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部碱烧伤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3708475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部碱烧伤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部碱烧伤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部碱烧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部碱烧伤(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部碱烧伤 中西医结合 眼部 碱烧伤眼部碱烧伤是临床上复杂而难治的眼病之一。碱烧伤会对组织造成严重损伤,可致角膜和结膜上皮坏死、脱落,角膜持续性上皮缺损,多发性上皮糜烂,角膜血管翳性混浊及睑球粘连等严重并发症1,2。因此对其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现就此综述如下。1组织间隙冲洗当碱性物质进入眼内,在急救中最重要的是充分冲洗结膜囊内的有害物质。但是碱性物质很快渗入细胞间隙,通过细胞膜使细胞的pH值发生改变,引起蛋白变性和溶解,为了最大限度除去化学物质,1994年cherednichenko等3利用硅胶强力的吸水性能,除去碱性烧伤后组织间隙的有害物质,以减少对组织的损害和增加角膜的透明度

2、,然后用溶于生理盐水的冻干血浆滴眼,以改善受伤组织的营养,此法可反复进行。实际上是用营养物质进行组织间隙反复冲洗。在除去有害物质的同时,带入营养成分。具体方法如下:0.5%的地卡因表面麻醉,充分冲洗结膜表面和结膜囊后,用消毒的单层镜头纸(2cm2cm)贴附于角膜和结膜表面,在镜头纸表面撒适量硅胶粉(Silicage15/40)稍稍加压留置510min,连同消毒的镜头纸一起将硅胶全部除去,然后用营养液或10%葡萄糖液冲洗,在上皮修复之前每日12次,同时用溶于生理盐水的冻干血浆滴眼。硅胶治疗时禁忌用硅胶粉直接与角膜、结膜接触,因为硅胶的残留异物可刺激影响角膜上皮愈合,诱发角膜溃疡甚至穿孔。2联合应

3、用表皮生长因子与纤维粘连蛋白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角膜的作用有3种:(1)加速角膜上皮的愈合;(2)促进角膜基质层胶原合成;(3)促进内皮细胞的创伤修复和再生4,5。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ein,FN)为含糖蛋白,FN对于细胞粘附和移行有重要作用,故有人称其为生物学粘固剂。其对角膜碱烧伤的作用为:(1)碱烧伤后,受伤角膜表面的FN和基底膜本身的粘连蛋白被溶解。FN 可弥补这一不足。(2)FN 结构中有许多结合点,能在上皮细胞间及上皮与基底膜间起桥梁作用,加强其粘附力。(3)FN和纤维蛋白共同形成促进上皮移行和粘附的暂时性支架。(4)FN

4、和细胞内肌动蛋白有亲和力,补充外源性FN,可促使上皮细胞内肌动蛋白由球状变成纤维状而诱发细胞移动。对于眼化学烧伤后出现的持续性上皮缺损和进行性基质溃疡,应用FN治疗可以防止溃疡发展,并能促进缺损愈合6,7。总之,EGF促进上皮细胞再生,FN促进新生上皮细胞移行,并与基底膜牢固粘着,有相辅相成的作用。3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不仅具有抗炎作用,而且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但角膜烧伤后能否应用及如何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地塞米松可显著抑制炎性细胞的浸润、纤维母细胞的增殖聚集和新生血管的生长,显著抑制巨噬细胞消化功能和淋巴细胞对非特异性促分裂原和特

5、异性抗原的促分裂能力,但对角膜胶原纤维的沉积和排列影响较小。因此对于度角膜碱烧伤和上皮修复后严重角膜烧伤有较好的效果8,9。在角膜烧伤后适时适量地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有益的,但不能滥用,滥用就会带来不良反应。因此,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可联合使用EGF和皮质类固醇激素以获得较好的效果。4免疫抑制剂应用由于免疫学的发展,对此问题有了较多的研究,碱性角膜烧伤后,其变性蛋白可以成为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同时也发现,角膜烧伤后,角膜内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增多,MHC-类抗原显著表达10,临床上,应用免疫抑制剂获得了治疗效果,这些都说明角膜碱烧伤有免疫反应的参与。1984年Zierhut11等曾以2%环孢霉素-A(cyclosporin-A CgA)滴眼治疗5例和度眼化学伤,均未发生睑球粘连。角膜血管形成也相对减少,其中4例角膜溃疡完全愈合。Foster12等在眼烧伤动物实验中,采用了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进行治疗。结果发现,在对照组21眼中有18眼(86%)发生角膜溃疡,环磷酰胺治疗组19眼中有3眼(16%)发生角膜溃疡。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环磷酰胺组未发生溃疡16眼角膜中缺少中性粒细胞,这说明角膜溃疡与中性粒细胞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