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说课稿.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367950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说课稿.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09页例2的一节课,本课是利用天平的原理,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这个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学情分析等量代换的思想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而它又是一个非常抽象、非常难以理解的内容,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相关经验但比较浅显。二.说教法学法本课教学以“体验等量关系”、“建构模

2、型、形成数学思想方法”、“运用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三大版块为教学主线,体现了教师的“引”到“放”直至“创”的过程。通过“师生、生生的多元互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思考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注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认识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学会根据已知信息寻找事物间的等量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猜想、分析等过程,从中认识到“换”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的,并能找出规则解决生活中和简单问题。(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初步体验代换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现实价值,并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感受用

3、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四.说教学重难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代数知识做准备。五.说媒体运用理解、接受并运用等量代换思想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等量代换的过程,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并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当中。从而解决了有些孩子仅凭直觉作出判断,脱离实物或直观图就完全失去了方向的问题。六.说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为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我以同学们喜欢的动画形式引入,(动画1)播放曹冲秤象的课件。在学生看完这个动画后谈话,曹冲解决

4、称象的的问题实际是应用了数学中的一种思想方法,是什么思想呢,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曹冲称象应用的是什么数学思想?”这一问题将学生带入到了有意义的、思维含量高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二)构建模型,探究新知1出示例2主题图(图片1)并引导学生观察:小明、小红分别在水果摊里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接着引导学生先弄明白第1个和第2个天平的含义:通过天平你知道了什么?能否解答小红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这样引导是为了让学生更细致地去认识、观察天平,感知、体验等量关系,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等量,只有先了解“等”才能学习后面的“换”。为解决例2这个问题作铺垫。通过以下三步,突破难点,帮

5、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1)牛刀小试-小组内动手摆一摆,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构建模型。(视频1、2)设计意图:正是在这样的摆一摆、换一换、算一算的数学活动中,学生感悟到“等”是“换”的必要条件。学生在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初步构建了模型,感悟到等量是如何进行代换的(2)曲径通幽-观看课件演示过程,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动画2)设计意图:随着学生对“等量代换”问题的直观感知,隐藏在直观感知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会逐渐显现出来,在这样一个“朦朦胧胧”、“似有所悟”的关键时刻,作为教师就应抓住知识的发展点,进行及时地启发与引导,直至产生顿悟。(3)拂尘见金-提炼等式,使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方法。(视频3)设计意

6、图:学生对“等量代换”这一问题的建模需要有一个不断渗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积累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做一个“过程”的加强者和引导者,去“敲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敲打”过程中,积累、感悟、直到学会应用。 (三)巩固内化,拓展提升适当的教学高度和教学深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扩充,将书中一个例题和几个孤零零的习题进行了巧妙重组,设置了三个练习情境,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方法,提升逻辑思维的能力。(1)我能行。(图片2)肯德基店为了庆祝六一,进行了促销活动,一个汉堡换2对鸡翅,一对鸡翅换3个圣代,两个

7、汉堡可以换几个圣代?(学生直接抢答)让学生重点说出换的过程(动画3),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2)挑战自我。(图片3)用天平可以准确的称出物体的重量,那么,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比较出物体间的重量。出示:两只鸭和一只鹅在玩翘翘板左边两只鸭 右边一只鹅(平衡)左边四只鸡 右边两只鹅(重些)1只鸡和1只鸭,谁重些?这是等量代换思想的一种变式练习。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比较困难,引导学生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比较。(3)题目大变脸。(图片4) =91 + =63 + =46= ?= ?= ?这道题属于课后*题,有一定的难度,直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很困难,可以先把三个

8、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X(+)=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四)小结回顾,突出重点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们对自己今天的收获满意吗?(五)布置作业, 课堂延伸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在古代,人们不是用钱来买物品的,而是用物品来换物品,你能帮帮这个老爷爷吗?(图片5)用4个番薯可以换2棵大白菜。用8棵大白菜可以换2斤米。用2只鸡可以换10斤米。老爷爷:我今天带了一只鸡,可以换些什么呢?(图片6)七.说教学反思等量代换的理论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需要形象直观的演示来帮助学生构建模型,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给数学教学灌输了新的动力,在

9、本课教学中,电化媒体为学生们提供了形象的直观演示,在学生形成表象的过程中起到了使学生顿悟的作用。学生不仅轻松地的学会了数学知识,还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很好地实现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117-118页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重、难点】:理解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

