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个启人深思的教育法则2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372285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个启人深思的教育法则2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5个启人深思的教育法则2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5个启人深思的教育法则2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5个启人深思的教育法则2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5个启人深思的教育法则2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5个启人深思的教育法则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个启人深思的教育法则2(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个启人深思的教育法则一、鱼缸法则:心灵的成长需要自由一家公司里,几条小鱼放在一个鱼缸里,好几年了,竟然还是那么小,于是人们认为,这鱼就是这种小个头。有一天,鱼缸被打破了,因为一时找不到鱼缸,于是,就把他们养在院子塘里。没想这些鱼竟然疯了似的长的很大。鱼需要自由的成长空间,人更是如此。我们常常帮孩子作出选择,选择学校,选择衣服,选择玩具等等,我们常常帮孩子作出回答。因而,孩子没有选择,没有思考。所以,他没有创新思维,也不会有太多尝试。你可以让他学到很多知识,你却无法让他举一反三,也无法让他有更好的想像力。二、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翁效应):对孩子进行积极期望罗森塔尔是20世纪美国的心理学家

2、,皮格马翁是古希腊神话的主角。这个效应,指的是一个积极的期望带来积极的结果的效应。在皮格马翁神话里,他是赛甫路斯的国王,也是位雕像家。他爱上了自己的一尊美女雕像,他期待她能接受她的受。他的执着的爱,感动了爱神,于是雕像活了,成了国王的妻子。于是有了今天的赛甫路斯人。神话终归博人一笑。而罗森塔尔的试验,却得出了这个效应。他对两组随意组合的学生分别给予积极和消极的评价,后来,果真就是那样的积极或消极的结果。积极的期望,其实就是一种外界的支持。在人的心目中,家人、朋友是这种支持力量的核心,家人、朋友的期望支持也更有塑造力。在你挫折的时候,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成人,对这种力量都非常期待。反过来,缺少这

3、种积极的期望与支持,他就变得消极,或者在挫折后一撅不振。三、强化定律人的习惯是被培养的,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而事实证明,一个好的习惯,会让人走向成功,或者拥有好的心态。有一个鲸鱼实验。科学家在水里放一堵玻璃墙,鲸鱼和实物各放在一边。一开始,鲸鱼猛烈的撞击着玻璃,后来它终于发现,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段时间后,它不再撞击了。后来科学家把玻璃墙拆了,然而,鲸鱼还是如有玻璃墙的一样,只在自己那边活动。人的行为正如这个故事一样,在一段时间或一些重复的经历后,就被固定起来,就形成了习惯。研究表明,21天就足以形成一个习惯。当然,如果要改变一个习惯,也跟这个习惯形成的时间有很大关联,改变会更难,

4、要花费更多时间。所以,我们要注重孩子的细节,注重引导。一个好的习惯,就是一笔财富,他会享受一生的。四、狼性法则: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我们常说,学习靠的是兴趣。然而,兴趣来自哪里呢?好奇心的培养,就是让人对一件事物有了解的欲望,进而他就会深入探究、学习。可想而知,如果对一件事没有了好奇心,人就不会主动进行了解,这个原理,可以用于很多事物上。人与人之间,没有好奇,也许就没有深交;工作上,没有好奇,也许不会有太多投入。因而,保持好奇心,保持你的兴趣,做事情就会投入得多,也会学到更多。研究表明,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的人,兴趣往往十分广泛,创造力也特别强。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慢的动物,既使是熟悉的环境、事物,

5、它们都不认为是理所当然。大自然的一个松果,一块鹿角,都是它们的玩具。小狼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孩子同样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之心,他们会玩一些各种各样的东西,做各种各样的尝试,也会问出我们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正如小狼一样,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会很多东西。然而,我们常常没有那样的开阔眼界,当他们做一些奇怪的事情时,容易被我们呵责。最终,他们的好奇心慢慢减弱。好奇心,可以说是跟注意力、反应力有关的东西,人一旦对外界没有好奇心,也就没有更多的注意力,对外界的反应也就变得缓慢起来。先不要说长大后的创造力,单是在竞争的世界里,他们的生存会受到挑战。怎样培养好奇心呢?假设一个公园,没有假

