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基础知识梳理精品教育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375798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57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基础知识梳理精品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物理基础知识梳理精品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物理基础知识梳理精品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物理基础知识梳理精品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物理基础知识梳理精品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基础知识梳理精品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基础知识梳理精品教育(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物理复习 资料 力 学 公 式1、 速度:V=S/t 2、重力:G=mg3、密度:=m/V 4、压强:p=F/S或p=gh5、液体压强:p=gh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6、浮力: 8、理想斜面:F/Gh/L(1)、F浮F上F下 9、理想滑轮:F=G/n(2)、F浮G物G视 10、实际滑轮:F(GG动)/ n (3) 、F浮G (漂浮、悬浮)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4)、F浮=G排液gV排 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 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G/ nF(2)、G/(GG动) (3)

2、、f / nF (水平方向)17、滑轮组中的力 (1)F=G/ n(竖直方向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 (2)F=1/n(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F=f / n(水平方向)热 学 部 分 1、吸热和放热:Q=Cmt 2、热值:qQ/m3、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Q有效利用/Q燃料电 学 部 分1、 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5、 串联电路: 6、并联电路:(1)、II1I2 (1)、II1I2(2)、UU1U2 (2)、UU1U2(3)、RR1R2 (3)

3、、1/R1/R11/R2 (4)、U1/U2R1/R2 (分压公式) (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1/R2 (5)、P1/P2R2/R1 7、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8、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常 用 物 理 量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常数:g9.8N/kg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05Pa6、水的密度:1.0103kg/m3 7、水的凝

4、固点:08、水的沸点:100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14、家庭电路电压:220V16、单位换算:(1)、1m/s36km/h(2)、1g/cm3 103kg/m3(3)、1kwh36106J 第一章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注意: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在发声。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传

5、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注意: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要发生反射。人们把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人耳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4)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声速的大小还与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声速是340m/s。利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结合公式,可以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或者利用空气中的声速和金属物体的长度测量声音在这种金属中

6、的传播速度。利用回声测距离时要特别注意,接收到回声的时间为往返的时间,因此用公式s=vt计算。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的构造:见课本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带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也跟着振动,这种振动又传给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便听到了声音。声音传入大脑的顺序是: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声音产生、声音达到一定的响度、有介质传播、人的听觉器官健全。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声方式叫骨传导。注意:正常的人听到别人的声音是通过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来传递的,听到自己的声音则主要是通过头骨来传递的。听

7、自己说话的录音与直接听自己说话的声音有所不同正是这个原因。双耳效应(立体声原理):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加上人的头部对声音有掩蔽作用,就会造成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从而能辨别声源位置的现象,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声源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人们听到的声音越尖细;声源的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人们听到的声音越粗钝。不同物体的振动频率不同,同一物体的振动频率也可以调节。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响度:人耳感觉到

8、的声音的强弱就是响度。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人们感到声音就越大:声源的振幅越小,声音的响度就越小,人们感到的声音就越小。响度除与振幅有关外,还跟耳朵与声源的距离有关。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发散,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响度越小。注意:我们平时所说的声音“大小”是指响度,而声音“高低”一般是指音调。音色:声音的品质。音色反映了声音的特点,也叫音品。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注意: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的依据就是音色。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从物理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

9、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不同等级的噪声会对人、动植物产生不同的危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五、声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这一点可以用超声波制成声呐来判断距离、确定方位;用B超可以诊断病情等。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声波所携带的能量可以产生很大的威力。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可以用来去污垢、打碎结石等。利用次声波能预报破坏性大的地震、海啸、台风,甚至可以探知几千米外的核武

10、器实验和导弹发射。第二章 光现象 一、 光的传播1、光源:一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都称为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注意:依靠反射光而发亮的物体不是光源。如:月亮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等。3、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在真空中相差不多: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2/3。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注意:光在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称为1光年,光年是距离单位。二、光的反

11、射1、光的反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在分界面处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人眼看到物体是由于物体发出的光线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眼。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重点提示:要注意入射角和反射角指的是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变化,反射角也变化,但一定相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镜面反射和镜面反射:射到光滑镜面上的平行光线经反射后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向着不同

12、的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使我们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重点提示:发和生镜面反射的条件是反射面是光滑的平面。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3、平面镜的应用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起到控制光路的作用。如:潜望镜 利用平面镜成像。如:穿衣镜。4、凹面镜和凸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光线经凹面镜后会聚于凹面镜的焦点,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

13、成为平行光线。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发散。小结:影子和像的联系与区别影子像原理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或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特点光照不到的黑暗区域由光线或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明亮面有色彩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现象: 光人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而从其他介质余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即空气中的角大。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即光线方

14、向颠倒时,光的传播路径不变。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重点提示:在光的折射规律中有“空气中总是大角”,即不论空气中的角是入射角还是折射角,总是要比其他介质中的角要大一些(垂直入射除外)。也就是说,在空气与其他介质的界面上发生的折射现象,如果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那么折射角所在介质为空气;如果入射角大于折射角,那么入射角所在的介质为空气。3、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往脸盆中倒水,看起来盆底深度变浅;潜入水中的人看岸边的人变高:从厚玻璃砖后看到钢笔“错位”。4、光折射与光的反射的区别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二者同时发生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种介质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 在两种介质中反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