10、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创设情境同学们,农村小学学生也有了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大家为他们高兴吗?接下来还要绿化美化新校园,我想请你们帮助我校总务主任参谋一下。(课件2出示招聘启事)2、师:尽管大家这么高的兴趣,但是设计方案涉及植树问题,那么我们必须了解植树问题的相关数量的概念及其关系。(课件3出示相关内容) 师:要想设计出合理的方案,我们就要学会植树问题的相关计算。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3、出示问题。(课件4出示问题):学校准备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师:今天我们一起去解决数学中的植树问题

11、,愿意吗?二、解决问题,寻找规律。1、理解信息。请看题,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从以下几点理解题意什么是“一边植树”?能解释一下“两端要种”吗?(板书:两端要种)追问:与“两边要种”意思一样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生:就是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师:两棵树之间的一段距离,我们也可以看作一个间隔。2、猜想。师:如果这条路的一边用一条线段来表示,请你口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呢?(20棵或21棵)你们都是怎么想得?听起来,好像都挺有道理,到底哪个答案是对的?大家能用更加直观的方法画图来验证自己的答案吗?3、化繁为简.化繁为简师:我这里有一简单问题,请相邻座位的同学合作讨论,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完成“在

12、场1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都要植),每5米一棵,要植多少棵?”教师提示:注意间隔数与棵树(课件5前部分题目) 学生动手尝试,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小结(大部分同学完成的很好),请大家看是这样吗?(课件5逐一出示直观图)师:间隔长度是几米?有几段间隔?种了几棵数?间隔段数只有2段,为什么可以种3棵树呢?(课件5逐一显示间隔、棵树)师:从上面简单例子入手,你们发现间隔的段数和棵数到底有会什么关系吗?(指名回答)(3)举例验证。师:一个事例还不能说明植树问题的规律,我们还需要别的例子。现在我们来独立完成另一问题“在20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都要植),每4米植一棵,要植多

13、少棵?”(课件6出示题目)学生独立研究。(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4)学生汇报探究结果后,教师逐一出示课件6,你们是这样吗?(5)大家再纸上画一条线段,在上面画10个点(含两个端点),看看有几个间隔?(6)通过画图我们找出了间隔段数和棵数,现在请你静静地观察表格,你们有什么发现?(同学之间讨论交流)(出示课件7)生:全长间隔长度=间隔段数 间隔段数1=棵数(出示课件8)师追问:也就是说要求一共要种几棵树,先要求出什么?(间隔数)(7)游戏:你问我答那也就是说,如果在一条路上有50个间隔的话,有多少棵树?100个间隔呢?400个间隔呢?1000个间隔呢? 反之,如果一条路上载了36棵树,有多

14、少个间隔?85棵树呢?100棵树呢?小结:看来这样的规律是普遍存在于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当中的。4、应用规律,解决原题。(课件9出示例1)师: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试着列出算式。(请学生板演,并说解题思路)师追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1呢?5、梳理方法。师: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遇到两端种的植树问题,是通过怎样的办法,最后成功解决的?生:师小结:当我们遇到一个不能直接解决的难题,像100米不好直接画图,怎么办?可以先给出一个猜想,要判断这个猜想对不对,可以 化繁为简用简单的例子验证,并且可以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然后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原来的问题。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15、以后我们还会经常用到它!三、联系生活,建构模型。同学们,像这种包含点数和间隔数的例子,不仅植树问题中有,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也有,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说不上来,老师顺势说明: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大家不好想,老师倒想出了几个:1、出示手,我们的手指有五个,手指和手指之间都有间隔,请观察这里有几个手指,几个间隔,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4个手指,有几个间隔?3个手指呢?2个手指呢?2、小游戏:任意选2个邻桌学生(喻为小树)起立,手拉手(间隔)问:有几棵小树几个间隔? 教师加入其中手拉手,问:现在有(2个间隔,3棵小树)再加一个学生,现在有继续往下说(今日的茁壮小苗日后定会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3、学生自由说生活中的例子。4、反馈后小结: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知道植树问题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手指的个数、楼层数、队伍中的人数,教室的灯和课桌、马路边的路灯、花盆等就相当于我们上面提到的树的棵数,而手指的间隔、梯子的架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等等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