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印 教学设计[3].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3733856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间的脚印 教学设计[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时间的脚印 教学设计[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时间的脚印 教学设计[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时间的脚印 教学设计[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时间的脚印 教学设计[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时间的脚印 教学设计[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间的脚印 教学设计[3].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扬州市甘泉中学 阚国平教材分析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内容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的。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学情分析学生对本文的阅读和理解难度不大。首先学生有事例性说明文的阅读经验,而且富有探究精神。要鼓励学生能够充分在自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语句的具体含义,并能提纲挈领梳理文章说明顺序。要重视小组讨论学习的重要意义,注意运用学生之间的质疑和争论将思考引向深

2、入。教学目标1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文章举出了许多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事例来说明“时间的脚印”,教学中要充分激活学生的自主思考,引导他们理性思考、自主探究。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要通过本文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于说明顺序的认识,并适时总结。3品味语言,体会生动的写法;文章有许多拟人化的语言,还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描写语句,使文章读来亲切有味。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积累或仿写。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2.品味语言,体会生动的写法;教学难点1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教学方法朗读法 讨论法 任务驱动法 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2分钟)阿

3、西莫夫短文两篇中,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对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的研究,让我们知道了地壳活动,看到了历史痕迹。看似普通的岩石,为何可以记录一个时代呢?这背后的科学道理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到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中去寻找答案。二、发现时间的脚印(18分钟)1、齐读时间伯伯这首诗。这首诗(引出了时间话题)。时间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留下了哪些脚印(时间的踪迹)呢?结合预习,快速阅读课文,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回答这个问题。岩石,砾岩,化石2、时间是如何留下这些印记的?细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岩石、砾岩、化石是如何形成的,结合书中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说说时间是如何留下这些印记的。【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概述这些岩石的形成

4、过程。如果学生解释不清砾岩,由老师解释。最后板书文章结构顺序。】【独立成段的单句有提示文章结构的作用。并讲设问的作用。】【边板书,边总结:作者举出大量的例子,说明时间的大幅度变化引发的种种岩石的变化。自然界中,地壳的运动、气候的变化、生物的繁衍生息等,都在岩石中留下了痕迹。侵蚀、瓦解、搬运、沉积、新生,无论是毁灭还是新生,都透露出时间的踪迹。要了解地球的过去,就要读懂这“时间的脚印”。】3、“时间的脚印”具体指什么?为什么用这个标题?【地球变迁留下的印记。比喻,形象具体,吸引读者。】三、欣赏时间的脚印(18分钟)科学小品文,逻辑周密,语言严谨的同时,不乏形象具体的描绘。难以察觉的地球时代的变迁

5、,作者如何用形象具体的文字描绘出其深深浅浅、清晰明了的脚印的?1、学生交流讨论6分钟;2、学生组队发言,老师做“一句话”点拨;3、投影学生修改后的自己的作文句子(提前让生修改);四、明晰心中的脚印(7分钟)时间无痕,岩石像“钟表”记录下了历史的痕迹,让我们了解到历史的变迁,地壳的活动等大量信息。时间的脚印步步走来,走进我们的心里,留下了串串脚印。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心中的脚印。在万千世界中,还有太多的事物就像时间的脚步。你还能找出哪些呢?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你心中的“时间的脚印”。结束语:“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科学的神奇无与伦比,这一篇课文

6、,这一单元的科普小品的学习,也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更多的神奇与美妙,需要你踏着书籍的脚印,一步一步走向科学的宝库。作业布置:1. 再读原文,体味语言魅力;2.识记和理解课后“读读写写”词语;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进入新课学习。学生齐读课前小诗时间伯伯。学生自读文章,初步理解“时间的脚印”和含义。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时间是如何留下这些印记的”。在老师引导下,分组讨论梳理文章的结构顺序。说一说“时间的脚印”具体指什么?这个标题有什么好处?跳读课文,划出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时间的脚印的句子,联想一下画面,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讨论交流,同桌一起回答,一人回答联想到的画面,一人回答好处。)学生静默中思考,用简要的语言描述自己心中“时间的脚印”。通过前面所学的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入新课。留意学生读诗的状态;明确自读后的思考问题:时间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留下了哪些脚印(时间的踪迹)呢?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理“岩石、砾石、化石”的形成过程。板书文章的结构顺序。教师安排学生发言,明确答案(可提问学习基础较弱的同学)。教师小结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时间的脚印”。在表述过程中注意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板书设计: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岩石的厚度、顺序记录时间的脚印 怎样记录时间 读懂岩石 造福人类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重大意义:增加知识、寻找宝藏、造福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