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到十五那些被遗忘年俗模板.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371568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到十五那些被遗忘年俗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一到十五那些被遗忘年俗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一到十五那些被遗忘年俗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一到十五那些被遗忘年俗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一到十五那些被遗忘年俗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到十五那些被遗忘年俗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到十五那些被遗忘年俗模板.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到十五那些被忘记的年俗模板初一到十五那些被忘记的年俗2014-01-02历史解密 / 大年初一不可以动用扫帚,不然会扫走运气、破财。倘若非要扫地不行,须从外面扫到里边。到今日很多地方还保留着一风俗,大年夜前打扫洁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天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够打坏家具,打坏了是破产的先兆,得赶忙说声“岁(碎)岁安全”或“落地开花,荣华荣华”。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天,回娘家的女儿一定携带一些礼物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儿童, 并且在娘家吃午餐, 但一定在晚餐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天拍张全家福。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 与

2、“赤口”同音, 往常不会出门贺年, 传说这日简单与人发生吵嘴争吵。 可是这个风俗早已过时, 由于此刻人们难得春节聚会,对此已经淡化很多。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 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 这日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整理走人。还有传谈谈,灶王爷这日要来查户口,所以也不宜远出。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含“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拂晓即起,放爆竹,打扫卫生。爆竹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全部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这日,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 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并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3、”。大年初六,商铺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并且要大放爆竹,不亚于大年夜的状况。传说这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 12 岁的男孩,由于 12是 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蓄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诞辰。依据占书记录,由初一开始,上天创建万物的序次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日,香港市民喜爱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敬爱每个人,连官府也不可以在这天处决犯人,家长也不可以在这天教训孩子。大年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诞辰,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辰出得最全,假如这每日气明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

4、产,天阴则年歉。大年初九,民间风俗是玉皇大帝的寿辰, 要举行浩大的祭天活动。 台湾新竹许多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 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 向天公祝寿, 并且乞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安全健康。大年初十是石头的诞辰, 这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可以动, 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 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光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清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番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产。大年十一是“子婿日”, 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 初九庆贺“天公诞辰”剩下的食品,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好多,所以娘家不用再花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款待女婿及女儿,民

5、歌称为“十一请子婿”.过了正月十一, 人们开始准备庆贺元宵佳节, 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 搭盖灯棚。儿歌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 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燃灯的民俗起自汉朝,这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 汤圆。正月十六夜则是儿童的节日, 全部的儿童取出自己的灯笼对着他人的重重一撞, 而后笑嘻嘻的看着他人的灯笼着火, 这个叫做“碰灯”。讲究的是今年的灯笼不可以留到明年,一定以“碰灯”的方式销毁。假如您感觉文章不错, 请把它转发朋友圈和议论群! 您的举手之劳, 就是对历史解密最好的支持,特别感谢! !-历史解密你随身的挪动阅读平台在 这 里知识保鲜一同快乐成长= 感谢关注历史解密,有种触动叫共识=检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