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分类与特点完成稿.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367466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实验分类与特点完成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生物实验分类与特点完成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生物实验分类与特点完成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实验分类与特点完成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实验分类与特点完成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然而现实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对实验不够重视, 直接表现在学生上实验课不积极、缺课,对实验应付了事, 甚至拼凑数据、互相抄袭, 在实验过程中缺乏对科学思想和实验方法的思考。为了使学生通过自己实验或演示实验,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 进一步加深对分析化学理性高中生物实验的认识,正确熟练地掌握实验基本操作,较系统的学习实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并掌握典型的实验方法;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忍不拔的科学品质。并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

2、方面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实验的分类和特点从实验的方式和手段来分析,新教材中的实验主要包括观察、生理生化分析、模拟探究和调查4种类型。(一)、观察 科学研究中的观察包括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指凭借人的感官直接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和描述,一般只能得到有关研究对象的比较粗糙的感性材料,难以精确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间接观察是指利用科学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对客观事物进行考察,由于使用仪器和测量工具,大大扩大了观察的范围,提高了对细小事物的分辨能力。新教材中的实验,基本上都属于间接观察,这是区别于初中生物实验的一个显著特点。首先,应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观察的重点。设置课本实验的目

3、的在与实现某一学习目的,实验目的决定了实验观察的重点。只有明确重点观察的内容,抓住本质的现象,才能有效地观察,有效地学习。例如,对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首先要明确是通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形态结构和染色体变化的特点,来认识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然后要选择适当的观察对象,即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旺盛期的、细胞的形态结构容易观察的生物组织;还必须使用高倍显微镜,最后要对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和分析,这样才能对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形成明确的认识。其次,明确观察的要素和程序,全面、有序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对于实验,特别是一些过于复杂的实验,往往存在多个实验观察的要素,实验过程中必须

4、全面、有序地进行观察,才能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从而深入、全面地掌握生物学知识。最后要求协调多种感觉器官。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不仅仅依靠眼睛观察来完成。在很多实验中,还需要借助手、鼻等感官。 (二)、生理或生化分析 生理分析实验是指对生物的生理现象进行分析的实验。生化分析实验是指对生物组织或细胞中的物质进行化学分析或鉴定的实验。从实验目的的来看,这些实验可以分为判决实验和析因实验两类。前者主要解决“是不是”或“是什么”的问题,如“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后者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即探究引起某种现象的原因或影响因素,如“植物激素与向性”。从实验方法来看,这些实验又可以分为定性

5、实验和定量实验两类。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精确的测量数据。新教材中的实验偏重于定性分析实验,这是考虑到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以及现行中学的教学条件等因素而决定的。笔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并就实验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可以从取材、药品与试剂、步骤及操作、显微镜的使用四个方面对实验进行分析的方法。第一步:取材分析正确取材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取材不正确而引起的,因而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考虑取材是否正确。例如,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以下简称“实验一”)中,准确切取洋葱根尖生长点部位,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一些学生制成的装片中往往看不到或

6、看到很少的分裂相细胞,就是因为切取部位正确导致的,即没有选准根尖的生长点部位。第二步:药品与试剂分析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正确结果的重要因素,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关于量的问题。有些实验对药品与试剂的量有一定的要求,如实验四中,丙酮、层析液的量就要按规定使用:提取叶片中的色素,用丙酮是适中的,若丙酮过多,会使色素浓度降低,减少滤纸条上色素的量,使分离效果不明显;若丙酮少了,色素提取又不充分。色素分离时,向烧杯中例入层析液时,其量的标准是液面不能超过(距烧杯底),否则将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色素就迅速溶解到层析液中去了,结果在滤纸条上得不到相应的色素分离图谱。关天浓度问题。实

7、验中,规定的浓度,都是人们经过多次试验后,认为最适合的。实验员在实验前配制药品与试剂时,浓度要配准,否则将会影响学生实验。如蔗糖溶液浓度较高时(高于),会使细胞因发生强烈质壁分离而失水过多,细胞死亡,不能复原。第三步:步骤及操作分析步骤及操作是否正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故应重点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漏做某个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不能少,如实验一中,根尖用盐酸解离后,若不经漂洗直接染色,则染色效果极差。操作方法错误。在具体操作某个步骤时,没有按规定的操作方法做,肯定会影响实验结果。如临时装片制作时,有的学生将盖玻片直接放在清水滴上,这样制成的装片中,气泡较多,严重影响观察。操作不严格。如解

8、离、染色时间不够,漂洗的时间或次数不足。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未将清水滴中卷起的表皮平展开来。(三)、模拟探究 新教材中的某些实验,并不要求学生使用真正的生物材料和仪器设备来进行,而是要求学生用替代的材料或手段来模拟,从中领悟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加深对有关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人教版共安排了4个建模内容:所属模块所属章节模型建构内容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三节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遗传与变异第二章第一节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遗传与变异第三章第二节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二节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模拟探究要注意按如下程序:1.熟悉所构建对象的结构组成和空间构象,如制作真核细

9、胞三维结构模型,先要对细胞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要了解。2.选取合适的构建材料,选材的原则:相仿、方便、实用、简易、醒目易识记。如用硬纸壳作“细胞壁”;塑料薄膜作“细胞膜”;橡皮泥制作各种细胞器;小药丸作“核糖体”;小白气球作“液泡”等。3.确定适当的模型及构件的比例和大小。如述模型中核糖体最小;溶酶体直径为0.2-0.8微米;线粒体直径为0.5-1微米,长度为2-3微米;中心粒直径为0.2-0.4微米;细胞核直径为5-10微米。4.制作模型的构件。5.构件的组装。6.对照复查,微调完善。虽然建模内容不多,但只要把过程落实好,学生在边做的时候边领悟,经过这样的一个动手过程,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

10、掌握探索生物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提高探究能力,形成正确对待问题的观点与态度。(四)、调查 新大纲中安排的调查项目有4个:遗传与变异第五章第三节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第一节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稳态与环境第五章第二节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这些调查项目体现了生物教学联系人类社会实际、自然实际和环境保护实际的特点。调查的方法包括根据调查目的选择调查对象,随机取样,整理和分析调查数据等。二、实验与相应知识性教学内容的关系新教材中的实验项目是紧密结合知识性教学内容安排的。根据实验内容与相应知识性教学内容的关系,有些实验需要在讲授有关的概念和原理之后进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有关知识,为验证性实验,如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等;有些实验可以安排在讲授有关的概念和原理之前进行,让学生通过实验去主动探究,为探索性实验,如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实验等。新教材中的探索性实验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提供方法步骤的实验,另一类是不提供方法步骤,让学生自行设计并进行的实验。在教学过程中,验证性实验与探索性实验的划分并不绝对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