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四章练习及答案.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3786149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第四章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毛概第四章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毛概第四章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毛概第四章练习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毛概第四章练习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第四章练习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第四章练习及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五章 一、单选题1、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 正确答案: 封建剥削制度 2、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 正确答案: 过渡时期总路线 3、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正确答案: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 正确答案: 新民主主义社会 5、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 正确答案: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6、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正确答案: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7、我国对手工业进行

2、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 正确答案: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8、我国建国初期属于 正确答案: 新民主主义社会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 正确答案: 国家资本主义 10、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 正确答案: 社会主义性质 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 正确答案: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 正确答案: 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 1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 正确答案: 和平赎买 14、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 正确答

3、案: 没收官僚资本 15、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正确答案: 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16、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 正确答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 正确答案: 人民内部矛盾 18、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 正确答案: 封建剥削制度 19、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 正确答案: 稳步前进 二、多选题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 正确答案: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和平改造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正确答案: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

4、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 正确答案:敌我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 正确答案: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5、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正确答案: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6、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 正确答案:管制、征用、代管、转让 7、三大改造指的是 正确答案: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8、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 正确答案:工人阶级、农民

5、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9、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 正确答案: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加工订货、委托加工 10、1951年底至1952年5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正确答案: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11、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正确答案: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 三、判断题1、建国初期,我国的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建立的。正确答案: 错 2、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正确答案: 对 3、过渡时期,国内的主

6、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 正确答案: 错 4、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正确答案: 错 5、三大改造指的是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正确答案: 对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正确答案: 错 7、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正确答案: 错 8、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就其革命性质而言是新民主主义的。 正确答案: 错 9、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

7、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 正确答案: 对 10、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奠定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正确答案: 对 四、辨析题1、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错误。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2、 和平赎买就是由国家支付私营企业一笔巨额补偿资金。 错误。和平赎买是变革所有制的一种方式。即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所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

8、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五、 简答题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

9、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

10、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2、 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过渡到社会主义,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部分庞大资本,不仅建立起

11、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基础,因而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端。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内在要求。一般规模较小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没有大机器,主要靠协作,也可以增产。事实上,与个体农业相比,农业互助合作社的增产一般比较明显。这也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第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些措施,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

12、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重要因素。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尽管帝国主义对我国军事上侵略威胁,经济上严密封锁,政治上孤立遏制,但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也很不景气。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充满向上发展的活力。此外,朝鲜战争停战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毛泽东正是在科学分析了新中国建

13、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着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同时

14、,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主要是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但是,不能因为出现一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

15、,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