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导学案新.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3687980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脊轩志导学案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项脊轩志导学案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项脊轩志导学案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项脊轩志导学案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项脊轩志导学案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脊轩志导学案新.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每日寄语:光阴有脚当珍惜,书田无税应勤耕使用时间:2011年5月 编号:B63 项脊轩志导学案编制人:王蓉 审核:李习平班级: 小组: 姓名: 学案完成等级: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文意,理解相关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2、学习作者善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场面来描写情感的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品味细节,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情感真挚的特点。2、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活用词的义项,熟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之美。学习重点: 积累重点词语“得、然、凡”及词类活用等特

2、殊用法,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学习本文捕捉生活中典型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写法。学习难点: 赏析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体会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 【自主学习案】( 课前激趣:谜语 “衣锦还乡” )一、 相关常识:1、 题解与作家作品: 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取名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志,此处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归有光,明代著名古文家,明“唐宋派”中成就最高者。自幼苦读,但命运多舛,8岁

3、丧母,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考进士不第。于是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他的散文多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善于抒情、记事,能把琐屑的事委曲写出,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其文风发扬了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他的成就最高。其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王锡爵称其作品“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表”。姚鼐谓其“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 并把他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清代桐城派之间的一座

4、桥梁。2、唐宋派唐宋派是明代的一个主要的文学流派,以明中叶的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文主义文风,极力推崇和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被称为“唐宋派”。 唐宋派既推尊先秦两汉文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和发展,提倡学习唐宋文,改诘屈聱牙为文从字顺,同时针对复古派的摹拟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的主张和创作对清代桐城派影响很大。二、熟读课文,读准字音,熟记字形:项脊轩 ( ) 垣( )墙 偃( )仰 逾( )庖而宴 异爨( ) 老妪( ) 先妣( ) 冥( )然兀坐 扃牖( ) 休憩( ) 枇杷( ) 呱呱( )而泣 象笏(

5、) 栏楯( ) 阖门( ) 奴婢( )万li有声( ) 渗l( ) bn( )驳 修q( )三、 结合注解,分组分段完成课文翻译。四、 归纳重点词语:得 又北向,不能得日 ( ) 凡 凡再变矣 (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 轩凡四遭火( ) 然 室始洞然 ( ) 冥然兀坐 ( ) 然余居於此( ) 五、找出词类活用词:1、尘泥渗漉,雨泽下注。2、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3、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4、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5、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六、辨析古今异义词:1、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2、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3、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七、翻译下列句子:1、庭中始为篱

6、,已为墙,凡再变矣。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3、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4、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5、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八、学生分小组互相检测字音、字形,词类活用及翻译,将自己掌握不好的词句整理下来,课后巩固。九、我的疑问:【课堂探究案】1、请找出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把握文意的关键句。此句在结构内容上起何作用? 2、结合关键句,梳理文章内容,请尝试画出本文内容结构图。3、清姚鼐说“震川之文,每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事细而情深是本文的最大特点,请找出最打动你的细节,有情味地朗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4、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练习用简洁的语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范例引导:以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和陋室铭为例:假醉翁之亭欧阳绘山水相映表放情林木之乐意 (景) (作者) (内容) (情感)托鄙陋之室禹锡寄仙龙之说议淡泊修业之洁志(景) (作者) (内容) (情感)项脊轩志6、我的收获和启示:(结合单元学习指导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7、熟读并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二及能力测试中相关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