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368530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秘密考试结束前 【考试时间 2014.03.25 9:0011:30】贵州省六校联盟2014 届高考适应性第二次联考历史能力测试题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题卷共12页,如发现有缺页,考生须马上声明,否则后果自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综合题均须做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请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划定的区域要求规范答题。一、单项选择题(35 个小题,共354140分,地理44分、

2、政治48 分、历史48分 。)24西周时期的城市建制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 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25宋太祖曾说:“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当若是耶?”针对这种现象,他所采取的措施是( ) A.设枢密使管理军事以分割宰相的权力 B.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的事务 C.各州公文须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 D.地方司法人员由中

3、央委派文官担任26“朝奉”本为官名,宋代朝官有朝奉大夫和翰林郎。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不愿人们称其“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久而久之,在徽州,朝奉便成了富有商绅的俗称。到明清时期,世人通称徽商为“徽州朝奉”。材料旨在说明() A徽商爱慕虚荣思想守旧 B老板不如朝奉称谓体面 C古代中国压制和歧视商人 D明清徽商的地位极高27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28著名

4、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9.下表是“晚清时期翻译西学简表”。表中反映出的三类译书比例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类 别1860年1899年1902年1904年数量比重数量比重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 A晚清自救的需要 B社会改造的需要 C经济发展的需要 D全盘西化的需要30右图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

5、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此图阴影部分判断,这位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中国革命道路的创立 B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C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 D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31古罗马的市政官规定: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并挂在胸前,事后如发现有出入,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此规定体现了罗马法的主要现实意义是( ) A协调罗马公民间的关系 B维护奴隶主的经济利益 C保护奴隶的正常交易 D适应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32 15世纪,意大利的剧作家阿尔贝蒂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此观点( )

6、A反映了禁欲主义思想 B表明了反神学的态度 C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 D批评了拜金主义思想33“大地主通常把土地长期出租,租约是长期的,因此他们也感到,同样的土地收入,购买力却下降了。这些土地贵族自然满腹牢骚。”这主要反映当时西欧( )A商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 B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 C殖民扩张增加了土地供应 D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34下图为世界财富“500强”跨国公司数量的变化,其信息反映的实质是()国家/年份19891991199319951997美国167157159153175欧盟128134126148155日本111119135141112中国00024其他4748411410A跨

7、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C美国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D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面临严重威胁3519世纪中后期,西方宗教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主要是由于下列哪本著作的出版( )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物种起源 相对论 量子力学 A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B物种起源 C相对论 D量子力学 第卷(非选择题160 分)二、综合题(3641必考题,4248选考题。地理56分、政治52分、历史52分,共160分)40(25分)历史学家黄仁宇主张把历史演变放置在一个总体性的坐标上,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看历史事物的特殊性。阅读材

8、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朝社会,人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在西方那种多元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都通过法制以获得平衡。而在古代中国,儒家开创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国文明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更为注重伦理道德的价值。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亚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

9、动不断发展,使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埃德蒙世界史:大时代 材料三 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中华民族没有这样的接力,华夏族一直是主体,只是不断的扩大容量。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促使东西方“这一思想繁荣时代”到来的因素。(12分)(2)依据材料二,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

10、(8分)(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关于西方文明“文化接力”观点的?说明理由。(5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 1956年7月,我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解放”牌汽车是以苏联生产的吉斯150型汽车为范本,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改进部分结构而设计和制造出来的。 图1 图2 1983年,中国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有限公司”成立,由美国克莱斯勒公司提供技术及主要部件,在北京组装生产切诺基汽车。图2提取图1、图2中有关中国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帝国教育改革出现两类公立学堂,一曰“皇堂”,二曰“西

11、堂”。“皇堂”保证满清皇室的皇子们在未谙人事时就在教育上获得最严格的训练。他们每天凌晨起床,由宫内惟一的太师授课。第一堂课是中国文学。中国文学课要上两个小时,然后是用满族的通古斯语和蒙古语作文。接下来的课程是在“谙达”(满语,教习皇子皇孙弓马、国语的人)辅导下进行马、步、箭等竞技运动。“西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政府资助的,除教授有关“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外,专门修习其他诸如数学或自然科学之类西方课程,“中学”教授中国历史和孔圣人及其他先贤们的著作,“西学”则用英文、法文或日文教习,此类教师虽非国子监毕业,但大都有出国研习经历,他们普遍受到当地满清高官的尊敬和另眼相待。“西堂”的学生们每月还能从政

12、府那儿领到一笔小小的生活补贴,大约为一元或一元五。另外,他们在学堂还有一间免费的住处。 摘编自香港记者自由通讯汇编帝国的回忆(1)根据材料,比较清朝“皇堂”与“西堂”的办学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西堂”出现的背景。(6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到18世纪60年代,北美殖民地经济蒸蒸日上,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费城、波士顿和纽约发展为23万人口的城市,成为北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在各殖民地,以市镇为单位,年满21岁的成年男子都可以参加市镇大会,选举市镇行政委员会、其他官员、出席殖民地议会的代表。大会还提出、讨论和通过议案,处理地方重大事务。伯恩比在17591760年访问了北美。据他描写,弗吉尼亚人特别“高傲地珍惜自己的自由,忍受不了任何限制,几乎不能容忍任何高高在上的权力的控制,甚至有这种想法他们都受不了”。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上)材料二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