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相关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3692631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相关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财政相关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财政相关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财政相关名词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财政相关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相关名词解释.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 词 解 释 一般预算收入:指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规定列入地方预算,直接缴入地方金库的经常性财政收入。1996年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后,为区别于基金预算,将地方预算收入改称一般预算收入。具体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地方分享部分,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税收收入以及专项收入、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等非税收入。 上划中央收入:指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增值税的75%部分和消费税划为中央收入,以及从2002年起实行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后,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60%

2、由中央分享,这部分收入直接缴入中央金库。根据预算法和财政体制规定,上划中央收入属于列入中央预算范围的收入,地方总预算中不予包括。 财政总收入:即一般预算收入与上划中央收入之和,反映本地区当年组织的财政收入总规模,是计算当年地方可用财力的主要依据。与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可反映财政的集中程度。 一般预算支出:指列入地方预算的经常性财政支出,其项目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商业服务业等事务、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国土资源气象事务、住房保障支出、粮油

3、物资储备管理事务、预备费、国债还本付息支出及其他支出等。其资金来源包括用当年地方可用财力安排的支出、上年结余、调入资金和中央转移支付补助及专款补助形成的财政支出。 当年支出预算:指用政府当年可用财力安排的支出,不包括上年结余。根据中央财政规定,2010年全省及省本级当年支出预算中包含了当年可用财力安排的支出和中央提前告知的转移支付补助支出。 当年可用财力:指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规定,在预算年度内可统筹安排使用的预算内资金,其来源包括当年一般预算收入、税收返还收入、下级上解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并从中扣减上解上级及补助下级的资金。当年可用财力不包括上年结余资金及中央专款补助。根据预算法的规定,当

4、年支出预算应当小于或等于当年可用财力。 基金预算收支:是政府预算收支的组成部分。它是国家集中的有专门用途的财政资金,其特点是目的性强、专款专用。 一般预算收入总计:反映预算年度内预算资金来源的总规模,包括一般预算收入、上级税收返还补助、转移支付补助、专项补助、各项结算补助、其他补助、下级上解收入及调入资金。一般预算收入总计不包括基金预算收入。 一般预算支出总计:与“一般预算收入总计”对应,反映预算年度内预算资金运用的总规模,包括一般预算支出、上解上级支出、补助下级支出及调出资金的总和。在收支平衡的情况下,一般预算支出总计应当等于一般预算收入总计。 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的

5、政府分配行为,它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财政提出的必然要求。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党的十七大也提出,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部门预算:简单地说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完整地反映一个部门的所有收入和所有支出,即一个部门在部门预算之外,不得再有其他收支活动。部门预算的特点就是改变财政资金按性质归口管理的做法,并实行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统管,统筹使用。“两权”收入:是指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简称“两权”收入。其中:探矿权使用费是指国家将矿产资源探矿权出让给探矿权人,按规定向探矿权人收

6、取的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是指国家将矿产资源采矿权出让给采矿权人,按规定向采矿权人收取的使用费;探矿权价款是指国家将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出让给探矿权人,按规定向探矿权人收取的价款;采矿权价款是指国家将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出让给采矿权人,按规定向采矿权人收取的价款。根据财政部规定,从2006年9月1日起,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中央与地方按2:8固定比例分成。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一种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收缴和支付的管理制度。其核心是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和核算。财政收入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缴入国库;财政支出按预算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7、由财政集中支付或授权预算单位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商。 省对县级增收节支奖励机制:包括对县级财政实行增收返还奖、平衡及消化赤字奖、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奖。增收返还奖,是对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县(简称“两区”县)“五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及资源税)地方收入超过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年度预算平均增幅部分,省、市分享部分返还50%;对非“两区”县的其他县(市、区),省、市分享部分返还30%。平衡奖,是以2001年为基期年,连续3年收支平衡、无累计赤字的县,省财政给予一次性财政平衡奖励100万元。已享受平衡奖的县,再次享受平衡奖应从已享受平衡奖的次年重新考核。消化赤字奖,是以2002年市县

