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管理考试题一、 材料题(30分)1、 地下水污染(第五章)2、雾霾(1)PM2.5到底是什么?它也叫“细颗粒物”,是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非常细小,肉眼看不到,直径约为一根头发的1/28;它在大气中漂浮时间较长,距离较远。(2)PM2.5来自哪里,为什么容易超标?北京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彭应登称,燃料燃烧、扬尘、汽车尾气、工业生产等都是影响PM2.5浓度的重要因素。空气中的二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在阴霾天等特定气象条件下,极容易转化成二次颗粒物,成为PM2.5的重要来源。1.雾霾的成因: 由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四川盆地冷空气势力较弱;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四川盆地等地区风力较小;大气层结稳定;一些地区有降水和地面水汽蒸发的影响,使得近地面空气的相对湿度越来越大;在这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的浅层积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这是自然方面的因素。而从人为因素来说,一是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2010年,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都超过22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446.1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并且冬季取暖北方大部分地区燃煤量大幅增加,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上升。二是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
3、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三是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更加突出。20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汽车尾气排放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开始呈现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以上几个方面共同促成了雾霾天气的形成,对城区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市民出行以及健康问题都因此而受到困扰。2. 雾霾的影响 雾霾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不良影响。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使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
4、质的毒性,危害人体健康。尤其冬季遇雾、霾天气时,若空气污染严重可能形成烟尘或黑色烟雾等毒雾,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3、 解决措施 雾霾根源于于污染能源的使用,污染能源中的煤、石油为重,其中煤为最污染的能源。正所谓治病治根,治理雾霾须除根!必须大幅降低煤的使用率!煤的使用率一旦降低到一定程度,环境必会好起来。同时要发展要发达,必须要使用清洁能源。一是大力利用核能。这些发达国家无一例外的全都较多的使用了核能。以法国为例,法国数十年利用核能而国家环保发达,巴黎为世界旅游人气最高的都市,法国人均寿命80岁以上,这就是大力利用核能给法国带来的真正的东西。核能安全利用技术的在不断进步,目前核安全利用技术
5、早已成熟,法国21世纪后无一人因使用核能意外死亡。而我国每年矿难死亡1000多人,21世纪以来已死亡20000人以上。二是发展利用生物能。美国的生物能利用技术为世界最好,我国可引进美国等国生物能技术,适当发展利用生物能。由于生物能能量较低,且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很难用生物能化工替代石油,不能达到像美国那样子的生物能利用率。 三是加大环境保护林木的覆盖面积。环保林木能有效净化空气中的尘埃、有毒气体等,是大自然的空气净化器。多一些环保林木,我国环境的自净化能力就会强大起来。随着煤等能源的使用率下降,我国必会早日步入环保发展阶段。践行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6、社会是关键。1、治理排污企业,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执法力度。2、限制私家车,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3、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消费比重。4、建设节能建筑,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5、植树种草,扩大城市绿地面积。6、倡导市民低碳生活。“同呼吸,共责任”,这责任是政府的责任,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面对雾霭,我们应该有所作为,而不是怅然坐等冷空气为你我解忧。二、 论述题(70分)1、 环境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和必要性(1) 存在问题(1)政府环境信息偏重保密,公开程度低。在我国政府掌握的绝大部分环境信息处于相对的封闭或闲置状态。由于我国对保密文件以外的政府环境信息是否公开一直没有一
7、个科学的认识和统一的规定,造成一些非保密文件难以通过正规渠道及时向公众开放绝大部分。(2)政府为社会提供环境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少,公众对高质量环境信息的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最主要的问题是公众自由获取环境信息的经常性机制尚未建立。目前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方式较为单一,还没有建立和实行依公民申请而公开环境信息的机制。公民和社会组织向环保行政机关申请提供信息一般很难得到满足,这导致公众对高质量的环境信息的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3)公众获取环境信息的程序方面缺乏保障和救济。在我国,即便是在有关政府信息公开零散规定的法律中也鲜有信息公开的程序性规定,同时在公民无法正常获取环境信息时也没有任何救济手段和途
8、径,程序上的保障极其匾乏。(4)当前推行的环境政务公开存在明显不足。环境政务公开的推行使环保行政部门的工作作风有了很大改观,为公众提供的环境信息在量上比过去有所增多,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2)必要性政府因其自身所拥有的优势资源及强势地位,使其在获取环境信息方面处于自然的优势地位,这导致政府与公众在环境信息占有上的不平衡状态。如果政府对其掌握的信息采取垄断和封闭的态度,公众则会在信息的获取上处于被动的局面,从而阻却了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积极性和广泛性。同时,公众信息获取的不充分使公众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无法实现与政府的有效沟通与合作,最终将导致公众参与的机能失效。信息的相互公开,尤其是政府信息的
