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以及对ⅩⅩⅩⅩ村的影响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3684375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以及对ⅩⅩⅩⅩ村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以及对ⅩⅩⅩⅩ村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以及对ⅩⅩⅩⅩ村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以及对ⅩⅩⅩⅩ村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以及对ⅩⅩⅩⅩ村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以及对ⅩⅩⅩⅩ村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以及对ⅩⅩⅩⅩ村的影响(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以及对村的影响摘 要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作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开展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于五十多年来扎根农村、效劳三农的农村信用社,已成为我国金融制度的重要组成局部和支农的金融主力军。农村信用社不仅关系农民、农村经济的开展,而且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开展。然而农村信用社出现了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问题,通过对农村信用社体制进行改革,使其不断提高自身实力,进而在剧烈市场竞争中得以快速开展。本文结合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产生背景和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开展历程以及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对村的影响,从而深化我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和强化管理。关键词:农村

2、信用社、体制、改革一、研究背景及相关概念1、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开展,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刻不容缓。在过去的五十多年时间里,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为“三农效劳,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199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农村金融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愈加明显。但是,由于产权制度、监管体制、内控制度等环节存在着诸多问题,农村信用社的开展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从而严重束缚了其效劳“三农的实践。农村信用社改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迈出步伐的。本文通过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对村的影响,可以更加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和强化管理。2、相关概念一农村信用社概念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指经中

3、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效劳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简称“农村信用社。 农村信用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其全部资产对农村信用社的债务承当责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其财产、合法权益和依法开展的业务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农村信用社是由农民入股组成,实行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效劳的合作金融组织,是经人民银行依法批准设立的合法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其主要任务是筹集农村闲散资金,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开展提供金融效劳。同时,依照国家法律和金融政策的规定,组织和调节农村基金,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综合开展,支持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社员家庭

4、经济,限制和打击高利贷。二农村信用社改革概述农村信用社改革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改革农信社管理体制,将农信社的管理交由地方省级政府负责;二是以法人为单位改革农信社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扩大入股范围,提高入股额度,产权形式可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合作制三种形式,组织形式可采取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法人和两级法人等模式。(三) 金融支持的定义金融支持,并没有准确的定义,或者,这并不是一个学术性的、标准的、专门的说法。理解上,也就是为了产业的开展、地区的开展,金融机构和金融政策上专门的、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工作和出台政策,比方:贷款优惠条件、办理金融业务的便利条件、提供外

5、汇结算、政府给予贷款贴息、支持进入资本市场等。四政策扶持的概念政策扶持有财政补贴、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利率政策等几个方面。财政补贴方面,对农村信用社19941997年期间因执行国家宏观政策开办保值储蓄多支付保值贴补息而造成的亏损,给予适当补贴。具体方法是,由财政部核定19941997年期间亏损农村信用社实付保值贴补息数额,由国家财政分期予以拨补。资金扶持方面,按照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50%,由中国人民银行安排专项票据或专项再贷款,给予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方面,从2003年1月1日起至2005年底,对中西部地区试点的农村信用社一律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其他地区试点的农村信用社,一律按其应纳税额减半征

6、收企业所得税;从2003年1月1日起,对试点地区所有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按3%的税率征收。利率政策方面,在民间借贷比拟活泼的地方,实行灵活的利率政策。允许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灵活浮动。在基准利率的根底上,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1.02.0倍范围内浮动。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利率不上浮,个别风险较大的可小幅上浮,对受灾地区的农户贷款,还可适当下浮。(五) 增资扩股的概念 增资扩股是指企业向社会募集股份、发行股票、新股东投资入股或原股东增加投资扩大股权,从而增加企业的资本金。对于有限责任公司来说,增资扩股一般指企业增加注册资本,增加的局部由新股东认购或新股东与老股东共同认购,企业的经济实力增强,并可以用增加的

7、注册资本,投资于必要的工程。对于股份来说,增资扩股指企业向社会募集股份、发行股票、新股东投资入股或原股东增加投资扩大股权,从而增加企业的资本金。二、农村信用社的开展历程及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农村信用社的开展历程 第一阶段1951年1958年成立开展阶段1951年,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试办农村信用合作社。会议颁发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准那么草案?等文件,明确指出农村信用社是合作性质,并接受中国人民银行领导管理。1956年全国根本实现了农村信用合作化。第二阶段1959年1978年反复曲折阶段 这段时期,农信社先后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贫下中农、人民银行管理,成为它们的

8、附属机构。产权几经调整,已使得农信社严重脱离了社员群众,同时也失去了业务经营的自主权,信用合作事业开展受到很大限制,其合作制性质也已不复存在。 第三阶段1979年1996年农行管理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再次将农信社交给农业银行管理,重申农信社既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1982年底,中央文件重申农信社应坚持合作金融组织的性质,同时为了给下一步的改革奠定根底,中央采取了一些搞活农信社业务的措施。农信社在农行的领导下,业务进步很快。但是,银行运用行政方法对农信社进行管理,使其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自主权,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组织相差甚远。 第四阶段1996年2003年人行监管阶段

