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3687193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光板常见问题解决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导光板常见问题解决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导光板常见问题解决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导光板常见问题解决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导光板常见问题解决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光板常见问题解决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光板常见问题解决方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光板常见问题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的九大步骤:发掘问题-选定题目-追查原因-分析资料-提出办法-选择对策-草拟行动-成果比较-标准化。一划伤现象:指导光板表面出现划伤痕迹。如图所示:产品表面划伤原因分析:1. 前制程:a .在安装模仁时不慎将模仁表面划伤;b .在处理模具异常时(如:拆滑块保养模具等)不慎将模仁表面划伤;c .在擦试模仁表面时,因棉花不洁净或手指甲造成的模仁表面划伤等。2. 后制程:a. 设备调试不合理:指产品在进行某一个后制程动作加工时被后制程设备 的某个零部件刮伤产品表面;b. 当导光板表面与后制程设备的某部位接触并发生移动摩擦时,因与导光 板接触面的不洁净(有粉粒、异物等)导

2、致与导光板表面产生较大的摩 擦而至产品表面划伤(如:裁切平台、抛光平台、清洁滚轮等);c. 检验员的作业手法不标准或检验员的粗心大意导致产品表面划伤等。(如除毛时,除毛刀划伤产品等)。备注:对于前制程的产品划伤,如果超出SIP检验标准范围,尽量改善轻微一点, 便找相关工程判定,看能否签样继续生产,如果实在不能改善或改善轻微, 且又不能签样生产,便更换划伤的模仁,重新试模开机生产。解决方法:1 在安装模仁、擦试模仁或处理模具异常时严格按作业标准谨慎操作;2对设备不合理的地方或零部件加以改善;3-定时对所有与接触产品表面的部位进行清洁;4加强对员工的教育训练,监督并严格要求作业员按照作业标准进行作

3、业。二、熔结痕(结合线)现象:由于我们一般采取多段并以慢快慢的方式进行进胶,对于那些高粘度 且低流动的塑胶材料(如PC, PMMA),在两段相差很大的射出进胶时, 容易在两股熔胶汇合之处不能完全融合,形成一条汇流线,称为熔结 痕。一般熔结痕产生在产品胶口处,因为我们第一段与第二段或三段 的射速太慢,如图:原因分析:由于来自不同方向的熔融树脂因开始射出速度较慢部分熔料被冷却,在后面射出的结合处未完全融合而在产品表面产生的一条条分区线。解决方法:1. 增加树脂熔料的流动性(如:提咼料温、模温、背压等);2. 提高注射速度与压力,使得各汇胶处快速熔合;3. 增加模具排气,使得熔料进胶顺畅;4. 将螺

4、杆后松退距离增大(原4mm加大至6mm),使得注射压力加大;5. 进行原料烘烤时,一定要按照此原料的烘烤标准作业,以将原料彻底 烘好,达到成型要求。6. 用熔剂将有或经常出理熔结线处的镜面模仁进行擦试或抛光处理,使 得模仁表面光滑,熔料易流动;(推荐用:金刚石喷雾抛磨剂(用0.5mm 规格)。7. 改变射出位置,将熔结痕移动到不影响产品外观部位(比如:放慢射 速且适当调结射出位置,将熔结线控制在冷料井里面);8. 降低热流道热嘴(浇口)温度,使得充填时,模具型腔压力增大,而 压实产品;9. 适当降低锁模力,有利天气体顺利排出,达到熔料进胶顺畅;10. 将热流道温度升高,防止熔胶冷却等。三、暗影

5、/白斑现象:在检验治具的灯光下,产品某处或多处呈现暗区或发白的现象称为暗影/白斑。如图所示:原因分析:1. 可能是加热筒(螺杆)里面的熔料中混有较多的气体没有被排出, 在高速充模的情况下较多的气体难以完全排出,在模具型腔内的某部分产生剧烈灼烧,将产品烧黑而形成的暗区;2 . 为了防止拉丝过长,我们经常将螺杆松退距离设置过大与产品料头彻底断开,而在这之间就形成一段空间,螺杆在计量时,由于转速的原因,熔料会逆流一点至空隙处而易被冷却,在高速充模时,如果这部分被冷却的熔料在高速充模的情况下被带入模具型腔,很难与后面进入的熔料完全融合,也就是说这部分冷却的熔 料被后面熔料包住而形成的一块暗区等。解决方

6、法 :1. 改变射出位置,尽量将已被冷却的熔料控制在冷料井(穴)里面;2. 减少射出速度、压力,有利于气体顺利排出;3. 加大射出速度、压力,有利于半冷却的熔料能够完全与后面的流体融 合;4. 降低熔料温度、螺杆转速,增大背压,减少气体的存在;5. 适当调节热流道的温度,防止熔料冷却或在充模时发生湍流现象;6. 增加模具排气,使得熔料在充填过程中模具型腔的气体能够顺利排出7. 检查所烘烤的原料是否已烤好,烤料时严格按照作业标准书作业;8. 降低锁模力,有利于在充填时模具型腔的气体能够顺利排出;9. 增大或减少注射量,防止因充模过饱或不足,在开模时导致的拉网点 或不贴模而造成的暗影或白斑;10.

