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风筝》教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3731289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风筝》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鲁迅《风筝》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鲁迅《风筝》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迅《风筝》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风筝》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风筝教案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读写文中生字词,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同学们认识到亲情的可贵,懂得珍惜亲情。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掌握;2、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道理。三、教学难点 这篇散文诗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主题,学生存在一定困难。四、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他们在干什么吗?(播放幻灯片图片)你们放过风筝吗?风筝带给你们很多很多的快乐,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鲁

2、迅先生,来了解一段鲁迅兄弟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 首先,让咱们先来了解了解本文的作者鲁迅先生。2、进入课文:请大家带着问题默读全文。默读任务:在默读过程中圈点勾画;找出文中生字词;重点默读第4自然段,说说课文中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思考课文的中心内容;在有问题的地方做下记号。3、小组讨论:请同学前后两桌为一组,互相就上面的问题交流自己的想法。4、互动:请同学回答课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先请他们自己举手,如果不积极,再采用“点将”的方式);请有疑问的同学举手,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在黑板上将同学的问题简单写在黑板上),询问其他同学对黑板上问题的看法,让同学们都参与进来,调动大家积极性,然后在针

3、对问题一一解答(如果有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告诉他们这个问题我们下次课来解决); 5、朗读: 集体朗读第79自然段,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在读的过程中认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先由我带领他们读一遍,然后再让他们自己读);个人自由朗读(朗读自己喜欢的、认为好的段落或句子),并说出为什么喜欢,以及它好在哪里。老师提问:读完后,我们能感受到课文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悲哀) 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五、引导思考:1、一件记录着某种遗憾的往事,哥哥追悔莫及,弟弟为什么全忘了呢?对“我”而言,弟弟不怨恨好不好? 2、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文中有一个警句,请找出来

4、,齐读。 3、你赞同这个道理吗?谈谈自己的理解。 4、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为什么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 “四面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没有别的含义?六、教师小结: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是一个人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光顾着玩,因为学习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能带给我们知识与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劳逸结合,该玩耍的时候玩耍,该学习的时候学习。七、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下周五的语文课交。八、结束 留下一点时间,给孩子们放一首欢快的少儿歌曲放风筝,放松放松。姓名: 赵 悦 利 学号: 082001010106 班级: 08 中文一班 模拟实习初中二组院系: 求是学院文传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