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389143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威尼斯的小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威尼斯的小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威尼斯的小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威尼斯的小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威尼斯的小艇.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6、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东张中心校 赵会明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课文从“我”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详细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难点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学习目标: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通过

2、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3、 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学习过程:一、导入并板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马克 .吐温的写景散文威尼斯的小艇,在上新课之前,老师先检查一下上节课的学习情况。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回答时可以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指名回答,老师指导复述)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首先交代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介绍了小艇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的关系。(板书:构造特点 高超驾驶技术 与人们密切的关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导入:看来上节课大家学习的效果

3、不错,希望这节课收获更多,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3、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三、第一次“先学后教”1、过渡:怎样来完成这些学习目标呢?首先来看看自学指导1(出示自学指导1) (1)观察图中的小艇,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艇的样子,再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艇构造特点的,哪些描写值得我们学习呢? (2)默读课文,展开想象: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怎样的感受?2、 现在结合自学指导小组展开讨论,并选出代表在交流时发表你们组的观点。3、 交流:

4、哪组代表愿意与大家分享第一个问题?(其他组补充,教师评价补充)(出示第二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出小艇的构造特点小结:小艇的这些特点与威尼斯纵横交叉的河道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马克.吐温之所以能把小艇描述的这样形象,是因为什么?(他细致观察,善于抓住事物特点的写法)。这是我们写作中值得借鉴的地方。4、 交流;谁愿意谈谈第二个问题? 四、过渡:小艇的样子非常奇特,坐在里面非常舒适,充满了情趣,这都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船夫的驾驶技术如何呢?让我们去开开眼界,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来,谁愿意给大家介绍船夫的驾驶技术,(出示第四自然段)问:船夫的驾驶技术怎么样?用文中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操纵自如)男女赛读一

5、次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五、过渡:我们知道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是威尼斯唯一的交通工具,说明它与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课文也进行了描述,快速浏览课文完成自学指导2 (出示) 小组讨论用列提纲或制表格的方法把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展示出来.(提示:谁乘小艇做什么) 自学指导3 展开想象:还有哪些人也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去工作、学习?2、自学3、交流: (1)哪组代表愿意上台将你组的讨论结果讲述给大家? (2)看着你们绘制的表格或提纲,一起说说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六、过渡:当小艇行驶在水面上时,威尼斯的水面生气盎然、热闹非凡,当小艇休憩时,古老的威尼斯在柔柔的月光下沉沉的入睡了,威尼斯的动,威尼斯的静都充满着情趣,无论是动也好,静也好,古老的威尼斯都是那么优美,让我们在轻柔的乐曲中月光下威尼斯的沉寂(半夜)七、拓展过渡:马克吐温抓住小艇的特点,人们的活动为我们展示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你能用一段话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吗?请大家完成小练笔(出示:用一段话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要写出特点来)七、板书: 26、威尼斯的小艇构造特点 高超驾驶技术 与人们关系密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