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CMIMSSBC设备规范v1.1.01220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3821252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移动CMIMSSBC设备规范v1.1.01220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国移动CMIMSSBC设备规范v1.1.01220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国移动CMIMSSBC设备规范v1.1.01220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国移动CMIMSSBC设备规范v1.1.01220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国移动CMIMSSBC设备规范v1.1.01220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移动CMIMSSBC设备规范v1.1.012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CMIMSSBC设备规范v1.1.01220(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CM-IMS SBC设备规范China Mobile CM-IMS Equipment Specification SBC版本号:1.10.0-实施-发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目录前 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3.1.缩略语14.概述25.设备功能35.1.集成式SBC全代理SBC功能要求35.1.1.注册管理35.1.2.信息添加35.1.3.互连功能35.1.4.媒体资源管理功能45.1.5.QoS控制功能45.1.6.编解码转换功能(可选)55.1.7.计费功能(可选)55.1.8.安全功能55.1.9.司法功能6

2、5.1.10.IP版本互通功能(可选)65.1.11.BGW功能65.2.分离式SBC功能要求65.2.1.信令控制部分功能要求65.2.2.BGW功能要求96.容量、性能及可靠性指标116.1.容量及性能指标116.2.可靠性指标117.接口要求117.1.物理接口117.1.1.10/100MBase-T接口117.1.2.1000M Base-Lx/Sx接口127.1.3.1000M BaseT接口要求127.1.4.10G以太网接口128.逻辑功能接口128.1.Gm接口128.2.Ia接口128.3.Mw接口128.4.Mb接口138.5.计费接口139.硬件要求139.1.硬件系统

3、基本要求139.2.对处理机的要求139.3.对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要求1310.软件要求1410.1.基本要求1410.2.软件功能要求1410.3.软件维护管理功能要求1411.可靠性要求1511.1.硬件可靠性要求1511.2.软件件可靠性要求1511.3.设备可靠性要求1611.4.网络可靠性要求1612.时间同步要求1613.网管要求1613.1.网管接口1614.环境要求2314.1.环境温、湿度要求2314.2.机房地面要求2414.3.防尘要求2414.4.抗电磁干扰的能力2414.5.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要求2414.6.安装应有抗地震措施2414.7.运输和仓储要求2414.

4、8.噪声要求2515.电源及接地要求2515.1.电源要求2515.1.1.直流电源要求2515.1.2.交流电压要求(可选)2615.2.接地要求2615.2.1.接地方式2615.2.2.接地要求2615.2.3.接地线截面积2615.2.4.接地电阻值2615.2.5.电源的冗余度2615.3.过流过压保护2715.3.1.安全要求2715.3.2.雷电冲击线路设备2715.3.3.通信线路与高压线过近而产生感应电压2715.3.4.与电力线接触引起的过电压2715.3.5.过压自动恢复和过压告警2715.3.6.防电涌破坏2715.3.7.绝缘电阻2716.编制历史28前言本标准依据I

5、TU-T和3GPP制定的相关标准,结合有关国内标准和中国移动其他企业标准,基于中国移动CM-IMS总体技术要求和实际需求而拟定,充分考虑了网络的平滑演进能力,为中国移动CM-IMS的技术试验、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本标准主要包括IMS会话边界控制器(SBC)的以下几方面内容:组网要求、业务要求、功能要求、容量与性能要求、接口与信令要求、软硬件要求、同步要求、网管要求、环境要求、电源及接地要求。本标准是中国移动CM-IMS核心网设备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QB-XX-XXX-XXXX中国移动CM-IMS CSCF-BGCF设备规范2Q

6、B-XX-XXX-XXXX中国移动CM-IMS HSS-SLF设备规范3QB-XX-XXX-XXXX中国移动CM-IMS MGCF设备规范4QB-XX-XXX-XXXX中国移动CM-IMS IM-MGW设备规范5QB-XX-XXX-XXXX中国移动CM-IMS SBC设备规范6QB-XX-XXX-XXXX中国移动CM-IMS ENUM-DNS设备规范7QB-XX-XXX-XXXX中国移动CM-IMS VIG设备规范8QB-XX-XXX-XXXX中国移动CM-IMS CCF设备规范本标准需与企业标准编号企业标准名称配套使用。本标准由中移 号文件印发。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计划部提出,并由集

7、团公司技术部归口。本标准由标准归口部门负责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怡,吴宁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SBC在组网、业务、设备功能、性能、接口与信令、软硬件、同步、网管等方面的要求,为中国移动引入提供技术依据,供中国移动内部和厂商共同使用;适用于SBC的技术试验、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表2-11Q