9、公开,才能形成双方的互相信任,保障最基本的机会均等。政府信息公开是“人民主权”原则在国家行政领域的具体体现,它对于节省人们收集信息的成本,促进经济发展,监督政府行为,确保行政的公正和民主,特别是防止政府信息不公开将起到积极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贯穿于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法律文件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政府透明度”规则,即政府信息公开原则。2、 环境问题及产生的根源(1)定义: 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干扰下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环境系统的结构损毁,从而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2) 环境问题的类型从产生原因上分:原生与次生环境问题 从性质上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从产生方式上分
10、:农业、工业、生活环境问题从介质上分:大气、水体、土壤等从地理空间上分:局部、区域、全球环境问题(3) 当今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日益严重的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温室效应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区的扩展自然资源的短缺和枯竭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固体废弃物的堆砌(4)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源:人类思想或人类哲学深处的不正确的自然观和人地关系观在这些基本观念的支配下,人类的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和消费观等都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和弊端。发展观即增长观,而且仅仅是经济增长观。发展的标尺GNP伦理道德观处理人与人,人与生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缺乏从人类整体角度出发的伦理道德
11、观。价值观自然资源是无价的,把对经济利益最大化追求作为唯一的目标和价值尺度环境成本外部性。科学观认识、改造、征服自然的能力和水平是横岭科学的唯一尺度,只关注科学产生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其环境效益。消费观1992年21世纪日程: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国发展失衡。3、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1)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发展经济的本质要求。在我国发展经济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保护环境包括保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发展过程中因破坏环境影响人民生活,违背了发展经济的本意。(2)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
12、的要求。 现在世界各国都已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大力发展绿色工业,无公害产业。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大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更应该重视环境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生活空间。(3)保护环境是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可以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保证生产安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随着温饱水平的解决,人民期待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生活质量,延长人均寿命,成为环境保护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4、 目前我国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1)环境管理定义: 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
13、规和标准,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管理手段,调控人们的各种行为,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2) 存在问题A、 环境管理机构不健全。第一,环境管理相关机构法律地位不明确。第二,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对环境管理的分工不明确。第三,环境问题具有很强的地域空间整体性,不受行政辖区界线的限制。B、 环境管理制度滞后。制度缺乏系统化、体系化,主要局限于一些微观的环境管理手段。C、 环境管理成本高,资金不足。部分环保制度所带来的巨额监管与实施成本已给国家财政造成极大负担。D、 环境管理缺乏公众参与机制。E、 环境管理法制不健全。虽然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境管理方面法律、法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立法空白多,部分立法缺乏前瞻性,立法决策缺乏民主机制等。(3) 解决对策A、 健全环境管理机制。B、 改革创新环境管理制度。C、 加大环境管理资金投入。我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作出长期安排,把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切实加大环境综合治理资金投入。D、 建立环境管理公众参与机制。我国的环境政策特别是环境法律要在强调公民应该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同时,迫切需要扩大他们享有的环境权益。E、 加强环境管理法制建设。加强立法和执法,要尽快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制定一部系统全面的环境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