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监测技术.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3685274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基坑监测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深基坑监测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深基坑监测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深基坑监测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深基坑监测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基坑监测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监测技术.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梁 金 虎目 录一、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 1(一)工程概况 1(二)监测依据 1(三)监测目的 1(四)监测项目 2(五)测点布设 2(六)监测方法 5(七)监测精度 11(八)监测人员及主要仪器设备 11(九)监测频率 12(十)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处理 13(十一)质量保障措施 14(十二)安全生产及施工保证措施 15(十三)监测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15 一、基坑监测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天津市经济开发区,由巢湖路、第二大街、南海路、和发达街围成的环形地块内,与银座公寓相邻;地下为三层地下室,基坑深度为-16.3米,最深深度约为-18.6米-20.3米,建筑面积为142800平方

2、米。(二)、监测依据1、基坑支护设计图纸及工程施工图纸2、场地勘察报告3、现场调查情况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2007)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8、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9、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9-20-2000)10、钢筋混凝土支护桩施工技术规程(DB29-103-2004)1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三)、监测目的在基坑开挖期间,随着取土的深入,围护结构由于受到土压力和道路动载的作用,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变形,

3、如果超过一定范围,甚至会引起周围道路和建筑物的破坏。因此,应配备高精度的施工监测队伍,及时提供变形数据,分析判断基坑开挖过程中周围环境及基坑围护体系的变形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达到控制基坑变形,保护周边环境及基坑围护体系的目的,指导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施工的安全。(四)、监测项目1、周边环境监测A、基坑外道路变形(沉降、位移)监测B、基坑周边建筑物变形(沉降、位移)监测C、基坑外土体表面变形(沉降、位移、裂缝)监测D、基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E、地下管线的变形(沉降、位移)监测2、围护结构监测A、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测斜)B、围护结构的应力应变及裂缝监测3、支撑体系和

4、立柱监测A、两道支撑体系(腰梁、环梁、对撑、支撑)变形(沉降、水平位移及裂缝)B、立柱位移、沉降监测C、支撑应力、应变监测4、其他监测A、巡视监测注:本工程监测项目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中应测项目执行。(五)、测点布设1、基准点的布设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并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的位置。在建筑区内,基准点位与邻近建筑的距离应大于建筑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观测时,应作稳定性检查,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基准点数不少于3个。2、基坑监测计划布设点数如下:序号监测项目数量单位备注1周边环境监测基坑外道路变形(沉降、位移)监测30测点在临近基坑的

5、道路上每隔15-20米埋设一个基坑周边建筑物变形(沉降、位移)监测20测点在临近基坑建筑物银座公寓上每隔10-15米布设一个基坑外土体表面变形(沉降、位移、裂缝)监测8剖面每个监测剖面布点5个基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14眼井对坑外观察井进行水位监测地下管线的变形(沉降、位移)监测30测点管线本身的直接点或靠近管线的土体中埋设间接点2围护结构监测支护桩水平、竖向位移支护桩测斜4815测点测点水平位移点同时作为垂直监测点支护桩的应力应变监测5棵每个位置内外侧各埋设4个钢筋计,计40个钢筋计3支撑体系和立柱监测支撑体系(腰梁、环梁、对撑、支撑)变形(沉降、水平位移及裂缝)40测点立柱位移、沉降监测11

6、测点监测点布置在第1、2道支撑间立柱上支撑应力应变监测11测点每点四角埋设4个钢筋计,计44个钢筋计4其他监测巡视监测1项3、监测点位示意图:见附图(六)、监测方法1、周边环境监测A、基坑外道路变形(沉降、位移)监测考虑到基坑降水及开挖变形可能产生的影响,在临近基坑的南马路、南城街、城厢东路等道路上布设沉降监测点,详见监测点位示意图(具体点位和数量可在施工时与甲方、设计及监理共同商定)。沉降监测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其基本思想为:在沉降区域外建立基准点,基准点必须牢固稳定,远离测点,不受沉降的影响,数量不少于三个,并进行定期联测,判断其稳定程度。在基坑道路上布设沉降监测点。每次监测时,通过精

7、密水准仪(如图1-A所示)将基准点的高程引测到各沉降监测点上,从而得到各测点的高程,根据测点两次所测得的标高之差即可得知测点在这两 图1-A次期间的沉降量。监测过程中的限差要求、测量步骤、手簿记录和计算均参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规定进行。位移监测采用电子全站仪(如图1-B所示)视准线法或极坐标法监测。视准线法指的是沿基坑边建立基准线,基准线的两端点按照两级控制的原理设置。首级控制点为基准原点,一般布设在工地现场以外不受基坑位移影响的地方;第二级控制点为工作基点即基准线的两端点,一般布设在工地现场内且受位移影响相对很小的地方。测量时,首先用基准原点检测工作基点,如果工作基点有位移,则对其坐标进

