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3725796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战高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答案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1)甲、乙两瓶氨水的浓度分别为1mol/L和0.1mol/L,则甲、乙两瓶氨水中c(OH-)之比_1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并说明理由_。(2)常温下向含0.5mol溶质的稀盐酸中缓慢通入0.5molNH3(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反应结束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在通入氨气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_(选填“变大”、“变小”或“几乎不变”)。请设计实验检验铵盐中的NH4+:_。【答案】小于 加水稀释,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 c(Cl-)c(NH

2、4+)c(H+)c(OH-) 几乎不变 取样,加水溶解,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加热,若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有NH4+ 【解析】【分析】【详解】(1)浓溶液加水稀释,越稀越电离,故0.1mol/L的氨水中电离程度更大,故甲、乙两瓶氨水中c(OH-)之比小于10;答案为:小于;加水稀释,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2)二者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铵根水解溶液呈酸性,即c(H+)c(OH),依据溶液呈电中性有:c(H+)+c(NH4+)=c(OH)+c(Cl),因为c(H+)c(OH),所以c(NH4+)c(Cl),故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l)c(NH4+)c(H+)c(OH);

3、溶液中离子浓度几乎不变,所以导电能力几乎不变;铵盐能与强碱反应放出氨气,则检验铵根离子的实验方案:取样,加水溶解,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加热,若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有NH4+。【点睛】浓溶液加水稀释,越稀越电离;溶液的导电能力主要取决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离子的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大,导电能力越强。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制取并探究氨气的性质。在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1)B装置中的干燥剂是_(填“碱石灰”或“浓硫酸”)。(2)C、D装置中试纸颜色会发生变化

4、的是_(填”C”或“D”)。(3)当实验进行段时间后,挤压E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E装置中的现象是产生_(填”烟”或“白雾”)。(4)为防止过量氨气造成空气污染,需要在上述装置的末端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合适的装置是_(填“F”或“G”)。(5)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Ca(OH)2并放出热量。实验室利用此原理,向生石灰中滴加浓氨水,可以快速制取氨气。用此方法制取氨气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填“a”“b”或“c”)。【答案】碱石灰 D 白烟 )F )c 【解析】【详解】(1)氨气是碱性气体,能与浓硫酸反应且浓硫酸是液态干燥剂,故B装置中的干燥剂是碱石灰;(2)氨气能使湿润的

5、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所以D中颜色发生变化,故答案为D;(3)氨气与挥发的HCl会生成氯化铵晶体,所以有白烟产生;(4)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吸收氨气时要用防倒吸装置,故答案为F;(5)向生石灰中滴加浓氨水,可以快速制取氨气。用此方法制取氨气为固液不加热制取气体,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c。3如图所示,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某气体a,胶头滴管中吸有少量液体b,当把溶液b挤进烧瓶后,打开止水夹不能形成“喷泉”的组合是( )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A.氨气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能形成喷泉,故A不符合题意; B.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能形成喷泉,B不符

6、合题意;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导致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能形成喷泉,故C不符合题意;D.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离子能抑制氯气的溶解,所以氯气不能使烧瓶内压强减小,不能形成喷泉,故D符合题意;答案:D。【点睛】根据形成喷泉的原理是使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所以只要考虑烧瓶内气体能否和滴管中的液体发生反应进行判断。4在盛有一定量浓硝酸的试管中加入6.4 g铜片发生反应。请回答:(1)开始阶段,观察到的现象为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反应结束后,铜片有剩余,再加入少量20%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3)若6.4 g铜片消耗完时,共产生气体2.8 L

7、(标准状况)。则整个反应过程中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_。(4)实验室中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工业上通常用氨催化氧化法制硝酸,写出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铜片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产生红棕色的气体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2NO3-=3Cu2+2NO+4H2O 0.325 mol 4HNO3(浓)4NO2+O2+2H2O 4NH3+5O24NO+6H2O 【解析】【分析】(1)开始时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据此解答;(2)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反应后溶液中氢离子消耗完毕

8、,但硝酸根离子有剩余,若再加入少量20%的稀硫酸,相当于稀硝酸溶液,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据此书写离子方程式;(3)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2和NO的混合气体,根据Cu、N原子守恒计算整个反应过程中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4)浓硝酸见光或受热容易分解,据此书写方程式; (5)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据此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详解】(1)开始时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发生反应为:Cu+4HNO3(浓)=Cu(NO)3+2NO2+2H2O,生成的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因此现象为铜片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产生红棕色的气体,故答案为铜片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

