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路基结合的主要方式.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3757227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5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老路基结合的主要方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老路基结合的主要方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老路基结合的主要方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老路基结合的主要方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老路基结合的主要方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老路基结合的主要方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老路基结合的主要方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老路基结合的主要方式按照地形地基条件、路基的拓宽范围(双侧或单侧)、新老路基填挖型式(填方或挖方)、新老边坡类型(自然放坡或设支挡结构)、共同作用层厚度(共同填高层或挖方层厚度),可以将路基拓宽、新老路基结合方式分为17大类、36小类。各分类方式的图示和特征如下(图中,h为共同作用层厚度;b-o、b-n分别为老路基和新路基的宽度)。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具体的工程特点,合理选取下述某种拓宽方式进行公路的拓宽改建。1、挖方老路基挖方新路基如图1-1所示,为山区非陡坡道路单内侧挖方拓宽方式。新、老路基均完全由挖方形成,但两者可以因路基标高不同,有不同的共同作用层厚度。此类拓宽方式由于新老路基的总体

2、相近,由新老路基不协调变形而引起的病害较为少见,其主要问题是内侧道路挖方所造成的排水不良。a 新路基高于老路基 b新路基低于老路基图1-1 挖方老路基+挖方新路基2、挖方老路基+填方新路基如图1-2所示,为山区非陡坡道路单外侧填方拓宽型式。老路基为全路堑型式,新路基由自然放坡而成。拓宽路基填料多选用就近路段的挖方体,新、老路基在填料类型、压实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非陡坡的拓宽还可能处于洪积层、坡积层等软弱地基区域,此时与平原软土地基的路基拓宽存在类似的问题。a 新路基高于老路基 b新路基低于老路基图1-2 挖方老路基+填方新路基3、半填半挖老路基+挖方新路基如图1-3所示,为山区非陡坡道路

3、单内侧挖方拓宽型式。老路基为半填半挖,新路基由挖方形成。此类拓宽方式和拓宽方式1存在相同的问题。4、半填半挖老路基+填方新路基如图1-4所示,为山区非陡坡道路单外侧填方拓宽型式。老路基为半填半挖,新路基为填方,这类拓宽方式的核心问题在于同一断面上的路基土存在较大差异:老路基挖方部分为山体开挖的原状土且经多年行车荷载作用,老路基填方部分也经过多年固结和行车荷载作用,而新路基则是自然放坡的新填路基,固结度小,潜在变形较大。a 新路基高于老路基 b新路基低于老路基图1-3 半填半挖老路基+挖方新路基。a 新路基高于老路基 b新路基低于老路基图1-4 半填半挖老路基+填方新路基5、填方老路堤+挖方新路

4、基如图1-5所示,为山区非陡坡道路单内侧挖方拓宽型式。这类拓宽方式的主要问题一是新、老路基性能差异大,二是新老路基结合面为原自然边坡,相对薄弱。a 新路基高于老路基 b新路基低于老路基图1-5 填方老路堤+挖方新路基6、填方老路堤+填方新路堤如图1-6为山区非陡坡道路单外侧填方拓宽型式。其主要问题是新、老路基填筑年代不同,一方面两者在填料和压实度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两者的固结程度也不同,易发生工后不协调变形,导致相关病害。7、挖方老路基+两侧拓宽新路基如图1-7所示,为山区非陡坡道路双侧拓宽型式。老路基为挖方路基,新路基则一侧为挖方路基,另一侧为填方路基。这类方式兼有填方拓宽和挖方拓宽的

5、特点。a 新路基高于老路基 b新路基低于老路基图1-6 填方老路堤+填方新路基a 新路基高于老路基 b新路基低于老路基图1-7 挖方老路基+两侧拓宽新路基8、半填半挖老路基+两侧拓宽新路基如图1-8所示,为山区非陡坡道路双侧拓宽型式。老路基为半填半挖,老路内侧为挖方拓宽,外侧为自然放坡填方拓宽。这类拓宽方式在道路横断面上形成4种不同的路基类型,即挖方新路基、挖方老路基、填方老路基和填方新路基,它们在路基材料、压实度和固结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从而导致路基路面的不协调变形。a 新路基高于老路基 b新路基低于老路基图1-8 半填半挖老路基+两侧拓宽新路基9、填方老路堤+两侧拓宽新路基如图1-9所示

6、,为山区非陡坡道路双侧拓宽型式。老路基为填方路基,老路内侧为挖方路堑拓宽,外侧为自然放坡填方拓宽。此种型式兼有挖方拓宽和填方拓宽的特点。10、路堑老路堤+单侧挖方新路基如图1-10所示,为山区全路堑老路基单侧拓宽型式。由于新路基、老路基均为挖方路堑拓宽,除挖方区域属不良地基条件,新老路基的地基条件一般差异不大,但仍需要重视路基路面排水。a 新路基高于老路基 b新路基低于老路基图1-9 填方老路堤+两侧拓宽新路基a 新路基高于老路基 b新路基低于老路基图1-10 路堑老路堤+单侧挖方新路基11、路堑老路堤+双侧挖方新路基如图1-11所示,为山区全路堑老路基双侧拓宽型式。型式与结合方式10相似,只

