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3666164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昌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宜昌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宜昌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宜昌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宜昌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宜昌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昌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宜昌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2题;共26分)1. (2分) (2017常州) 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 ) A . 3.15cmB . 3.150cmC . 2.15cmD . 2.150cm2. (2分) (2017丹阳模拟) 马斯克于2013年首次提出了超级高铁的计划他设想乘客坐在类似胶囊的“车厢”里,“车厢”在低压管道中被发射出去沿着空气轨道行驶,其速度最高可以达到约1200km/h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车厢”的速度可以达到1000m/sB . 材料中描述的1200km/h是指

2、“车厢”的平均速度C . 坐在“车厢”里面的乘客相对于自己的座位是静止的D . 在“车厢”加速启动阶段,面向前方的乘客由于惯性将向前倾3. (2分) 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路程之比为1:2,则时间之比为( )A . 3:1B . 1:3C . 4:3D . 3:44. (2分) (2018八上花山期末) 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 . 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m/sB . 02s内,小车处于静止

3、状态C . 2s5s内,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 . 5s7s内,小车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5. (2分) 对“0 dB”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0 dB说明物体不振动B . 0 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弱声C . 0 dB说明频率低于20 HzD . 说明频率高于20 000 Hz6. (2分) (2016八上安康期中) 区分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依据的是声音的( ) A . 音调B . 响度C . 音色D . 大小7. (2分) 下列各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 . 冬天出现的“雾凇”美景B . 加入牛奶杯中的冰块逐渐减小C . 冬天,虽然气温低于0,但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变

4、干D . 花盆中的潮湿泥土变干了8. (2分) (2017八上南京期中) 在一次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课中,五个实验小组分别报告了它们用温度测得的沸水的温度,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五个小组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B . 只要第2组的数据可以接受,其他四组的实验都失败了C . 只要第3、4组的数据可以接受,其他三组的实验都失败了D . 只要是真实测量的结果,且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过程正确,上述数据均可以接受9. (2分) 下列自然现象中的“水”物质,都表现为固态的是( )A . 雨、露B . 雪、雹 C . 霜、雾D . 冰、露10. (2分) (2017八上江苏

5、期中)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 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B .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C .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 . 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11. (3分)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 .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够传声C .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 . 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12. (3分) (2018八上南开期末) 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 图象,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B . 甲车做加速运动,乙车静止C . 甲、乙两车都以10ms匀速示动D . 甲、乙两车经过5s运动的路程都是10m二、 填空题 (共8题;共18分)13. (2分) 世界上重量最轻的固体金属材料可以放在蒲公英上面而不会压坏它的籽,这里说的“重量最轻”用确切的物理语言来说是指这种材料的_很小纳米材料是由纳米颗粒用特殊设备制造的,纳米是_单位(选填物理量的名称)14. (2分) 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这说明声可以传递_,人

7、们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_装置 15. (2分) (2016八上东港期中) 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小球每隔0.1s所处的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_球运动时间长,_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16. (1分) 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_叫机械运动 17. (3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8. (3分) (2016八上秦皇岛

8、期中) 现代社会已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控制噪声要从_、_、_这三个方面着手 19. (2分)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_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20. (3分) 如图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_分析如表提供的信息(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知道,温度计选用_作为测温物质,能测量的温度最低;温度计选用_ 作为测温物质,灵敏度最高三、 实验题 (共6题;共44

9、分)21. (6分) (2019株洲) 用一把刻度尺和一支弹簧测力计探究弹性细绳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定量关系。如图甲所示,A、B分别为处于原长的一根弹性细绳的左右两端,R1和R2是固定在细绳上的两个标识。现将A端固定,用弹簧测力计将B端沿着细绳所在直线向右拉,R1、R2和B三点位置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乙、丙、丁所示。已知细绳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1) 据甲图可知弹性细绳原长为_cm;乙图中测力计读数为_N。 (2)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细绳是_(填“均匀”或“不均匀”)伸长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_(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3) 当标识R2刚好位于刻度尺上7.00cm

10、位置时,R1位于刻度尺上_cm位置。现手持细绳两端,A端向左B端向右使它们沿绳所在直线同时匀速运动,若发现标识R2不动,则A、B两端的速度之比为_。 22. (4分) (2017山东模拟) 小红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的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1) 水的沸点是_,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一个标准大气压; (2) 做上述实验时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左右; (3) 沸腾时的特点是_ 23. (5分) (2016八宜兴月考) 如图所示,冰块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 (1) 分析图象可知:冰块熔化过程持续_min,此过程需_

11、(吸热放热),温度_(选填“升高/不变/降低)(2) 由以上分析可知,冰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区分晶体与非晶体的重要依据是:_24. (10分) (2017八下江阴期中) 为了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拉力大小的关系,小明决定进行实验. (g=10N/kg)(1) 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是100g,则实验时每个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为_N、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_次实验.(2) 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乙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像.(3) 由图像可以得出的结

12、论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_,_(填测量工具名称)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25. (4分) 根据图片做题(1) 图1中未挂重物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N若没作任何调节,就把重1N的钩码悬挂在它的挂钩上,则测力计示数大于、等于还是小于1N?_(2) 图2体温计的示数是_(3) 图3停表的示数是_s26. (15分) (2016安徽) 某家用轿车,重为1.5104N,当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了0.5h,消耗汽油3kg,期间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08倍已知汽车的热值为4.6107J/kg在此过程中,求:(1) 车通过的路程;(2) 牵引力做功的功率;(3) 汽车发动机的效率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2题;共26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二、 填空题 (共8题;共18分)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三、 实验题 (共6题;共44分)21-1、21-2、21-3、22-1、22-2、22-3、23-1、23-2、24-1、24-2、24-3、25-1、25-2、25-3、26-1、26-2、2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