7、 用化学品或相关溶剂对镜面或网点面进行擦试,防止因模仁有脏污而导致拉模而造成的暗影或白斑;11. 延长或缩短保压时间、增大或减少保压压力,使产品贴模顺畅而不 至拉模现象等。四、冷料现象:在产品胶口(料头)附近的表面上有一块或点状的痕迹。如图:原因分析:1. 螺杆端部或热流道附近熔料温差较大至熔料冷却并成为固态,在高速充 模时这部分已冷却的熔料被带入模具型腔,在制品表面不能完全融合而 留下的点状或线状的痕迹。2. 塑胶原料在塑化时,塑胶原料未被完全融化,在熔体内存在固体,被充 入模具型腔不能完全融合而在制品表面形成凹点等。解决方法:1. 升高热流道温度;2. 适当调节熔料温度、背压,达到塑胶原料

8、塑化的基本要求(使螺杆熔料不分解、 内存气体少、完全融化);3. 缩短螺杆后松退距离、减少松退速度,防止因螺杆松退距离过大导致更多的塑 胶逆流被冷却而充入模具型腔;4. 适当调节射出速度与位置,尽量将冷料控制在制品的冷料井(穴)中等。五、产品尺寸不稳定(NG)现象:在射出成型出来的制品,未达到制品尺寸的规格,导致尺寸偏大或偏小。 原因分析:1. 对于一模几穴的产品,由于模具的设计不精,导致在充模过程中模具型腔进胶不均,有的进胶快,有的进胶慢,进胶快的则饱,慢则反之;2. 成型机的精度太低,在成型过程中,射压不稳定等。解决方法:1使模具各型腔在充填时进胶一致;2. 对于生产精密的制品,尽量选择精

9、度较高的成型机,以便在成型过程中 射压的稳定性;3. 对模具增设除导柱和导套以外的其他辅助定位装置,以增强开合模精度;4. 适当调节射出速度、位置与压力,防止塑胶熔料在充填时形成湍流现象;5. 提高塑化温度、背压,提高模温,增强塑胶熔料的流动性;6. 降低锁模力,增强模具进胶顺畅;7. 检查塑胶原料的干燥程度是否达到成型标准等8. 加大保压压力和延长保压时间,弥补塑胶熔料因热胀冷缩而缺的熔料不 足等。六、气泡现象:在检验治具的灯光下,从产品表面看上去在产品内部有一个或多个体积较原因分析.少的孔隙。出,便混入熔料中而形成的气泡等。没有顺利地从模具排气槽排解决方法:1使充填过程中气体能够顺利排出;

10、2.在塑化过程中降低熔料温度、螺杆转速,提高背压,防止产生过多的 气体混入熔料中;3降低射出速度、射出压力,让气体顺利排出;4降低或升高模温;5. 升高模具热流道浇口(热嘴)温度,减小在充填时模具型腔压力;6. 提高保压压力和延长保压时间,以便残余气体排出,使产品压得更加 结实;7. 检查原料是否干燥0K,以便在塑化时产生更多的气体;8擦试模仁且对镜面模仁进行抛光处理,使其更加光滑;9. 适当降低锁模力,有利于气体顺利排出;10如果成型机有压缩功能,尽量将其用上,以便在射出过程中更好地排出气体等。七、黑点现象:在制品内部的某部位存在一个或多个黑色的小点。如图:原因分析:1 .塑胶原料在塑化过程

11、中因背压、温度、转速过高,导致熔料分解碳化;2 .在高速充填过程中,模具型腔的气体不能顺利排出,聚集在某个角落与熔料产生剧烈的灼烧而烧焦熔料等。解决方法:1. 减少熔料在料筒内停留的时间,避免熔料在料筒内停留时间过长而分 解碳化(如:缩短成型周期)等;2. 降低射出速度、压力,使模具型腔气体能够顺利排出,避免气体在压 力的作用下与熔料产生剧烈的灼烧而灼焦熔料;3. 增强模具排气,让气体在充填时能够顺利排出;4. 检查成型机周边环境是否达标;5. 拆滑块保养模具;6. 检查黑点是否是后制程所造成(如我们需要用到的载盘,而载盘上黑 色导条是否有小黑粉粒,如果有黑色小粉粒,在静电的吸咐之下而产 生擦

12、不掉的黑点);7. 检查原料的干燥度与洁净度;8. 检查螺杆是否碳化而导致黑点的产生;9. 确认在换原料生产时,是否将螺杆原有的原料清干净(如ABS改PMMA) 等。八、白点现象:在制品的内部存在一个或多个白色的小点。如图:原因分析:1. 在塑化过程中,在熔料温度过低,背压过小,转速过快,未能将塑胶料完全均匀的熔化,在塑胶熔料中存在着固体;2. 塑胶原料不干净,混有白色的杂质;3. 成型机周边环境受到污染,空气中粉尘较重。4. 模仁的过于粗糙,导致在取出产品时拉伤拉品而产生的白点等。解决方法 :1. 提高背压,降低螺杆转速,使塑胶原料达到塑化要求;2. 擦试模仁,使其易脱模,避免在取出时导致产品拉伤而造成的白点;3. 确认白点是否是前制程所造成,(如:产品在制程处理过程中因其他物 品导致产品压伤而产生的白点(后制程压出来的白点);4. 确认原料是否干净以及成型周边的环境是否达标;5. 降低锁模力、射出速度、压力,有利于气体的顺利排出,避免气体混 入熔料中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剧烈的灼烧而使熔料产生分解。6. 增强模具排气;7. 放慢第一段开模速度,防止拉网点等。8. 减慢机械手取出速度,防止因镜面过于粗糙导致拉伤产品而产生的白 点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