7、是从单侧拓宽变为双侧拓宽。由于挖方拓宽通常需重新设置边坡防护,因此对双侧拓宽来说,边坡防护工程量要大于前者。a 新路基高于老路基 b新路基低于老路基图1-11 路堑老路基+双侧挖方新路基12、路堑老路基+外侧拓宽如图1-12所示,为山区陡坡单外侧拓宽型式。老路基为挖方,拓宽处分别设置了支挡结构(如重力式挡土墙)、栈桥结构、填土放坡。该三类结合方式所处地形通常较为陡峻。设置挡墙的结合方式应首先确保挡墙本身的稳定性,另外还需注意墙背填料填筑时的施工质量、填料的级配等要求,以控制墙背填料的工后差异沉降;栈桥型式拓宽,拓宽部分须建造成桥梁结构型式,建筑成本有所上升,但通常相应病害会减少较多;外侧拓宽处

8、放坡需要大量土石方,投资上不经济,且施工困难,对该处原地面产生的附加荷载大,极易产生拓宽处放坡路堤与老路基间的过量差异沉降,从而造成路面相关病害。a 外侧拓宽设挡墙 b 外侧拓宽设栈桥 c 外侧拓宽放坡图1-12 路堑老路基+外侧拓宽13、半填半挖老路基外侧拓宽设挡墙如图1-13所示,为山区陡坡单外侧拓宽型式。老路基为半填半挖型式,填方部分采用放坡型式或者设置支挡结构,而新路基均为在外侧拓宽处设置支挡结构。当老路填方采用外侧放坡型式时,给新路外侧拓宽处挡墙的设置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除非老路填方边坡本身存在明显稳定问题和施工质量问题,已出现一些病害,此时挡墙设置应考虑尽可能埋设至老路基的地基层

9、面中,一般正常情况下可适当减小挡墙高度,以节省工程造价。而当老路填方部分设置支挡结构时,由于地处陡坡区域,新设置的挡墙通常需建造得较高,且新老挡墙间的墙背填筑施工难度较大,通常不易压实,拓宽路基易形成工后压密变形。a 老路基放坡 b老路基设挡墙图1-13 半填半挖老路基+外侧拓宽14、半填半挖老路基外侧拓宽放坡如图1-14所示,为山区陡坡单外侧拓宽型式。老路基为半填半挖型式,填方部分在路基外侧设置挡土墙或者采用放坡型式,新路基均为在外侧拓宽处采用放坡型式。由于地处陡坡区域,该拓宽方式填土石方量均较大。当老路基填方部分外侧设置挡墙时,新路拓宽时填筑的土、石方量相当巨大,对当地地形地貌改变较大,由

10、于路堤填土引起的道路地基受到的附加荷载相当明显,若该处地基本身属于不良地基,则更易造成地基的二次固结变形和填筑体本身的压密变形,新、老路基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相当的差异沉降,路面面层通常会在通车后一段时间内产生相关病害;当老路基填方部分采用放坡型式时,由于新路基拓宽宽度不大,而路堤填筑深度较大,填筑体形状成狭长形(当地称“一把刀”),施工难度大,常用的道路压实机具无法展开施工,因此压实度难以保证,易留下质量隐患,也易出现新老路基结合不良的相关病害。a 老路基设挡墙 b 老路基放坡图1-14 半填半挖老路基+外侧拓宽放坡15、填方老路堤放坡+填方新路基放坡如图1-15所示,为平原地区拓宽型式。老路基

11、为全填方放坡的路堤型式,新路基为单、双侧填方放坡拓宽。平原地区拓宽宽度通常不受山区地形限制,若新老路线形不变,新路断面布置时可以考虑在新老结合部路表位置设置一些容许差异沉降的分隔带,如中央分隔带、机非分隔带等沉降隔离设施。由于平原地区软弱地基较为普遍,新路基荷载易使老路基发生二次沉降,从而在老路路面内产生附加应力,造成路面的损坏。a 单侧拓宽 b 双侧拓宽图1-15 填方老路堤放坡+填方新路基放坡16、填方老路堤挡墙+双侧填方新路基如图1-16所示,为平原地区拓宽型式。老路为填方路基,两侧设置支挡结构,新路向老路两侧填方拓宽。其主要问题是利用了老路挡土墙,由于挡土墙墙面的直立特性,新老路基沉降的过渡范围几乎没有,因此在老挡墙与新路基交界处易发生沉降突变,相关病害(如纵向裂缝)也往往发生在此附近。a 填方新路基设挡墙 b 填方新路基放坡图1-16 填方老路堤挡墙+双侧填方新路基17、填方老路基单侧填方新路基如图1-17所示,为平原地区拓宽型式。此类结合方式在新路断面中均设置了中央分隔带。利用中央分隔带可以形成新老路基之间的不协调变形缓冲带,但由于拓宽路基造成的老路基二次沉降同样不可忽视。a 老路基放坡新路基挡墙 b 老路堤挡墙新路基放坡c 老路基挡墙新路基挡墙图1-17 填方老路堤+单侧填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