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愉快教学走进语文课堂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374294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愉快教学走进语文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让愉快教学走进语文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愉快教学走进语文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愉快教学走进语文课堂(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让愉快教学走进语文课堂房县城关天明小学 付秀丽新课程给师生双方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它要求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记忆、模仿的过程变为主动探究,自主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变化,教师不再告诉,不再包办代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那么,在新课程中,教师究竟应该把什么带进课堂? 一、把怀疑带进课堂 在课堂上,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曾经有无数的为什么,那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对世界的新奇与迷惑。后来他们读书了,知识填充了他们的大脑。他们记住了许多问题的答案,却再也没有问题。问号已变成了句号。他们眼中求索的火花已经渐渐熄灭。然而,只有敢于怀疑,才可能去推翻旧

2、的,创造新的。假如达尔文不去怀疑,迦利略不去怀疑,哥白尼不去怀疑,王充不去怀疑,我们今天的生活将大相径庭。因此,课堂上应是怀疑与思辩的地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怀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希望,才有个性,才有进步。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会问学生你有什么疑问吗?鼓励他们大胆怀疑,向教材,教师挑战。二、把思考带进课堂 新课程使教师认识到,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盛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应点燃的火种。教师应该点火,而不是灌水。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分析,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要说出自己的看法,亮出自己的态度。要让学生敢想,敢说,开放思维。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意见,倾听不同的声音

3、。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学生可以自由讨论,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最后的葬礼时,我引发学生思考:假如你是巴西总统,你会在葬礼上发表怎样的悼词?假如你是那条瀑布,你会对人们说什么?联系到我国的滇池,你会想到什么?学生抢着回答,惋惜伤痛之情溢于言表。 三、把发现带进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文本,潜心体会。去发现自己最感动的地方,最受触动的地方。只有通过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学生的感受才是“原汁原味”的,才是“超级震撼”的。然后师生、生生、文本之间才可能进行对话,

4、交流。对话的前提是师生双方必须都有“底气”,要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有自己的发现。教师不能再握着底牌,等学生来猜。而应该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一起研究,一起感悟,甚至感动。因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学生和教师的知识水平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情感体验不同,审美经验和个性特点不同,所以对文本的理解也就不同。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体验加给学生,只能怀着一颗童心,从孩子的角度重新理解课文。所以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或者“奇思怪想”允许“百花齐放,各抒己见”。 四、把时尚带进课堂。 新课程提倡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所以,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梦想与激情。让学生

5、与名家大师对话,在音乐诗歌中沉醉,让语文成为学生成长的心灵鸡汤。在课堂上,我经常结合课文,拓展内容,目的是为学生打开一扇文学的窗口,熏陶、感染他们。如在学了荷花后,我会给学生读冰心的红莲读杨万里、席慕容的诗。因为课本是一个例子,我希望把它引申,使学生了解文学时尚。有时候我会让课堂流淌着音乐。如白鹭配上抒情的古筝,生命的壮歌配上雄浑的钢琴曲。有时会就报纸上的事,如伊拉克的战争叫学生讨论,写随感日记。让他们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时尚话题,理解战争与和平,体会生命的脆弱,使他们学会善待生命。 五、把生活带进课堂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这一理念在新课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又要走

6、出文本,把从文本的感悟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使静态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的心中跳荡起来,变成动态的画,变成充满生命活力的画。如教学燕子我用多媒体展示了春天的美景,把学生引入到他们生活的春天,领略到自然美,更感受到生活美。在作文课,描写你最敬佩的人时,我引导学生用相机拍下正在备课的教师、值勤的交警、扫垃圾的清洁工、盖房子的工人、纺织厂的女工,再现了他们工作的情景,使学生受到感染,心中激情勃发,化作文字流淌。 专家们说,愉快的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在新课程、新教育的推动下,我们教师的观点要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要变,总之,光有老师的苦口婆心、甚至呕心沥血是不行的,真正的学习将建立在师生间广泛的、平等的、由浅入深的对话中、建立在学生的激情飞扬中 2010年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