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制图技术流程简介.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3740995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遥感制图技术流程简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遥感制图技术流程简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遥感制图技术流程简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遥感制图技术流程简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感制图技术流程简介.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遥感制图技术流程1. 数据准备1.1 地形图地形图是进行遥感影像几何精纠正的坐标参照系,也是重要的基础数据,包含多种层面的非遥感信息数据。目前常用的地形数据多为数字地图。对于尚未有数据地图的工作区域,通常收集纸质地图,经过数据扫描,转换为数据地图。扫描分辨率通常设置为200-400dpi。扫描图通常存在变形,需要利用GIS软件进行几何校正,已达到制图精度要求。对于早期或常规方法获得的成果图件,在建立数据库及系统分析前,通常也采用图形扫面方法,经系统处理,将纸质图形转换为数字图形。1.2 遥感数据源的选择遥感数据源的选择是整个遥感制图工作中最基本和重要的工作。遥感数据源的选择一般包括遥感图像的空

2、间分辨力、时相及波段的选择。另外在具体的工作中,数据源的选择还要综合其它非图像数据内容本身的因素来考虑,如成果图形的比例要求、精度要求、经费支持强度及遥感图像获取的难易程度等。1.2.1 遥感图像空间分辨力的选择遥感影像空间分辨力是遥感数据源的一个重要指标,决定了遥感制图所获得的成果数据的精度和准确度。一般各主要成图比例尺对应遥感影像空间分辨力如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目前遥感卫星可以提供从小于1米到公里级的影像空间分辨率,可以满足1:2000/3000的比例尺遥感制图精度要求,制图精度能够满足我国现行的制图精度要求。航空遥感影像可以提供厘米级的空间分

3、辨率,可以满足大比例尺制图要求。目前,国内遥感制图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土地利用/土地覆盖(1:1万1:10万),生态环境监测、城市信息化、大型工程环境监测、灾害监测、遥感找矿如:利用QuickBird/IKONOS进行违章用地监测、城市绿地与城市用地监测 利用eTM/SPOT进行土地利用遥感制图1.2.2 遥感信息的时相选择地表由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组成、时刻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如地表的温度、水份、天气状况、人类活动等影响使得不同时间地表信息反映在遥感影像上也有明显的差异。遥感时相的选择其目的就是依据用户的需求,能够获取高质量的遥感影像。1.2.3 遥感图像的波段选择一般遥感影像的各个波段都有不同的

4、适用范围,而不同波段的组合则可以充分利用图像的多波段信息。波段组合总的原则是要最大反映信息量,要能从中有效地识别各种专题信息。如利用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TM图像数据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时,一般采用4、3、2三个波段进行假彩色合成;MODIS影像数据提供数十个波段数据,可以依据用户需求选择不同的波段组合方式。2. 图像处理图像处理是遥感制图的基础,直接关系到遥感制图成果的精度。包括几何纠正、辐射纠正、波段融合、影像增强、色调均衡、全景镶嵌等。遥感图像处理流程概括如下图所示。遥感图像 数 字 化 界线拼接修改 预 处 理 控制点选取 波段融合 色调均衡 界线图像套合 遥感影像产品 几何精纠正

5、行政界线订正 行政界线标描 地 形 图 遥感信息源深加工处理作业流程 镶嵌处理 3. 信息提取3.1 实地调查,建立解译标志并选择训练区解译是对遥感图像上的各种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推理和判断,最后提取出感兴趣的信息。实地调查是遥感解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各种地物的各种特征都以各自的形式表现在图像上。各种地物在图像上的各种特有的表现形式称为解译标志。解译标志的建立关系到整个解译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实地调查和训练区的选择分为四步:(1)分析计算机合成的影像。对计算机合成的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它资料和经验,可以初步确定可分类别及标准地块。(2)确定考察路线。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的初步分类结

6、果,设计考察路线。每一种类别要保证足够数目的目的样地。要求在考察路线上均至少有一种存在。(3)实地野外调查。对每一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地理位置、形状特征、颜色、面积等进行详细的描述。对于重点的样地要拍照记录。(4)建立解译标志。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建立土地利用类型的具体遥感解译标志。3.2 地表信息提取与遥感制图遥感图像信息提取是遥感制图的关键。即在系统软件平台支持下,结合建立的各类地物的影响判读标志、按照标准的技术流程和精度要求,逐一勾绘每块影像的边界界限并标志其属性。完成遥感信息的提取与图形数据建立。本项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信息提取人员要有一定基础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工

7、作积累,才能处理复杂的地表同物异谱、混合象元的综合、零星地物的取舍等问题,保证制图的精度要求。最后进行图件的纠错、查漏、编辑等处理,生成数据库图件。空间数据提取与采集过程与数据库建设流程概括如下图。 实地验证地图数字化分类编码地形图和专题图图属连接交互编辑、与地图配准、元数据生成区域图形/图像/属性/元数据数据库空间数据基础框架交通道路城建政区界线专题地图遥感图像数字镶嵌系列成图分类判读几何纠正统计数据台站数据录入、定位、变换环境监测文化、政治社会经济档案资料历史记录资源与环境规划图专题信息提取图6-10空间数据采集过程4. 系统建设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实现数据的管理、统计分析、数据更新以及依据用户需求而建立的专题模块。系统的基础平台可以利用现有的商业软件平台,也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而开发,在此不做详细介绍。说明:由于对用户的具体需求完全不了解,只能泛泛的做简要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