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单元检测.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3669523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单元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物理单元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物理单元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物理单元检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物理单元检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单元检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单元检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物理单元自测卷(一)第十一章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1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是由带 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 组成.2一个苹果的质量是162g,合 kg;若这个苹果的体积是180cm3,则该苹果的密度为 g/cm3.3小林同学用天测量一铜块的质量,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他用调节好的天平正确测量铜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用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铜块的质量是 g.第4题图第3题图4经过两年半的紧张建设,被誉为贵阳“鸟巢”的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场贵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宛如一顶桂冠

2、戴在了金阳新区,如图所示.据悉,该场馆建设运用了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会场东西两侧总质量达9800吨的钢罩棚由1330根异型钢构件支撑,这些构件应选用硬度较 的材料;为不至使罩棚过重,则外壳应选用密度较 的材料(均选填“大”或“小”).5一铝块的体积为20cm3,密度为2.7103kg/m3,则这铝块的质量是 g,若将该铝块切去体积的1/3,则剩余铝块的密度变为 g/cm3.6质量为450g的水结冰后,其体积 (填“变大”或“变小”),冰的体积为 m3. ()7小明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由图线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 = ;用甲、乙两种不

3、同的物质做成质量相同的实心球,则它们的体积之比= .8小明想测量植物油的密度,他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植物油的总质量如图所示,然后将烧杯中的植物油倒一些到量筒中.测出其体积为20mL,再测出烧杯和剩下的植物油的质量为17.4g,则该植物油的密度为 g/cm3.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如果小明忘记将游码调回零刻度线,则他测量的质量将比真实值 .二、选择题(共20分,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3、14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9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g的物体

4、最可能的是( )A一个乒乓球B一只母鸡C一张桌子D一头牛10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如果真的把铁棒放在石头上磨,这一过程中它的密度与其体积和质量的关系是( ) A其密度因体积的减小而增大B其密度不可以再用其质量与体积之比来测算出来C其密度因质量的减小而减小D其质量与体积之比不变11工人师傅根据用料需要,把一块钢板切割成大小不同的两,则切割后的这两块钢板( ) A质量相等 B密度相等C体积相等 D长度相等12人类在新材料探索的道路上总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就是新材料探索的重要成果,该物质的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且能承受1400的高温度,而密度只有3kg/m3

5、.已知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7.8103kg/m3)制造,耗钢130吨;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需“气凝胶”质量为( ) A0.05吨B0.26吨 C2.6吨 D50吨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宙中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是太阳系中的一员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C把铜块从10加热到100时,铜块的质量将变小D给足球打气时,球内气体的质量增大,球内气体的密度也增大14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植物油的密度,下列四个步骤中需要做的是( ) A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B将植物油倒入烧杯中并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m1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油的体积

6、VD用天平测出倒掉油后的烧杯质量m2三、计算题(共24分,每小题8分)15小明的妈妈从商场中买了一件实心工艺品,上面标有“纯金”二字,小明想鉴定一下此件工艺品的标签是否属实,他测得工艺品的质量为100g,体积为6cm3,请你根据小明所测得的数据帮助他判断一下,此工艺品是否是纯金制成的.(=19.3103kg/m3)16一辆油罐车中装了50m3的石油,小李想测出石油的密度,便可求出罐中油的质量,于是便进行了实验:取出样品30mL,测得质量为24.6g.求:(1)石油的密度;(2)油罐车一所装石油的质量是多少kg?材料17我国约有4亿多人需佩戴近视或远视眼镜,组成眼镜主要材料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技

7、术指标树脂镜片玻璃镜片铜合金钛合金透光量92%91%密度(kg/m3)1.31032.51038.01034.5103性能较耐磨损耐磨损较耐腐蚀耐腐蚀(1)求一块体积为4cm3的玻璃镜片的质量.(2)如果一副铜合金镜框的质量为20g,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求这副钛合金框的质量.四、实验题(共16分,每小题8分)18小明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天平指针出现如图甲所示情况.(1)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华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华所说的两个错误是: ; .(3)小明听取得小

8、华的建议,重新进行操作,在称量过程中,又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情况,应 .(4)天平再次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那么小明所称量物体的质量是 g.19小明同学想知道自己每天所喝牛奶的密度,从而了解其产品的质量,于是他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测量.方法一:(1)利用平衡螺母调整天平时,发现分度盘的指针如图甲所示,这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这个调整过程实质是调整横梁重心的位置,使横梁的 通过支点.(2)小明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20g后,把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乙所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是 mL.测量烧杯和杯中剩余牛奶的总质量时,

9、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这时天平所称的质量是 g,由此可算出该牛奶的密度为 kg/m3.方法二:(1)实验操作如下:A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B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C调整天平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D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且 E把与水体积相同的牛奶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请把步骤D中所缺少的内容补充完整.(2)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填字母).(3)牛奶密度的表达式: = .(已知水的密度为)五、探究题(共24分,每小题8分)20小林在实验室测盐水的密度时,最初测得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80g.图甲中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部分盐水倒量筒后,烧杯和剩

10、余盐水的质量及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盐水的体积,则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 g,体积为 cm3,盐水的密度为 kg/m3.(2)小林很想知道西瓜的密度有多大,就和妈妈去市场买回几个小西瓜,并用图乙中的物品以及足量的水和细绳进行了测量,他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请你补充完整.(1)用体重秤测出一个西瓜的质量m1;(2)将水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体重秤测出其质量m2;(3)将西瓜用细绳捆好后慢慢浸没在水中(没有水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然后将西瓜取出并 ,用体重秤测出此时它的质量m3.写出实验表格:m1/kgm2/kgm3/kgV/m3/(kg/m3)则西瓜密度的表达式 .(用符号表示)21小红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

11、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花岗岩的密度.(1)因花岗岩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则花岗岩的体积是 cm3.(2)用托盘天平已测得花岗岩的质量是195g,则花岗岩的密度是 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操作来称量花岗岩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这时应该 (用序号表示). A向左调平衡螺母B往右盘中加砝码 C从右盘中减砝码22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固态物质做实验,且甲、乙都是长方体形状.实验

12、时,他们用刻度尺和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实验序号质量(克)体积(厘米3)19102182032730实验序号质量(克)体积(厘米3)411105222063330表一 甲物质(固态) 表二 乙物质(固态)(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实验序号质量(克)体积(厘米3)10810111620122430实验序号质量(克)体积(厘米3)710108202093030(4)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又通过加热方式使甲、乙物质都变为液态,再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三、表四所示.表三 甲物质(液态) 表二 乙物质(液态)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三(或表二和表四)的数据及实验现象,可初步得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