9、 1996年信用社正式与农业银行脱钩,开始恢复合作金融性质,并逐步改革为“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效劳的合作金融组织。2000年7月,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同意,人民银行和江苏省政府开始在江苏全省进行信用社改革试点。改革后,农信社财务收支状况不断改善,盈利能力明显提高。但是管理体制方面,人民银行既承当监管职责又承当行业管理职责,管理体制未理顺,信用社缺乏对合作制标准改造的内在动力,仅在形式上进行标准,仍未触及农村信用社微观产权制度的改革。第五阶段2003年至今金融监管当局与省级政府共同领导阶段2003年以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监管管理职能从人民银行别离,成立了中国银行监管

10、委员会,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管与行业管理的职能又随之划转到了金融监管当局。银监会管理农村信用社,实质上是自己监管自己。这一制度明显的不合理,因此围绕多种产权选择,农信社开展了新一轮改革。2、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一改革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开展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核心力量,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在金融效劳“三农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随着对农村经济的开展,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企业规模化扩张,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信用社原有体制和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农村金融效劳的需要,改革农村信用社,促进其进一步开展壮大,更得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开展

11、,是农村经济深化改革开展的必然要求。(二改革有利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存在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了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经营观念落后,严重束缚了农村信用社的开展。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明确出资人的产权和权责分配,彻底解决好“谁出资、谁管理、谁负责问题,形成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三权别离、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法人治理结构,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开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确保农村信用社健康快速开展。三改革有利于化解历史包袱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代管关系时,被动接收了大量的风险贷款,以及合并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时带入的不良贷款,农

12、村信用社在不良资产和政策性包袱的重压下,经营管理困难,长期亏损。只有进行改革,通过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创新,通过改制或者是溢价发行股票、用溢价局部冲销不良贷款,以及央行专项票据臵换、减免税等方式来消化历史包袱,激发农村信用社的活力,提升效劳能力,改善经营状况,提高风险抵御和综合竞争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面貌。四改革有利于增强资本实力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股权人数多、入股金额小、缺乏有条件的法人股东和战略投资者。一方面各农村信用社进行了屡次增资扩股,股权设置和股本金结构不断优化。但由于股权分散导致股东会的先天缺陷,使得农村信用社难以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制衡的有效机制,造成农村信用社的法

13、人治理结构难以完善。三、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对村的影响 1、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为村经济开展提供了金融支持村是重要农产品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任务比拟繁重,农业投入的资金需求也十分庞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该村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效劳水平,促进了全村经济的开展。近几年来,人行村分行在加强和引导农村金融投入和效劳方面积极主动,先后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HB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在金融支农工作上稳健开展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鼓励引导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业务领域创新效劳品种、加大投入,为农村经济开展提供了有效

14、的金融支持。具体如下: 一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为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全省共发行央行票据76.8亿元,用于购置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和历年亏损挂账。到2008年6月末,全省共有62家联社经人民银行考核批准兑付专项票据,兑付金额47.5亿元。为壮大农村信用社支农实力,2005至2007年,人民银行分行向全省农村信用社分别发放支农再贷款余额16.2亿元、6.4亿元、3.4亿元,2008年1至6月又累放23.3亿元。针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及流动性状况,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准备金率实行差异调整,在全省84家农信社中,63家社存款准备金率为11%,19家社为14.5%,2家社为15.5%,分别低于其他

15、各金融机构5.5个、2个和1个百分点,为全省农信社腾出可用资金约55亿元。 二是金融支农资金持续增长。2005至2007年,全省县域贷款分别增加71.6亿元、100.3亿元和201.5亿元,今年上半年,县域贷款增加额到达139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增加额的70%。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从2001年开始在全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005年以来推行农户大额信用贷款,根本解决了农民生产和生活方面的贷款需求。截止今年8月末,全省共有224万户农户得到农信社信贷支持,比2004年底增加36万户;农信社农户贷款余额到达292亿元,比2004年底增加133亿元。 三是金融支农领域逐步拓宽。结合农村经济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和需求热点,金融机构通过产品创新不断延伸效劳领域,提高农村金融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农业银行以农户为重点,以惠农卡为载体,以农户小额贷款为推手,以农业产业化企业为纽带,以村镇银行为补充,主动延伸金融效劳触角,全力推进“三农效劳工作。农业开展银行从传统的粮棉油收购业务拓展到农业根底设施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和水电、沼气等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支持江河湖泊周边环境改造、污水和垃圾处理、村镇人居环境改造等。国家开发银行HB省分行以市场建设和融资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