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儿》 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367424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儿》 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枣儿》 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枣儿》 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枣儿》 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枣儿》 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枣儿》 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儿》 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枣儿 教学设计毕节八中:薛朝怀教材分析枣儿是一个话剧小品,它是新时期戏剧百花园中一朵盛开的小花。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全剧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它的象征性。因此,教读这个话剧小品,重在领悟剧本中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感情,理解作品蕴含的象征意义,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理解作品的主题从而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能力目标 1,熟悉剧情,领悟剧本中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感情。 2揣摩情节

2、、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德育目标: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渗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法制目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学重点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及主题教学难点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教学方法 1角色演读法 2合作探究讨论法 3延伸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文本,把握剧情,分角色演读课文片

3、段;合作探究,把握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层探究,领悟作品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作品的主题;延伸拓展,联系现实,关注身边孤独的人群。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导入课堂,营造气氛。1.这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反映出了走与留,发展与落后之间的矛盾冲突:母亲为改善家境,必须外出赚钱,孩子和老人被迫留守家园,遭受离别与孤独之苦。他不是个例,而是当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上世纪90年代末,农村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城乡相差距极大。青壮年为改善生活,不得不外出打工。这不,孙鸿先生就专门为此写了话剧小品枣儿,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枣儿。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吧!展示课题:19.枣儿

4、 孙鸿2.话剧小品元素: 人物、场景、台词、舞台提示、剧情、尖锐的矛盾冲突夺宝开始:(每题1分)活动一、 文本对话,把握剧情,认识人物,体会情感 1. 预习检测,概括剧情: 全剧运用 象征 手法,围绕着“枣儿 ”展开情节,描写了 老人 和 孩子 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 儿子枣儿 ,男孩对父亲 的深切思念;反映了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全剧出场的人物有 老人 和 男孩 。剧中还有两个未出场的人物,他们是 枣儿叔叔 和 男孩父亲 。 师:老人在等待他的枣儿回来吃家乡的枣;男孩期盼爹回来,吃留给爹的枣。他们使劲喊,娃不答应,爹也不答应。数不清的枣儿,爹喊自己的娃来吃,别人的娃却来了;娃喊

5、自己的爹吃,身边却只是别人的爹。他们孤独寂寞,缺少应有的亲情陪伴。2.角色朗读扮演,认识 形象,体会情感。分角色朗读高潮片段:一人读男孩话,一人读老人话 ,一人舞台提示,背景童谣配音,结尾童谣全班读,播放童声呼喊视频。 幕启。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树下坐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幕后传来童谣:背景童谣配音“枣儿甜,枣儿香要吃枣儿喊爹娘;爹娘给个竹竿竿,打下枣儿一片片;爹不吃,娘不吃,留给娃娃过年吃。” 男 孩:爷爷,你为啥把枣子放在匾子里晒了又晒?老人:我等儿子回来。枣儿回来了,就喜欢一边嚼枣儿,一边听我讲故事 .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播放

6、童声呼喊视频3.分组完成任务: 每两组完成一个人物分析:说说对文中老人、小孩、枣儿叔叔及男孩父亲形象(三组)的认识。 我从文中 “ ” 看出 老人/男孩/枣儿叔叔/男孩父亲是一个 的人,他是 一类人的代表。明确:老人形象:我从台词“我等儿子回来,枣儿回来了,就喜欢一边较枣儿,一边听我讲故事”看出老人是一个满怀亲情,富有爱心,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的农民; 从舞台提示“老人沉默不语”看出他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他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老迈,儿子离乡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从“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和“这地上的,扁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看出老人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面对生活

7、的变化不失爱心。剧中的老人首先是老一辈的农民形象,他是具有更普遍意义的老一代的空巢老人形象。男孩形象:我从台词“我要回去等我爹”看出男孩思念父亲;“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了一颗枣儿给我爹”看出男孩喜爱心疼自己的父亲,孝顺懂事;从“我爹带回巧克力,我给你吃”看出男孩儿童纯真可爱 。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也是留守儿童的代表。老人的儿子形象:我从“爷爷,你为啥把枣儿晒了又晒?”中看出枣儿叔叔已经很久没回家了,他在改革开放浪潮中,为改善处境,不得不背井离乡远离亲人的进城务工农民工的代表。男孩的父亲形象:我从“我爹不会回来了”“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新家”看出男孩父亲是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

8、而另成新家、丢失传统、情感迷失的部分青年。他是当代陈世美 的代表。 这四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以小见大)活动二:分析冲突,理解主题, “三渗”教育 (传统文化、德育及法制教育。话剧是一种以矛盾冲突来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舞台艺术。 可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话剧。正是有了一对对矛盾冲突,话剧才精彩耐看。1.小组讨论枣儿这出戏剧,有几对矛盾冲突?矛盾的双方、矛盾的焦点各是什么? 分享明确:老人的等待 儿子的不归男孩的期盼 父亲的冷落(等待与不归、发展落后与城市进步之间的矛盾。)男孩的“走” 老人的“留”(盼亲情,需陪伴)男孩要爹不要枣儿 (渴望亲情) 吃枣儿还是吃巧克力 播

