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银海区中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3664815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海市银海区中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海市银海区中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海市银海区中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海市银海区中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海市银海区中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海市银海区中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海市银海区中考语文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海市银海区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26分)1. (14分) 按要求天空。(以回答最好的5道题计分)(1)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_ ,_ 。(郭沫若静夜)(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 ,_ 。(诗经蒹葭)(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 ,_ 。(长歌行)(4)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_ ,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 。(诸葛亮出师表)(6)苏轼在水调歌头一词中,表达对亲人美好祝福的句子是:_,_ 。(7)生活中被他人误解在所难免,但如果我们拥有“_ ,_ ”的豁达心胸,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和谐

2、。2. (3分) (2017姜堰模拟)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宋朝欧阳修最懂得读书的真d_ , 他说:“读书趋简要,言说去杂冗。”这是一句至理名言,既指出读书贵在于精,又chn mng_了著书立传必须言简意gi_的道理。3. (2分) (2017八下民勤期末)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 这种落后的人才观极大地制约了基础产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B . 环保部门不监管惩处污染企业,反而在环保检查前向污染企业通风报信,这种敷衍塞责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C . 只有认真看待过去的错误,并且深刻反省,才能避

3、免重蹈覆辙。D . 人生中很多美好的东西都稍纵即逝 , 比如青春、美丽、健康当我们拥有的时候,要学会珍惜;当我们失去时,要学会坦然。4. (2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B . 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的行列。C . 微笑是一首动人的歌声,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D . 生长在阿拉善西部的胡杨林是一种特别耐旱的树种,尽管那里干旱少雨,但一到夏季,胡杨总是郁郁葱葱的。5. (2分) (2013济宁)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水浒是我国第一

4、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B . 西游记描写了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作品中塑造的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他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深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C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D . 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6. (3分) (2013孝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得往前走吗,先生?”我问。“我得离开桑菲尔德吗?”“我相信你得离开,简。我很抱歉,简妮特,可是我真的相信你得离开。”这是个打

5、击,可是我没有让它把我打垮。“好吧,先生,往前走的命令一来,我就可以走。”(1) 上述这段文字节选自世界文学名著简爱主人公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中的身份是_,这个“打击”是指_。 (2) 从课文节选精彩片段或上述文段中可以看出简爱的性格特点是_。 二、 阅读与赏析 (共4题;共76分)7. (21分) (2017九宁德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6、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节选自苏秦以连横说秦)【注释】简:选择。扺(zh)掌而谈:指谈得很融洽。扺掌,击掌。(1)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2处。期 年 揣 摩 成 乃 说 赵 王 于 华 屋 之 下(2)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劳其筋骨 劳:_ 发于声

7、而后喻 喻:_形容枯槁 形:_ 赵王大说 说:_(3)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 舜发于畎亩之中 不求闻达于诸侯B .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C . 必先苦其心志 其妻献疑曰D . 得太公阴符之谋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4) 翻译下列句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5) 甲乙两文告诉人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请简要说说你是如何得出的。8. (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 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是什么意思?

8、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9. (15分) 回顾俗世奇人品析下列语句,回答相关问题(1) “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这句中“一种活法”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2)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一句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样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3) “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句中的“找”字能不能换成“捏、揉、做”等字眼?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10. (25分) (2

9、017九上翁牛特旗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光明在低头的一瞬迟子建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

10、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

11、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晳,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

12、,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

13、中受苦人的甘露。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个主题表达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

14、你,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1) “我”的俄罗斯之行给“我”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 (2) “扫烛油的老妇”以怎样的特质感动了“我”? (3)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名人的雕像,这有什么用意? (4) 文章第段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5) 文章第段画横线的句子,深有韵味,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 表达与交流 (共1题;共5分)11. (5分) (2017七上邵阳期末)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文题一:生活中的美丽题目二:成长路上,我们品尝过多少人生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块手帕,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墨香,“千里共婵娟”的情怀带给我们许多感动。请以“_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若选题目二,须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写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