6、山或房子屏障,没有曲折的道路,我们从外面就能一览无遗,那你就不会对它有多少兴趣。相反,正是有了这些,我们才原意进去了解了解。这就是好奇心。在教育界,有一个抽签教学法。学生对原有的学习内容容易厌倦。因而学习就变得消极。在日本的铃木老师的学生里,这种情况也正在发生。寅次是位聪明的学生,他学什么曲目都比别人快很多学会,因而他不愿再多加练习。铃木老师知道,这对他以后能否成功很关键,没有得到巩固的课程,最终都无法学到更好。正因为此,他对他的学生采用抽签教学法,将所有曲目编号,每堂课,让学生都随机抽一个曲目。这样,寅次因为是自己参与了这个游戏(也相当于参与了老师的教学,而事实上,这一切还是在老师的掌握之中

7、,因为结果达到了),因而也更努力地练习。人对事物的好奇心是容易变化的,这也就不难解释一个人在同一个岗位做得越久,越难出成绩;婚姻的七年之痒问题,爱情的浪漫问题等等。同样的事物,加以变化,有时带上些游戏成分,结果就会变成积极的方面了。五、梦想法则:孩子的成长需要梦想在比尔老师的课堂里,他布置了这样关于未来理想的作文。罗伯特同学描绘了一个200亩牧场,以及在这个牧场里纵马奔驰的情况,并为自己的设想画了一幅牧场图。比尔老师给了一个F的评价(即差的评价)。罗伯特满怀希望,却没有得到好的评价,他问了老师。老师的回答是,太不切合实际。因为罗伯特的父亲只是一位驯马师。他要求罗伯特重做一份作业,就可以给出一个

8、好成绩。罗伯特思考再三,并没有那么做。多年来,这个F作业,就成了激励他的动力。多年以后,他果真拥有了200亩的牧场,当年迈的比尔老师来参观时,比尔老师泪流满面,要知道,他差一点就毁了一个孩子的梦想。在一个关于“你长大了想做什么”的调查中,92.7%的学生是读一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仅有7.3%的学生是周游世界、到外星球工作等回答。那么他们的想像力到哪里去了呢?在一个实验中,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机关干部没有作出回答,而是望向在场的上级,局长回答:没有经过研究,不能随便回答这个问题。问到大学中文系学生,他们哈哈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傻子就知道的问题;问到中学生,一尖子生回答是“零”,一个

9、调皮生说是“英文字母O”,却遭到老师的白眼。最后问到一年级小学生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是月亮、是乒乓球、是烧饼、是李谷一老师唱歌时的嘴、是老师发怒时的眼睛。这个实验的题目被命名为“人的想像力是怎么样丧失的”,非常贴切,当西方老师努力挖掘学生的想像力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在告诉孩子“标准答案”。当年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如今已经实现。没有很多失败的尝试,哪来今日的神话呢?当我们给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交待一件事时,不要急着教他怎么去做,你只需要告诉他应该做成什么样就行了,必要的,作一些安全方面的注意提醒。至于方法,让他们去想好了。而在这期间,我们只需要鼓励再鼓励。六、南风效应南风与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

10、更强大。他们约定,看谁能把行人的衣服脱下来。北风冷冷的、张牙舞爪地吹,行人把衣服越裹越紧;南风出马了,它徐徐的吹,温暖的吹,直到风和日丽,行人都脱掉大衣。南风胜利了(这个故事跟“太阳与风的故事”一样)。那么,南风为什么胜利了呢,因为它让人们的行为是自觉的。这种启发人们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达到目的的做法,被称作“南风效应”。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任何错误,只要悔改,总可以回头。当小家伙不小心把牛奶弄倒在地上时,妈妈温和地说:这真是个漂亮的牛奶海洋!并进而告诉孩子,牛奶海洋虽然漂亮,但地板却要受罪了,她跟孩子一起把地板擦干净了,并告诉孩子正确的拿牛奶方法。心理学家说,一个错误一旦发生,就算再发火,它也

11、发生了,我们要做的是,如何避免重复犯这个错误,并要收拾这个错误带来的残局。当女儿穿着很前卫的衣服时,作为母亲朱迪非常担心并且不认同,因而她说教了很多次,但并没有解决问题。于是她深入学校,发现学校里大部分学生都是这样。于是她跟女儿约定:你可以还这样穿衣服,但要是跟我一起出去的时候,可得穿正统点。这对你只是退了一小步,我可是退了一大步。事情圆满解决。了解事情的情况,并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法,这正是商人世界里的双赢法则。我们只是为了解决问题,哪怕是错误,而不是为了生一时之气,而让错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另一方面,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他的一切都在尝试与成长的阶段,多加宽容,注重引导,不正是我们都需要的吗?而