9、色,产生红棕色的气体;Cu+4HNO3(浓)=Cu(NO)3+2NO2+2H2O;(2)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反应后溶液中氢离子消耗完毕,但硝酸根离子有剩余,若再加入少量20%的稀硫酸,相当于稀硝酸溶液,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故答案为3Cu+8H+2NO3-=3Cu2+2NO+4H2O;(3)6.4 g铜的物质的量为0.1mol,反应生成硝酸铜,结合硝酸根离子0.2mol,整个反应过程共产生标准状况下气体2.8L,即生成0.125molNO2和NO的混合气体,根据N原子守恒,反应过程中被还原的HNO3

10、的物质的量为0.125mol,则整个反应过程中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2mol+0.125mol=0.325mol,故答案为0.325 mol;(4)浓硝酸见光或受热容易分解,4HNO3(浓)4NO2+O2+2H2O,因此实验室中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答案为4HNO3(浓)4NO2+O2+2H2O; (5)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故答案为:4NH3+5O24NO+6H2O。【点睛】本题考查了铜与硝酸的反应。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浓硝酸和稀硝酸与铜的反应生成物不同。本题的易错点为(3)中的计算,要注意利用守恒法解答。5随着工业的发展

11、,酸雨已经称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当雨水的pH_,我们称它为酸雨。(2)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雨形成的主要途径之一:_,_。(3)常温下测得某次酸雨样品的pH=5,该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酸性略有增强,其原因可能是_。(4)写出一条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措施_。(5)检验某无色溶液中是否存在SO42-的方法是_。【答案】5.6 SO2+H2OH2SO3 2H2SO3+O2=2H2SO4 酸雨中的亚硫酸被氧化成硫酸了 燃料脱硫(合理即可) 取样于试管中,先滴加盐酸无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SO42-,如无沉淀,则不存在SO42- 【解析】【分析】(1)雨水的pH 5.6时称为

12、酸雨,据此解答;(2)酸雨形成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种的雨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另一种途径为二氧化硫在空气中飘尘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雨水反应生成硫酸,据此解答; (3)亚硫酸酸性弱,而强酸酸性强,酸雨中的亚硫酸可能被氧化成硫酸,据此解答;(4)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措施有用氨水吸收尾气,双碱脱硫,燃料脱硫等,据此解答;(5)检验某无色溶液中是否存在SO的方法是取样于试管中,先滴加盐酸无现象,滴加盐酸主要目的是排出银离子、碳酸根、亚硫酸根等离子的干扰,再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SO42-,如无沉淀,则不存在SO42-,据此解答

13、;【详解】(1)由于雨水中含有溶液的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因此当雨水的pH 5.6,我们称它为酸雨,故答案为:5.6;(2)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雨形成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种的雨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另一种途径为二氧化硫在空气中飘尘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雨水反应生成硫酸,前者的反应方程式为SO2+H2OH2SO3,2H2SO3 + O2 = 2H2SO4;(3)常温下测得某次酸雨样品的pH=5,该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酸性略有增强,亚硫酸酸性弱,而强酸酸性强,其原因可能是酸雨中的亚硫酸被氧化成硫酸了;(4)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措施有:用氨水吸收

14、尾气,双碱脱硫,燃料脱硫等;(5)检验某无色溶液中是否存在SO42-的方法是取样于试管中,先滴加盐酸无现象,滴加盐酸主要目的是排出银离子、碳酸根、亚硫酸根等离子的干扰,再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SO42-,如无沉淀,则不存在SO42-。【点睛】亚硫酸酸性弱,而强酸酸性强,酸雨中的亚硫酸可能被氧化成硫酸而酸性增强。6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装有100 mL某浓度稀硝酸的容器中充分反应。试回答:(1)容器中剩余mg铁粉,收集到NO气体448 mL(标准状况下)。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原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2)向(1)中所得的固液混合物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遇空气变成红棕色的气体为止,此时容器中剩余铁粉ng。此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m-n的值为_(精确到0.1)。【答案】Fe(NO3)2 0.8 molL-1 FeSO4 5.0 【解析】【详解】(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