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平面镜成像李远朴(有效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3675334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3平面镜成像李远朴(有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43平面镜成像李远朴(有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43平面镜成像李远朴(有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43平面镜成像李远朴(有效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43平面镜成像李远朴(有效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3平面镜成像李远朴(有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3平面镜成像李远朴(有效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凤台四中专业性有效教学设计方案年级学科八年级物理课 题4.3 平面镜成像时 间2014.11主讲教师李远朴教学课时1课时课 型常态课教学目标目标: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探究过程及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难点: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所选器材的作用,培养学生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有效导入 导入目标: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兴趣。导入方式:情境式、设问式。导入内容: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

2、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有效精讲精讲目标: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探究使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实质。培养学生体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精讲方式:对话式、实验式、对比式。精讲内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 (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

3、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学生分组实验以上把教材图2.31的演示实验再改为学生

4、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3.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平面镜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4.应用知识(1)身高1.6 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 m,他在镜中的像多高?像离镜多远?当他后退0.5 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2)人后退0.5 m时,像高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增加0.5 m.二、平面镜成像原理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睛,我们也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然后利用教材图4.32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边板画边讲授,进行解疑

5、:1.在黑板上画出平面镜,先给出一个发光点S.然后提问学生: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S能向四面八方发出无数条光线,射到平面镜的光线有无数条)2.让学生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3.老师提出启发问题: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并在图上画出一只眼睛。师生共同分析得:这两条反射光线不能相交.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1发出的.边讲边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

6、虚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S.三、虚像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图4.32随即指出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1叫虚像.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思考题:岸边的树木和房屋等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为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几点:平静的水面可看做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虚像.对物体上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由于树木和房屋上的各点与水平面距离不同,越接近水平的点,所成的像也距水面越近,所以各点组成的像从水面上看就是倒立的了。四、平面镜的应用1

7、.平面镜成像2.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1)讲一段故事:公元前215212年间,罗马人大举入侵希腊,派出一支船队,满载精兵,准备攻打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面临来势凶猛的强敌,阿基米德求见国王,献出破敌妙计,他动员全乡的妇女和守城的人在海岸边列队.每人各执一面平面镜,把太阳光集中向罗马战船反射,不一会,罗马战船上的士兵被照得头晕目眩,丧失战斗力被迫而退.阿基米德利用平面镜把光反射的原理,击退了敌人,拯救了他的家乡.(2)教师画一个潜望镜示意图,如图甲所示 图甲 潜望镜图乙 潜水艇上的潜望镜如图甲那样在筒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块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这样就做成最简单的潜望镜

8、。五、凸面镜和凹面镜1.球面镜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2.球面镜的分类a.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凹面镜.b.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凸面镜.3.凹面镜的性质及作用a.凹面镜的性质b.凹面镜的应用有效精练精练目标:通过对中考习题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与掌握。精练方式:拓展式、现场情境式、比较式。精练内容:1.(2012黄石)一个半径为5m的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和地面相平,在池中心正上方离水面3m高处吊着一盏灯,一个人站在岸边,他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为1.8m,则他要看到灯在水中所成的像,人到岸边的距离不能超过( )A.1mB.2mC.3mD.4m2.(2012

9、南充)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A.1.5m B. 2.0m C. 2.5m D. 3.0m3.(2012山西)小伟用如图甲所示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1)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2)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进,移去蜡烛B,在原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像。(3)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下一步应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才能得出实验结论。4. (2012眉山)小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

10、,烛焰高8cm,小成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1)B蜡烛的烛焰高_ cm;(2)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小成最好在 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3)小成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 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4)小成以5cm/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_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有效小结和作业设计小结:师生共同小结:一、平面镜成像1.特点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2.原理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像.二、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三、球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布置课外作业:1、“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52、基础训练、校本作业教学后记本节课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段,有力的降低了教学中的难点,突出了重点,教学效果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