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宁市2020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366162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海宁市2020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省海宁市2020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省海宁市2020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省海宁市2020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省海宁市2020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海宁市2020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海宁市2020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海宁市2020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百年前,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命运堪忧。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千千万万爱国青年满怀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寻求救国真理、报国之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青春的_不断涌现。人们不会忘记,在改革开放初期,无数青年响应党的召唤,用行动冲破传统观念的_,推动商品经济大潮滚滚向前;面对大地震、大洪水等严重自然灾害,无数青年冲锋陷阵,舍生忘死,留下了_的青春故事;( )。事实充分证明,当代青年是大有作为、值得信赖的一代。现在

2、,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社会价值取向具有多元化,如何辨明是非,并找准奋斗目标和兑现目标的途径,是每一个青年必须面对这个问题。观念越是多样,思想越是多元,广大青年越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找准人生方向,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把个人的吟唱汇入时代的_。(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光彩 樊篱 扣人心弦 主旋律B . 华章 樊篱 感人肺腑 主旋律C . 光彩 樊笼 感人肺腑 大格局D . 华章 樊笼 扣人心弦 大格局(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无数青年在重大国际活动中甘当志愿者,为活动顺利开展无私奉

3、献B . 无数青年在重大国际活动中甘当志愿者,活动得以顺利开展C . 在重大国际活动中,无数青年无私奉献,甘当志愿者,保障活动顺利开展D . 在重大国际活动中,无数青年甘当志愿者,为活动顺利开展无私奉献(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社会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如何辨明是非,并找准奋斗目标和兑现目标的途径,是每一个青年必须面对这个问题。B . 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如何辨明是非,并找准奋斗目标和促成目标的途径,是每一个青年必须面对的问题。C . 社会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如何辨明是非,并找准奋斗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是每个青年必须面对的问题。D . 社会价值取向具

4、有多元化,如何辨明是非,并找准奋斗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每一个青年必须面对这个问题。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一上大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以“工匠精神”锻造文学语言文学界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文学创作就是虚构故事,把故事编得好看就行,似乎越来越少有人提及文学语言;兼之网络化、娱乐化用语的大量运用,使得文学语言渐有粗鄙化、简单化和平庸化之嫌。对叙事文学而言,构思故事当然是必需的,但故事是通过语言传达出来的,语言才是文学的全部肌体,是文学的活的灵魂。文学之美首先体现为语言之美。一个成熟的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语言使用的方家。作家贾平凹每天练笔,三五

5、个句子,随想随写。其实文学语言就是这么积淀来的。语言积淀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阅读文学经典。对于有志于文学的人来说,读文学经典,关键在品出语言的味道、语言的魅力、语言的美感。古往今来的经典文学作品,往往一开头就能见出作家语言的功力和语言风格的取向。譬如鲁迅的故乡,开头一段写景,即用了大量具有拟人化特征的词组:深冬、阴晦、冷风、呜呜作响、篷隙、苍黄、荒村、活气、悲凉。这寂静的荒村,马上就活起来了。鲁迅的语言体系,是对绍兴官话和现代白话的融会与改造,虽已属纯然的现代白话,但这白话,并非一般的俗语和口语,而是经过高度修饰、提炼和改造了的文学语言。鲁迅对现代白话进行了文学的改造,并形成了自己风格鲜明的语言

6、范式。与之相异,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长于情景跳跃式和时空交错式的语言。百年孤独的开篇就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种荒诞式的情境:“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马尔克斯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发生的事在一句话中呈现,以这种荒诞叙事为开端,奠定了百年孤独的文学基调。此种突兀的文学语言,在百年孤独中比比皆是。文学大师就像建筑巨匠,一定对语言有一种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反观我们的语言态度,一个越发明显的事实是,我们的文学语言乃至生活语言,似乎正变得越来越贫乏、干瘪,汉语本身的简洁之美、音律之美和灵动之美,已然十分难得。比如表示“看”这个动作的词汇,今天的

7、文学作品中,一般只有三五种,而在古代汉语中,则有数十种之多,诸如睨、瞟、瞄、眨、瞪、眺、睬、瞥、盯、睹、瞭、眦、瞋、眴、睇、觑等等,且不同词汇皆有微妙的动作差异,生动形象,姿态万千。那么,如何让文学语言变得鲜活、灵动、丰富呢?文学语言不应丢弃汉语的深厚传统,要善于从现代书面语、地域方言、古代汉语、日用口语等多种语言形态中汲取鲜活丰富的活性元素,熔铸为自成一体的特色文学语言。贾平凹的小说语言,多游走于现代白话、关中话、陕南商州话和古语之间,于红楼梦语言借鉴尤多,又汲取了张爱玲的小说语言,近则与沈从文、孙犁相衔接,再加上他的勤奋练笔,于是锻造出了贾氏独特的文学语言。优秀的文学语言,一定是在古今中外

8、经典文学作品的语言基础上的融会贯通和自我创造,需要一种几十年如一日地平凡劳作的“工匠精神”。语言上没有这样的硬功夫,文学精品就只能是空中楼阁。(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网络化、娱乐化用语的大量运用,使文学语言逐步有了粗鄙化、简单化和平庸化的倾向。B . 叙事文学必须构思故事,而故事通过语言传达,作为文学肌体的语言,才是叙事文学的重心。C . 文学作品故乡百年孤独的经典开头,显示出两位作家语言功力的高超和语言风格的取向。D . 优秀的文学语言,必定是在对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语言融会贯通基础上的自我创造。(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

9、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把文学创作不重视锻造文学语言作为立论前提,进而明确了语言对于文学的重要意义。B . 文章把文学大师与建筑巨匠进行类比,援引古今中外实例,充分论证了一个成熟的作家是语言使用方家的观点。C . 文学语言要从多种语言形态中汲取鲜活丰富的活性元素,熔铸并自成一体,贾平凹独特的文学语言是最好的明证。D . 对于锻造文学语言,文章先提出问题,接着具体分析,最后明确解决的办法,层次分明。(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能够阅读文学经典,品出语言的味道、魅力和美感,再经常练笔,语言积淀就有了可能。B . 如果不经过高度修饰、提炼和改造,鲁迅

10、作品的文学语言就很难形成自我鲜明的风格。C . 如果有了对语言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我们的文学语言也会由贫乏、干瘪变得丰富、鲜活。D . 只要文学把故事编得好看,而且还有语言上的硬功夫,这样文学精品就不会是空中楼阁。3.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校”)。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

11、强文化自信。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法,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摘自2018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有删改)材料二: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12、程度教师眼里导致活动开展困难的因素材料三: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

13、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摘自2016年12月17日中国教育报,有删节)材料四: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术”是形式、方法。“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抽去 “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两者孰

14、轻孰重,毋庸赘言。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摘自2017年12月6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二批传承学校覆盖了31个省(区、市),

15、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其中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B .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教师本身的素养、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都影响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成效。C . 校园文化活动要扩大师生参与度,它的目的并不是比赛拿奖,而是要给更多学生提供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D . 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而是要不断挖掘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A . 材料一侧重介绍了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目的,并介绍了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的特点。B . 虽然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调查显示,比较了解传统文化的教师不足40%,这有可能成为制约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因素。C . 被调查教师普遍认为课程设置是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困难的主要障碍,而实践学校则认为师资力量不足、内涵不够才是主要问题。D .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主要以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虽然值得肯定,但不如在现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