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那么怎样进行估算才更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呢?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做好估算方法的讲解,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估算题材,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穿插在每一次的课堂教学中,将一些估计的思想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感悟内化,从而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由于每个学生独特的生理遗传、不同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对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的不同,估算时必然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方法。充分挖掘利用教材,在

3、课堂教学中渗透估算的方法,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的多样化。1、凑整估算法。根据实际情景把两个数估成整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这样能方便估算出一个大致的得数或范围。这个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加数、被减数、减数、因数、被除数、除数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等等再计算。如估算7119,可以取近似数7020,即711970201400。2、口诀估算法。即不一定把数量看成整十整百整千数,而是根据乘法口诀把数量看成接近的口诀数。如4117可以把4117看成420760,而4118可以看成400850,估算时,为了计算的简便

4、,应根据口诀灵活处理。3、位数估算法。计算多位数乘、除法时,积的位数等于两因数位数之和或比这个和少1,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去除数的位数所得的差或比这个差多1。如学生估算812423了,被除数的最高位8比除数4大,可以商2,说明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应该是一个三位数且首位是2,于是可判断商“23”这个两位数是错误的。又如6329的积,肯定是四位数,学生如果对错了位或算错成三位数就错了。4、尾数估算法。如20123236567,只需算一下个位:123,1358,就可以知道得数67是错误的;又如59643621,只需算一下:9436,得数个位一定是6,3621这个得数是错误的。5、经验估算法。如

5、人数、租车的数量一定是整数,汽车行驶速度比人行走要快得多。又如三(1)班有男生25人,平均身高138厘米;有女生23人,平均身高134厘米,全班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根据经验可知,全班平均身高应在134厘米至138厘米之间,如果有学生算出其它的答案,说明一定是错误的。6、据零求整法。如一张报纸有多少个字,一个年级的学生人数7、规律估算法。即根据数学中的有关规律进行估算。如计算整数、小数或分数乘法时,可根据一个因数(0除外)小于1,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积大于另一个因数进行估算;除法时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等规律进行估算。二、感悟方法,把握估算策略的最优化。

6、虽然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并非唯一,但估算并非是无章可循,我们可以总结出估算的一般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利用估算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首先,让学生掌握预测策略。就是对问题结果的取值范围进行合理的估计,计算结果如超出这一估计的取值范围,说明答案是错误的。当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对信息作出整体把握,并迅速运用直觉思维作出判断,以指导解决问题的方向,从而达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其次,让学生掌握调整策略。在估算中由于运用不同的方法,其估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恰当运用调整策略,能保证估算结果会更接近准确值;例如286+312,有的学生把286估成290,312估成310,290+

7、310=600,结果约是600;有的学生则把286估成了整百数300,312估成310,300+310=610;估算策略不同结果也不相同。第三,让学生交流比较,优化策略。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地开展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解释估算的过程,同时了解他人的算法,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促使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在讨论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训练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如估算36835一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有的学生认为:“3683535035

8、10”;有的学生采用的估算方法是:“36835370409”;有的学生说:“368353603610”;又有另外的学生说:“368353703011”;还有学生说:“368353703710”交流讨论中便于学生相互补充,相互吸收,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交流可以让大家取长补短,认识到另外视角的观点和策略。三、关注结果,把握估算评价的合理化。学生估算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估算给予合理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重视估算,而且有利于学生估算技能的提高。评价时,一是重视正确评价估算的结果。估算结果与精算结果是不一样的,估算结果是

9、不唯一的,重要的是要关注估算结果是否合情合理,而不是离精确值越接近就一定越好。平时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比一比谁估的最准”,“谁最能干,估的结果最接近准确值”等等类似的评价,这样的引导评价只关注了估算结果的精确度,显然是片面的。二是重视正确评价估算的方法。估算时,只要切合估算的目的或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就是好的方法。因此,不同的情境会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有时把两个或几个数同时估大比较合理,有时把两个或几个数同时估小比较合理,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运用生活经验,灵活选择估算方法。三是重视评价的计划性。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认识水平的实际情况,应给予有计划性的评价。估算,是学生逻辑思维的凝结与浓缩,其优点是简捷、迅速、流畅。学生只有牢牢地把握了科学的估算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和捕捉一切可利用的估算教学的课程资源,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掌握科学的估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