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桥 中 学 导 学 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3857093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 桥 中 学 导 学 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 桥 中 学 导 学 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 桥 中 学 导 学 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 桥 中 学 导 学 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 桥 中 学 导 学 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 桥 中 学 导 学 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 桥 中 学 导 学 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 桥 中 学 导 学 案备课人杨淑艳授课人授课时间学 科语文年 级九年级课 型预习课展示反馈课课 时第 周 第 节总 课 时节课题: 捕蛇者说流程具 体 内 容学 法 指 导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说”的特点;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3.掌握本文的词语;4.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并掌握“质、赋、嗣、蹙、藉、徙、俟”等文言实词,了解“乎”、“而”的多种用法。2、认识“说”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对比的写法。采用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遇有疑难,老师予以适当的点拨和启发。知识链接简介文体和作者: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

2、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唐顺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但这场改革仅历时7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贬地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市),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地区。司马是刺吏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十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在刺史任上取得显著政绩。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他的散文题材广泛

3、,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还写了不少政治和哲学论文。在诗词创作上,善于用简朴疏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做好笔记,集体补充。自独学分钟主对学钟学群学分钟习自学:1、作者简介: 捕蛇者说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字 ,河东人,世称 。代表作品有 、 、 等 2、给下列生字注音: 啮人( ) 腊之( ) 挛踠( ) 瘘( ) 疠( ) 招募( ) 当其租也( ) 嗣( ) 几死者数以( )( ) 莅事者( ) 更若役( ) 日蹙( ) 殚其地之出( ) 转徙( ) 顿踣( ) 曩( ) 叫嚣( ) 隳突( ) 恂恂( ) 视其缶(

4、)3、解释加粗词语:(1)以啮人 (2)得而惜之 (3)太医以王命聚之(4)当其租入 (5)吾祖死于是 (6)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7)貌若甚戚 (8)余悲之 (9)更若役(10)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已 (11)而乡邻之生日蹙(1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13)号呼而转徙(1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对学: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群学:四人合作,参考注解,疏通文章剩下内容的大意。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

5、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作充分的肯定和评价注意纠错展示交流交流新知,师生讨论:1第四节后半部分又是如何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中心的?2、文中的“苛政“指什么?捕蛇者说中引用孔子的话,其中“苛政”又指什么?柳宗元为什么要引用孔子的话?3、总结全文对比手法的运用。4、本节中哪两句能点明文章的主旨与写作意图?这表明作者有一种什么思想感情?5、小结:课文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者疾苦的同情。 讨论交流相信你的妙笔会生花吧!达标测试师生探标,总

6、结文言现象一词多义:为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今吾嗣为之十二年”。“故为之说”。已“可以已大风”。“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赋 “岁赋其二”。“孰知赋敛之毒”疠“可以已瘘、疠。“呼嘘毒疠”。岁“岁赋其二”。“积于今六十岁矣”。甚“貌若甚戚者”。“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若“貌若甚戚者”。“若毒之乎?”毒“若毒之乎?”“呼嘘毒疠”。“孰知赋敛之毒”生“君将哀而生之乎?”“而乡邻之生日蹙”。食“退而甘食其土之有”。“谨食之”。课外阅读: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

7、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下列倾斜的字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苛政猛于虎昔者吾舅死于是B.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C.何为不去也苛政猛于虎也、把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小子识之。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全班质疑。独立完成,组内交流。学后反思:教学反思:1第四节后半部分又是如何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中心的?讲解:安危的对比:乡邻们“虽鸡狗不得宁焉”,而蒋氏却能“驰然而卧”;冒死亡威胁的情况:乡邻们“旦旦有是哉”,而蒋氏是“一岁之犯死者二焉”。2、文中的“苛政“指什么?捕蛇者说中引用孔子的话,其中“

8、苛政”又指什么?柳宗元为什么要引用孔子的话?讲解:残酷的统治,苛重的赋税。是为了说明当时情况的现实,并以此突出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说明苛政害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从来如此。3、总结全文对比手法的运用。生死的对比、安危的对比、冒死亡威胁情况的对比。4、本节中哪两句能点明文章的主旨与写作意图?这表明作者有一种什么思想感情?主旨句:熟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表明意图: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表明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5、小结:课文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者疾苦的同情。作,制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做,干。“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写。“故为之说”。已治愈。“可以已大风”。已经。“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赋征收。“岁赋其二”。租赋、赋税。“孰知赋敛之毒”疠恶疮。“可以已瘘、疠。疫病,疫气。“呼嘘毒疠”。入缴纳。“当其租入”。收入。“竭其庐之入”。岁每年。“岁赋其二”。年。“积于今六十岁矣”。甚很。“貌若甚戚者”。厉害。“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超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若好像。“貌若甚戚者”。你。“若毒之乎?”毒怨恨。“若毒之乎?”有毒的。“呼嘘毒疠”。害。“孰知赋敛之毒”生活,存活。“君将哀而生之乎?”生活。“而乡邻之生日蹙”。食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喂养。“谨食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