8、上报决算反映的64个赤字县为考核对象,凡实现当年财政收支平衡,并能够消化以前年度赤字的县,省财政按消化赤字额的50%给予奖励。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奖,是在省对县级均衡性转移支付分配中,对县级财政供养人员实行“减人不减转移支付,增人不增转移支付”的办法,鼓励县级控制和减少财政供养人员。 财政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在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规范省市县财政体制和在35个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实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的通知(晋政发200645号),从2007年1月1日起,我省调整规范了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主要目标是财力下移,

9、充实和增强县级财政实力。主要内容是进一步明确了地方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统一规范了省市县税收共享收入范围和比例,同时在35个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其中:省市县税收共享收入范围由原来的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六个税种减少为五个税种,城镇土地使用税全部下放为市县收入;五个共享税种地方留成部分,省级分享比例由原来的35%调整为30%,市级分享比例由原来的15%30%统一规范为不超过15%,县级分享比例统一调整为不低于55% “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从2007年1月1日起,我省在35个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进行了“省直管县”财政管

10、理体制改革试点。改革主要内容是财政预算编制、体制基数核定、预算资金下达、资金调度、财政决算批复直接管理到县。2010年改革试点拟扩大到产粮大县。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根据国务院要求,2007年财政预算全面采用了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编制。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是对原政府预算收支科目进行的一次重大调整。新的政府收支分类包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收入分类按照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等6类;支出功能分类按照政府的职能和活动设置为一般公共服务、教育、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等23类;支出经济分类按照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设置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

11、人和家庭补助等12类。 转移支付制度:是政府间的一种补助,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目前转移支付主要由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构成。一般性转移支付不规定具体用途,由接受拨款的政府自主使用,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及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又称专项拨款,是有附加条件、规定资金使用范围的转移支付,要求专款专用,包括一般预算专项拨款和国债补助。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5年底国务院决定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

12、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主要内容是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2006年改革在西部地区和中部试点地区实施,2007年覆盖全国农村地区。 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 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国务院在我省进行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的主要内容之一。该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批复,从2007年3月1日起,对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原煤开采的单位和个人开征的一项政府

13、性基金。基金的计征依据为所开采原煤的实际产量、收购未缴纳基金原煤的收购数量。基金的征收标准按不同煤种和矿井核定产能规模为依据确定。所征基金主要用于解决企业难以解决的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支持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和重点接替产业发展、解决因采煤引起的相关社会问题。 增值税转型改革:国务院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即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全国范围内(不分地区和行业)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除外)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同时,作为转型改革的

14、配套措施,将相应取消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 公务卡制度改革: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消费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公务卡既具有一般信用卡所具有的授信消费等共同属性,同时也具有财政财务管理的独特属性。作为非现金支付的结算工具,公务卡具有减少现金流量、提高支付透明度、便于监控管理的特点。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林地的承包期

15、为70年。承包期届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依法对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对其承包的林地、林木可依法开发利用。农户承包经营林地的收益,归农户所有。 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清理化解工作: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是指各地以县为单位推进“普九”工作,至通过省级“普九”验收合格期间发生的债务,主要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学生生活用房、校园维修建设、教学仪器设备购置等与学校建设直接相关的债务。从2007年12月起,国务院决定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同时建立起

16、制止新发生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稳定机制。我省作为全国第二批试点省份,自2008年7月起,全面启动了清理核实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工作,2009年审核确认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并选择阳城、芮城、沁源3个县进行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试点,2010年将全面推开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所需资金、劳务,实行村民一事一议。为引导和鼓励村民出资出劳,调动农民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主动性和民主议事的积极性,促进形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渠道投入的新机制,2008年国家决定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实施财政奖补试点,我省自主选择应县、祁县进行了试点。2009年,我省被确定为局部扩大试点省份,试点范围扩大到11个县。2010年试点县拟扩大到30个。 成品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