12、如果孩子并不喜欢与信任你,你说的一切都很难奏效啊!七、自然惩罚法则:让孩子自己承担过错卢梭认为:儿童所受的惩罚,正是他的过失所带来的自然结果。这就是自然惩罚。用我们的话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的过失,不可能由别人来承担。这个方法的另一个方面是:有时候,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如果他觉得少穿一件好,就让他冷着吧。他自己感受经历的东西,往往比我们传教给他的深刻。这也叫自作自受地学习啊。约翰一次又一次忘了带饭,妈妈也说了不知道多少次了,在他忘了的时候,她怕约翰饿着,就给他送过去了。有一天,妈妈知道了自然惩罚法,她跟约翰说,今天可别忘了带饭去学校,妈妈今天很忙,你要是忘了,只能自己饿肚子了。约翰答

13、应着,饭却还是依然忘了带。他打电话给妈妈,撒娇着磨着妈妈,妈妈还是决定不管他。于是,约翰饿着肚子过了一下午。回到家里,约翰生着气,妈妈还是不理他。后来,他终于能做到不忘记了。在教育孩子上,父母更应该做出榜样。爸爸因来了客人,与客人倚着门聊起天来,这天的风很大,门几次被风吹开,埃迪的作业本被吹得哗哗响。门再一次被吹开的时候,埃迪猛得把门关上。而这时,外面传来爸爸的痛苦叫声。满脸怒气的爸爸对着惊恐的埃迪,举起的手就要打下去了,而爸爸终于没打下去。事后,爸爸对埃迪说:是我把手放在门的夹缝里,错误在我,为什么要打你呢?教育,不光是口头说教,言传身教,影响不可谓不大。当埃迪长大后,他回忆,是爸爸告诉我,

14、人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而不是迁怒于人。八、尊重法则:心灵的成长需要尊重鲁迅先生说过:对孩子“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自尊心是不甘落后,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的一种情感体验。“棍棒出孝子”,这在很多家长心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这带来的是什么呢?孩子小时候的哭声,长大后的倔强。莎拉从小跟爷爷奶奶过,家务都被爷爷奶奶包办,她自小就养成了内向、胆怯的性格。有一天,家里来客人了,她不小心打破了一只杯子。她父亲当着客人的面骂道“你真是只笨猪”,生性敏感的莎拉羞愧得无地自容。父母的爱,是无可置疑的,但自小莎拉就在父亲打骂中长大,一直只有哭的份,因而非常自卑;长大一点,倔强与自尊心慢慢成长,当父

15、亲再骂的时候,她不再哭了。在父亲心中,威严受到挑战,而莎拉得到的是更大力气的打。刚刚成长的自尊心慢慢破裂。而她的母亲也是不分青红皂白,就抢过她的信。在专制的家庭环境中,外面温顺的莎拉,内心隐藏着孤僻和敏感。而这样的性格,在社会上更表现出外人难以理喻的倔强。自尊是人生要学的第一个原则。在一个老师的课堂里,老师拿出一本著名漫画家的书,告诉孩子们这本书里的故事,也叫孩子们自己讲一个故事,并让他们画出来。虽然孩子们的故事很不成故事,画得也不成样,老师还是很认真地记下来,并将记下的故事跟画装在一起。他告诉大家,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现在你们小,以后长大了,就能写出好的书来,也会成为伟大的人物。要让孩子真

16、正长大成人,就应该让孩子从小就“站着”,而不是“趴着”去仰视那些大人物。这种对等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有一个自信和健全的人格。研究表明,与9个月到3岁的幼儿多交谈,他长大以后会更聪明。子女与父母之间关系平等,相互尊重,且保持沟通交流的家庭,孩子的智商明显比别的孩子高出许多。当孩子迟到时,妈妈了解到,原来孩子是为了去河边看日出,妈妈告诉孩子“日出很美丽,孩子你真的很棒”,同时也告诉孩子“日出太美了,时间也太短了,所以要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并送一块表,从此孩子再也没迟到过。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个独立的人,尊重他的隐私,尊重他的选择,尊重他的朋友,常跟他交流,多加尊重,合理引导,他就会得到更好的成长。因而,当我们看到有大人为孩子争着管理员要少钱减票的时候,我们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