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的出路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3688348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的出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的出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的出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的出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的出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的出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的出路(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的出路国有企业改革是历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经济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很大成效,国有企业的社会定位、企业形态、运行机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目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改革必然会遇到来自陈旧意识形态和既得利益群体的阻力和障碍。如何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未来的出路在哪里,这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最新精神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

2、下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新的部署。(一)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重申了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决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很显然,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不能被替代,也不能被削弱。但与此同时,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也取决于其活力。从这个角度来讲,搞好搞活国有企业,是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前提。(二)强调了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产权制度

3、是设计企业制度的核心和根本。决定中对现代产权制度的界定,是划时代的语录,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根本依据。“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不管是公私财产,只要是合法来源,都神圣不可侵犯,这是定盘星。决定又提出,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三)提出了把混合所有制作为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决定把混合所有制作为一个方向性的问题提出来,在改革的道路或途径上,混合所有制排在较为突出的位

4、置。决定提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四)提出了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决定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

5、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决定提出,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对国有资产进行分类管理,这是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以及确定合适的国有经济布局的基本前提。决定还称,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二0二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指出了要完善法人所有制基础上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上,决定将其予以完善,着力点在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

6、六个方面。为此就要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经理人制度的不完备甚或缺失,这是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最短的一块板子,应尽快补足。决定指出,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二、下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又有新的进展。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目前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很多,国有企业发展活力还不足,还应

7、当充分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一)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尽管公有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政企职责不分和产权改革滞后仍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的主要障碍。国有企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没有根本改变。一些国有企业尤其是垄断行业的大型和特大型国有企业,没有进行真正的股份制改造;部分经过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也普遍存在着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结构不合理、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人控制等问题,甚至国家股管理主体缺位(实际上多个部门都在行使国家股所有权,而无人真正负责),由于缺乏来自所有者的负责任的监督导致国家股股权代表虚设,没

8、有实现企业机制上的根本转换;还有国家股、法人股不流通,其流动、组合、重组困难重重等方面。从央企的目前的产权结构来看,即便是民营资本的进入,更多的是更多的是在二级、三级,甚至四级公司的合作。对于市场呼吁的央企母公司层面的股权多元化,目前仍未破题。在目前国资委监管的113户央企中,母公司层面实现了股权多元化的央企仅为8户,但是这8户的央企的多元股东也多为金融机构或者产业基金或地方政府,都是国有性质的,没有给民间资本撕开一个口子。(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目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还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国资委在角色定位上,依然存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问题,对国有企

9、业而言,基本上还是“婆婆”加“老板”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既无法保证最有经营能力的人成为董事或董事长,又无法使委派的董事或董事长对资产保值增值真正负责。国资委本身存在身份定位的模糊,“特设机构”本身并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国资委是经济组织还是政府组织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回答。第二,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产权关系仍不明晰。对于如何划分中央和地方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的边界,存在大量模糊地带,产权关系复杂,难以在短期内梳理清楚,需要研究落实的地方也很多。第三,国资委在整体工作部署上,缺乏战略向导,没有从国民经济和国有经济的高度去思考国有企业的定位,重点只是关注企业之间的重组。第四,谁来监管国资委的问题?目前,

10、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集监督、管理职能于一身,那么谁又来考核这个“代表”的工作业绩呢?(三)垄断企业改革是今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垄断行业是中国国有经济中最集中和控制力最强的领域,垄断行业中的主要大型骨干企业,几乎都是国有企业,都是国有中央企业。垄断行业大多数是具有一定自然垄断性的行业,如电力、邮电、民航、电信、铁路、邮政、天然气,但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理论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弱化了通过管制维持垄断的理由。我国垄断行业的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监不分仍然根深蒂固,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对电力、电信、民航等行业进行了政企分离、政资分开、业务分离、引入新竞争者等方面

11、的改革,如电力行业实行了“电网分开”,电信行业实施了“成立联通”、“移动分家”、“南北分析”等改革,改革取得了进展,但问题依然严重。总体上垄断行业改革仍滞后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现有改革偏重现有企业重组、忽视创造公平准入环境和引入新企业,没有形成真正竞争的市场结构。而且在产权改革和监管改革方面也相对滞后,难以避免垄断行业滥用垄断优势地位。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交织在一起,抑制了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目前,社会上对不少垄断行业收费高、服务差、效率低而职工收入奇高等现象意见颇大。(四)国有企业分类监管办法仍在探索国企分类管理其实是打破国企垄断所衍生的问题,因为一旦国企垄断优势不再,其如何生存,国家如

12、何管理将成为关键问题。近两年来,各方对于实行国企分类管理呼声很高,这一方式的核心是对公益性国有企业、资源垄断性国有企业和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分别对待,最终使国企从竞争性市场中完全退出。具体而言,商贸、建筑等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必须通过改制逐渐退出;金融、保险、证券等由央企垄断的金融行业,要对民间资本逐步开放,实行国企和私企的公平竞争;公共领域和资源垄断的非竞争性领域,由于投资规模大、收益周期长,不但要实行单一的国有体制,还要探索符合国情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其实,国企从竞争领域退出只是时间问题,重要的是如何平衡因退出引发的利益调整,当有利可图时,让企业心甘情愿退出并不容易。而非竞争性国企的转

13、型,也需要探索科学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五)国有企业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近年来,围绕着加快培育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我国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创新能力不足仍是制约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问题,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一直很低,技术创新中重视模仿创新忽视自主创新、重视产品创新忽视基础研究和战略技术研究,设备引进高于技术引进、引进投入远远大于消化吸收的投入。从总体上看,国有企业缺乏创新热情,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企业发展模式的依赖仍然很强,领导行为短期化,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高素质技术人才缺乏。面对技术创新活动的高风险的,由于我国低廉的人力

14、成本,特别是一些国有大型企业长期居于垄断地位,不用技术创新也可以赚取很好的经济效益,片面的逐利意识使很多企业都不愿进行技术创新。三、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展望与建议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下一步我们要坚定改革信心,把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引向深入,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做到统筹考虑、全面论证、科学决策、系统推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当前,国有企业数量仍然太多,主要是地方中小企业太多,又大量活动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很难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企业规模弱小,就很难与世界跨国公司进行

15、同等量级的较量,更没有力量参与行业规则的制定,从而不得不受制于人,因此必须加快国有企业发展,努力做大做强。下一步,需要继续进行资产重组等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有资本向基础产业、优势产业及关键领域集中,向优势企业聚集。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把大多数国有中小企业放开搞活。同时,加大中央企业资产重组,找准市场定位,集中有限资本做强核心业务,增强对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的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主营业务特别是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力争成为带动行业或相关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二)加大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度要进一步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现代

16、企业制度建设,继续推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促使国有大中型企业真正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一是实现改制企业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减持国有股,增加不同类型经济主体的法人股,特别是吸收非国有资本的法人股,扩大社会公众股,非上市公司也可以增加企业的职工股。二是进一步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深化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和可视作的行政待遇,逐步建立由董事会直接选聘、考核与管理经理班子的新机制。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逐步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规范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权责。三是建立和完善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从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层次来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国有企业财产权的出资人,必须承担起建立国有企业经营层激励、约束机制的责任。同样,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股东,也需要为经营公司的经营层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