9、放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视频老人等孩子,孩子呼唤爸爸妈妈让人揪心!其实大家呼唤的是一份真正的亲情,是对过往生活、是对故乡、对精神家园、对传统的呼唤冲突本质 开拓生活 矛盾 家园之恋 现代生活方式矛盾传统生活方式 “巧克力”和“枣儿”分别象征什么样的生活?“巧克力”:现代生活的象征。2. “枣儿”的作用及其象征意义明确:枣儿是小品的标题,同时贯穿全剧,老人和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枣儿”中融入了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所以枣儿是亲情、故乡、过往生活、传统文化、精神家园的象征。(板书) 小小的枣儿折射出大大的社会现实:(1) 现代化进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状况。(2) 社会

10、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以小见大) 男 孩: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 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 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老人和男孩在呼唤什么?(亲情)3首尾出现的童谣,说一说它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1)课文首尾呼应, 剧本结构严谨性。 (2) 表达了 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 (3)开头使用童谣,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 饱含亲情和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4)结尾由幕后换为前台,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呼应开头,强化剧中情境和内容,深化全剧思想感情:面对所有人,发出深情呼喊,表达真心的企盼 。 4.学生辩论:四组对四组,一组

11、当评论出门的人,该不该回来?开拓生活 矛盾 家园之恋 现代生活方式矛盾传统生活方式正方:我方认为出门在外的人应该回来。未成年的孩子需要父爱母爱,需要父母的陪伴、引导和教育,教育孩子的时间一旦错过就无法弥补,一旦成为不良少年,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麻烦;中华传统美德曾说“父母在,不远游,父母老了也需要晚辈的照料和陪伴,同时这些也是为人父母和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反方:我方不认同这方的观点,我方认为出门在外的人不应该回来。正是因为中年一代对孩子有抚养的义务,对老人有赡养的义务,而这个义务首先就要保证他们物质上的不匮乏。农村经济落后,如果中年人固守家园,只能让孩子和老人遭受贫穷,永远地落后,自己也

12、不能实现自我价值。城里相对要发达一些,机会也要多一些,也更能够创造出财富,好让家人生活上会过得更好一些,也更能够体现自我价值。不回来,正是背负着亲情与责任前行。我们现在不是在提倡实现中国梦吗?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努力地实现自我价值,这个社会才会越来越美好,我们的中国梦也才能够真正成为现实。如果固守家园,那只能是永远的落后,不能前进。所以我方认为出门在外的人不应该回来。正方:可是物质上的满足,并不能带来精神上的富足。文中的老人和男孩,他们是多么的孤单寂寞缺失亲情。亲情是不能够用金钱来衡量的。孩子一旦学坏,你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来;老人一旦已经走了,你就再无法尽孝。拿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何况

13、,城市套路太深。有一部分人,比如说文中男孩的父亲就情感迷失了,丢失自我了,背叛家人了。所以我方认为他们应该回来。反方:人的需求,首先是物质的,然后才是精神的。出门在外的人那么辛苦地打拼,就是首先要提升家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其次,只有有更多的钱,孩子才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成长环境,也才能给老人更好的生活的环境。你所说的孩子学坏和情感迷失,只是一个案个例而已,它并不能代表全部,我们并不能因为个别的人学坏就否定了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这个规律。我们今天习总书记还提倡要全球一体化,要实行全面的改革开放呢?如果一直都固守家园,封闭自我,我们又怎能进步呢?所以我方认为出门在外的人不该回来。时光一去不复返

14、,只怕我们追寻到了巧克力再来寻找亲情的时候,子欲而亲不待,很多亲情已无法找回。伏尔泰说,对于亚当来说,天堂就是他的家;对于亚当的后裔来说,家就是他们的天堂。不管是回去还是继续远行,唯一不变的是我们要把亲情随身携带,尊老爱幼,携爱前行!但是有人却把亲情给丢了,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文中老人和孩子及男孩儿母亲都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老人、儿童和妇女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我们应该关爱他们。为此,我国有专门的法律为他们保驾护航。你知道的有哪些相关法律?明确相关法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章第十四条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现实生活中很

15、多子女以为只要给老人钱,让老人生活就可以了,但这里边应该还包含另外一个义务是精神上的慰藉,应该经常给老人打电话,时常回家看看等等。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45条规定,对重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8条的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播放常回家看看视频呼吁常回家看看!活动三、社会实践,锦囊妙计,圆梦中国。1.个人为本话剧写简短的评论。 2.小组合作,做一个社会调查实践:如何改善家乡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现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