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3658352 上传时间:2024-03-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拉萨市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拉萨市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拉萨市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拉萨市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拉萨市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拉萨市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萨市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拉萨市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一、积累运用(20分)1、亲爱的同学:走进期中,亲近语文,满怀信心,展示才华。写一句话为自己加油!(要求书写准确、规范)(1分) 2、你熟悉下列字词吗?请细心地根据拼音写汉字,静心地更改错别字,将汉字或拼音书写在下面。(3分)(1)油光可见 (2)巨星yn落 (3)冥思遐想 (4)粗制乱造 (5)相信见拙 (6)由然而生 3、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白处,正确的顺序是( )(2分) 读春天,我们知道 ;读夏天,我们知道 ;读秋天,我们知道 ;读冬天,我们知道 。读书,我们知道生活必须一字一字地书写;读人,我们知道,人生就是一本书。A.生命的延续 B.生活需要

2、积蓄C.生命的起源 D.生活中的收获4、下列各句没有人物肖像描写的一句是( )(2分)A.走在前边的约摸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B.我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支烟嘴。C.女儿经受不起闲话:“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不懂得包涵。D.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5、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2分)A.一辆军用摩托车,像离弦的箭一样,在蜿蜒曲折的环山公路上飞驶着。B.他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根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C.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D.

3、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6、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清秀旖旎的瘦西湖风光令国内外游人流连忘返。B.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C.为了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令人赏心悦目的安徒生童话邮票。D.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有识之士提醒人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7、请你帮助某中学的图书馆制作一个“名著卡片”。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按要求填写。(1分)西游记 三国演义 红楼梦水浒传 骆驼祥子 鲁宾逊漂流记书名 作者 8、下列标题与作者

4、、朝代一致的是( )(2分)A.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杜牧唐代诗人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代诗人C.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宋代散曲家D.赤壁苏轼宋代诗人9、背诵默写。(4分)(1) ,病树前头万木春。(2)伤心秦汉经行处, 。(3)东风不与周郎便, 。(4)故虽有名马, , ,不以千里称也。二、阅读理解(40分)(一)我的课本哪里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她?”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

5、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困,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父亲对我说:“你从乔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

6、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暗的麻油灯下裁好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10、作者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子的呢?试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答: 11、作者在开头说这第一本书“让我一生难以忘怀”,请从文章中找出“难以忘怀”的原因。(3分)答:

7、12、“我的第一本书”和三个人物有关,从围绕这第一本书发生的故事里,可以看出这三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将你的分析和评判写出来。(3分)答: 13、从“我的第一本书”里,你能看出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吗?联系你现在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的想法。(4分)答: 14、作者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倾注了无限深情,这种感情流溢于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出课文中的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说说作者对“第一本书”怀有怎样的感情。(4分)答: (二)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8、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5、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每有会意(心领神会) B.期在必醉(希望,期望)C.曾不吝情去留(挂心,在意)D.环堵萧然(冷清的样子)1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2分)A.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于是自号“五柳”。B.他有嗜酒的天性,经常在家里喝的酩酊大醉。C.他喜欢读书,但不死抠字句。D.他虽然贫穷,但

9、是安之若泰,以文自娱。17、根据提示,按原文填空。(2分)(1)文中最能概括作者性格特点的句子是: 。(2)文中从衣、食、住方面揭示作者生活状况和处世态度的句子是: 。18、文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你结合五柳先生的挑花源记说说他的“志”是什么?(2分)答: 。19、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赞美了他 的精神。(2分)(三)母亲的诗(18分) 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十多年前,我上小学。冬天,家乡铺天盖地下了一场雪。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田野村庄,摇撼着

10、古树的躯干,把我家的门窗撞得哗啦啦地响。吃罢早饭,我背上书包上学去。打开房门,一股袭人的寒气迎面扑来,顿时让我打了寒噤。我赶紧把门撞上,哆哆嗦嗦地说:“哎呀,好吓人的风雪哟!”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缩头缩尾的样子,瞧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风雪吓人吗?不,冬天的门就是风雪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上学去!”踏着洒满积雪的小路,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季节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门有关。走到学校的时候,母亲有关季节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

11、当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身上的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身子热乎乎的。从此,我天天念着它去上学,再不畏惧风霜雪雨。年年如母亲所说,飞雪送来了春,花朵盼来了夏,绿荫又迎来了累累的秋岁月如流,人生如流,转眼十余年过去。我从大学毕业了,正赶上就业艰难,许多单位下岗分流。毫无门路的我,只得像一只无头小鸟似的在人才交流中心乱闯,结果半年过去后,依然没有找到一份工作。那天,我又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走出人才交流中心。抬头望,天空灰蒙蒙,弄得我的心情更加灰暗。既然城市容不下我,我便想到了回家去。于是,我搭上了一辆便车,当天晚上就来到乡下。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不一会儿,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我独立

12、门前,仰望长空,星星闪烁。可在我看来,那些星星却像对我眨着嘲笑的眼。我低头哀叹道:“唉,人倒霉连星星都生厌啊!”然后咚地撞上房门,坐在屋内唉声叹气。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瞧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星星生厌吗?不,黑夜的门就是星星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看星星去。”坐在满天星斗的院坝上,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人生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门有关。天快亮的时候,母亲有关人生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星星把黑夜的门推开了/黑夜把坚韧的门推开了/坚韧把成功的门推开了/成功把生活的门推开了”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的心加了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的心里热乎乎的,我虽然未置一词,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做。20、“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母亲随口说出的话,竟被我称为诗,这是为什么?(2分)我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