8、B-XX-XXX-XXXX中国移动CM-IMS总体技术要求中国移动2QB-XX-XXX-XXXX中国移动CM-IMS CSCF-BGCF设备规范中国移动3TS 23.228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3GPP4TS 24.229IP Multimedia Call Control Protocol based on SIP and SDP3GPP5RFC3261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IETF6RFC 2327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IETF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缩略语下列

9、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缩略语英文中文SBCSession Border Controller会话边界控制器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NAPTNet Address Port Translation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TNet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翻译4. 概述作为为IMS提供IP网络到IP网络的边界控制设备,SBC提供接入网与IMS核心网之间的NAT穿越、接入控制、QoS控制、信令和承载安全以及IP互通等功能。SBC应该能够和其他IMS核心网设备配合支持以下业务:多媒体电话及补充业务、统一Centrex、多媒体彩铃、融合一号通、多媒体

10、会议、高清视频会议、传真、消息/呈现/群组等业务。SBC应该能够部署在接入网络与IMS核心网络之间(UNI接口),当接入网存在NAT防火墙时,SBC应该位于接入网防火墙和IMS核心网之间。在CM-IMS网络部署中,SBC的实际设备形态可以为两种形式,集成式或者分离式。集成式SBC全代理SBC同时处理信令和媒体,由同一个物理设备实现,为全代理模式。后期集成式SBC全代理SBC必须具备升级支持BGW的能力。分离式SBC应遵循TISPAN标准架构,由信令控制部分与BGW组成,信令控制部分处理信令,BGW处理媒体。信令控制部分应与P-CSCF合设,BGW在P-CSCF的控制下工作。分离式SBC是中国移

11、动SBC部署的目标方案。5. 设备功能5.1. 集成式SBC全代理SBC功能要求5.1.1. 注册管理SBC应该能够对IMS客户端重注册消息进行控制,即SBC应该能够只允许IMS客户端根据网络侧决定的重注册间隔时间进行重注册,而避免终端因为使用注册消息进行NAT保活而导致频繁的重注册。在网络侧重注册时间间隔内,SBC应该能够直接应答重注册间隔时间之间的重注册消息,而不将重注册消息转给IMS网络。SBC应该能够根据本地配置和终端协商确定重注册请求的发送时间间隔,时间间隔时长可配置为0至2小时。5.1.2. 信息添加SBC应能够在所有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的P-Access-Network-Info头

12、域中添加SBC的地址信息和UE的地址信息,以支持计费、紧急呼叫和号码容错的需求。SBC应能够在会话初始请求的Request-URI中添加Phonecontext字段,携带SBC所在地的国家码和地区码,以支持号码容错的需求。5.1.3. 互连功能SBC应该能够支持以下互连功能:5.1.3.1. NATSBC应提供网络地址翻译功能,包括静态NAT,动态NAT和NAPT。5.1.3.2. NAT穿越SBC应该支持UDP和TCP情况下的托管方式的NAT穿越(Hosted NAT Traversal)。SBC应该能够检测NAT设备的存在。当SBC从IMS客户端接收REGISTER的消息时,SBC应该能够

13、检查REGISTER消息的IP分组的源地址和端口,并与REGISTER消息中的地址和端口信息进行比较。如果两处地址不同,则意味着SBC与IMS客户端之间存在NAT设备。当SBC检测到NAT设备时,应该能够对信令和媒体中的地址进行映射。SBC应该能够通过与终端协商重注册时长保持NAT设备中的地址映射不超时。当接入网存在NAT时,SBC应该能够根据输入端口上收到的RTP分组的地址和端口号为媒体流分配输出地址和端口号。SBC应能支持RFC3581定义的对称响应路由机制。SBC应能支持针对信令的基于UDP封装的IPSec穿越功能,参见3GPP TS 24.229。SBC应能支持STG功能,具体功能要求

14、参见安全穿越网关技术规范。5.1.3.3. 企业网接入SBC应该支持地址重叠的企业网专网接入方式。SBC应该能够支持多个VLAN连接。这时,SBC应该能够支持配置每个VPN为其分配的私有地址。MSRP点到点传输功能SBC应能支持MSRP协议,并能够支持作为TCP建链服务器的功能。SBC应能支持MSRP RELAY功能。具体功能要求参见中国移动CM-IMS企业飞信业务总体技术要求。5.1.4. 媒体资源管理功能SBC应该能够支持会话许可控制功能,当承载资源足够时SBC应该能够接受会话,当承载资源不够或者超过预设置门限时,SBC应该能够拒绝部分会话,并向被拒绝的终端发送忙信号。SBC应该能够分析SDP中的媒体编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