8、行修正,然后用工作基点监测布设的各个水平位移点。首次测量时,采用极坐标法测定工作基点和测点的初始坐标。 图1-B每次观测时,在基准线的一端安置电子全站仪,照准基准线的另一端,然后将视准线投射到水平位移点的旁边,通过量取水平位移点离开基准线的水平偏距(或采用小角法进行计算),并从两次观测所得水平偏距之差,即可得知两次期间水平位移点的位移量。电子全站仪极坐标法:将电子全站仪架设在某一工作基点上,以另外工作基点为零方向和检查方向,测出各个监测点的坐标值,根据两次所测得的坐标值之差即可得知测点在这两次期间的变形量及变形方向。 B、基坑周边建筑物变形(沉降、倾斜)监测在临近基坑的建筑上布设沉降监测点,沉

9、降监测方法同“基坑外道路沉降监测”,采用精密水准测量。倾斜监测根据现场条件可采用电子全站仪投点法或前方交会法。投点法:在建筑物底部监测基准点上安置全站仪,采用正倒镜法测出每对上下观测点标志间的水平位移分量,在按矢量相加法求出水平位移值(倾斜量)和位移方向(倾斜方向)。前方交会法:在建筑物附近埋设2-3个基准点,采用电子全站仪进行交会测量,交会角度在60-120度间。根据每周期建筑物上观测的坐标值之差,计算出水平位移量和位移方向(倾斜量及倾斜方向)。C、基坑外土体表面变形(沉降、位移、裂缝)监测沉降、位移监测方法同“基坑外道路沉降、位移监测”。 裂缝监测应监测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必要时

10、监测裂缝深度。 基坑开挖前记录监测对象已有裂缝的分布位置和数量,测定其走向、长度、宽度和深度等情况。 裂缝监测可采用以下方法:1裂缝宽度监测宜在裂缝两侧贴埋标志,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也可用裂缝计、粘贴安装千分表量测或摄影量测等;2裂缝长度监测宜采用直接量测法;3裂缝深度监测采用超声波法、凿出法等。 裂缝宽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1mm,裂缝长度和深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1mm。D、基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采用电子水位计测定基坑内外地下水位。电子水位计由探头、钢尺电缆、接受系统和绕线盘等部分组成(如图1-D所示)。探头由不锈钢制成,内部安装了水阻接触点,当触点接触到水面时,便会接通接受系统,接

11、受系统由蜂鸣器和指示表组成,蜂鸣器发出连续不断的声响,指示表指针旋转,两者的测读精度是一致的。 图1-D绕线圆盘的腔内放置接受系统和电池,腔外绕有钢尺电缆。监测时,拧松绕线盘后面的固紧螺丝,使绕线盘自由转动,按下电源按钮(电源指示灯亮),然后把水位计的探头往孔下放,并同时有电缆式钢尺显示探头的深度,当探头碰到孔下水面时,水位计的蜂鸣器发出声响,这时读记出钢尺电缆在管口处的深度,用管口处的标高(采用水准仪测出)减去钢尺电缆测得的深度,即知观测孔的水位。E、地下管线的变形(沉降、位移)监测采用间接测量方法:间接测量方法不直接测量管线的变形,而是通过监测其周围土体的沉降位移情况间接反映管线的变形。监

12、测手段:侧向位移监测、几何水准测量在大型建(构)筑物的地基施工中,地下埋设管线多是单方向受拉(或受压)如图1-E所示,图1-E 管线侧向受力示意图横向作用力P通过推挤地下管线一侧的土体(如为深基坑开挖施工,管线表现为受拉),使地下埋设管线横向受剪切力作用。由于沿管轴线方向产生位移(纵向位移)的可能性非常小,因而它对管线造成的变形影响可忽略不计。我们主要考虑的是垂直于管轴线方向的位移:水平方向的侧向位移和垂直方向的下沉或隆起。沉降位移测点的布设:间接测量法可在受测管线上方布点,或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及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将测点布设在地下管线的内侧土体中,如图1-E中的AB视准线附近。通过监测土

13、体的侧向位移及沉降(或隆起)而达到对管线监测的目的。侧向位移监测方法:可采用电子全站仪视准线法或测小角法进行;当视准线不长时,也可采用活动觇牌法直接读取偏移值。沉降(隆起)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为提高测量精度,便于不同观测频次的测量成果相比较,水准路线一般全布设为闭合环线,水准环线闭合差要求不超过0.3mm。在具体实施时可考虑和道路变形(沉降、位移)合并进行监测。2、围护结构监测A、支护桩桩顶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桩身水平位移(测斜)支护桩桩顶水平位移监测采用电子全站仪基准线法或极坐标法监测,方法同上。支护桩桩顶竖向沉降或隆起位移监测采用精密水准测量进行,方法同上。桩身倾斜变形采用测斜仪(如图2-A-1所示)进行监测。在支护桩施工到测点的位置时,将测斜管(如图2-A-2所示)绑扎在钢筋笼子里,长度与桩等长,与钢筋笼子一起沉入孔中,测斜管的绑扎注意保持牢固可靠,以避免施工时,使其发生上下浮动或侧向移动,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测斜管内有四个定向槽,测斜管布设时,应保持测斜管中有一对槽口自上而下始终垂直于基坑边线,因测斜管的探头在管内每隔0.5m测一读数,测斜管的接口位置应精确计算,避免接口在探头滑轮停放处(如图2-A-3所示)。另外,在监测前,测斜仪按规定必须进行严格标定,开槽前测得初始值,开槽后按一定的周期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