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160中学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3683172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第160中学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160中学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160中学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160中学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160中学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第160中学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第160中学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分析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不可供呼吸,故可用

2、做粮食瓜果的保护气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变色等现象,则有发光、变色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2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A红磷和木炭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所以也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所以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C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燃烧生成有黑色固体B铁丝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B加入肥

3、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硬水C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以变成软水D软水一.定是纯净物5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5.62g蔗糖B用10mL量筒量取4.82mL水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CO2和N2D加热区分NaCl和NH4HCO3 粉末6下列做法不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理念的是()A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B工业上使用中水以节约水资源C将废旧塑料焚烧以减少白色污染D用电动公交车代替燃油公交车7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B CDA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D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8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原子的数目 分子的数目

4、 元素的种类 物质的质量总和 物质的种类 物质的体积 物质的状态ABCD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B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是物理变化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10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A大于6mLB小于6mLC等于6mLD以上都不对11下图是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X是金属元素BY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CX和Y形成化合物的

5、化学式为MgCl2DX和Y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很相似1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牛奶B液氧C矿泉水D加碘盐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用Y形管或Y形导管完成以下实验。(1)图1中Y形管左侧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右侧管中加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_,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_。(2)图2中Y形导管平放于桌面,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结论_。(3)若把Y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3),a管位于上方,b管位于下方,两石蕊试纸均湿润,可观察到b管中试纸变色比a管明显,原因_。14某兴趣小组用以下改装后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呼出气体与吸入

6、空气中CO2含量比较”,实验的目的“在同一环境中比较空气中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不同”。实验步骤及现象:步骤1:如图所示,取一集气瓶,内装少量澄清石灰水,再连接带有导气管的双孔塞,一支导气管伸入瓶底,一支刚露出瓶塞即可。步骤2:从a端吸气,观察现象:澄清石灰水_现象;从b端往集气瓶内吹气,观察到的现象:澄清石灰水_。此改装实验的优点和结论:比较空气中二氧化碳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在同一环境中吸气、呼气,对比效果_(填“明显”或“不明显”)。此操作不仅可以比较出空气中二氧化碳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亦可同时证明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不是_中的二氧化碳,而是呼出气体中

7、的二氧化碳,进而说明人体呼吸的代谢产物有大量_。让学生了解多用瓶的使用原理,开拓学生创新的思维。15程伟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问:(1)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 。(2)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之一_。(3)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若要制取纯水,还需采用的净化方法是_。16某同学在进行碳酸钠与酸反应的实验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把盐酸溶液逐滴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开始没有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才有气体产生。查阅资料得知,碳酸钠与盐酸溶液存在两个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N

8、aHCO3+HClNaCl+H2O+CO2他又进行了以下实验: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并测得pH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乙所示。他们将图甲和图乙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1)结合图象分析,当把盐酸溶液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开始没有气体产生的原因是_。(2)图甲b点的溶质为_(写化学式)。(3)在本实验中加入足量的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_。A 碳酸氢钠多 B 碳酸钠多 C 两者一样多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如图是某种品牌的补钙

9、药品的部分说明书。请回答下列问题:(1)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2)若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 g,则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3)如果按用量服用,通过服用此钙片,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是多少?_18实验室要制取4.8克氧气,至少需分解_克高锰酸钾?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如图所示,电子秤上的量筒中盛有蒸馏水,放置一段时间后,示数变小,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A.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选项错误;B. H2O和H2O2

10、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选项错误;C.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不可供呼吸,故可用做粮食瓜果的保护气,选项正确;D.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变色等现象,但有发光、变色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在通电后发光、放热,但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决定物质化学性质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2、A【解析】A、 红磷和木炭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由于木炭在空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的气压不降低,水不能倒流,不可以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符合题意; B、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所以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推理正确,不符合题意

11、;C、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推理正确,不符合题意;D、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是相同的,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故推理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可燃物的要求是足量且燃烧产物是固体;在空气中就能燃烧且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3、D【解析】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错误;B、铁丝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需要点燃才能燃烧,如果是常温下则无法燃烧,错误;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正确。故选D。4、A【解析】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符合题意;B、加入

12、肥皂水,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不符合题意;C、活性炭不能使硬水软化,不符合题意;D、软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但不一定是纯净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5、D【解析】A、托盘天平能够精确到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5.62g蔗糖,故A错误;B、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不能用10mL量筒量取4.82mL水,故B错误;C、氮气、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种气体中,木条都熄灭,现象相同,不能检验,故C错误;D、加热时,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碳酸氢铵,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D。6、C【解析】A、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3、,故正确。B工业上充分利用中水以节约水资源,故正确;C、将废旧塑料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故错误;D、用电动公交车代替燃油公交车,可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故正确;故选C。7、B【解析】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随着燃烧的进行,硫的质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与图像相符,A故正确;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锰元素的质量在化学反应不变,所以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加,当反应完毕后,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为一定值,而不是一直不变,与图像不符,故B错误;C、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会生成氧气,反应开始固体中存在二氧化锰,

14、质量分数不为零,随着时间的进行,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二氧化锰质量在化学反应中质量不变,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反应完毕后,质量分数不再改变,与图像相符,故C正确;D、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随着反应的发生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直至反应结束,质量不再改变,与图像相符,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8、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据此解答。【详解】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