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365771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实录.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播放春天的故事片段,老师带领学生热情的唱这首歌。同时显示歌词:“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师:提问这首歌的歌名,主题与背景。生:积极发言回答师: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二、讲解新课(一)、对外开放的背景 (板书)多媒体展示材料: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

2、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 材料二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江泽民在香港“2001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的讲话请回答: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

3、一政策的主要目的和立足点?指导学生分析材料,从中找到答案。1、国际方面 (板书)(1)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2)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2、国内方面 (板书)(1)“文革的破坏”经济崩溃 人心向往(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提问学生,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考察学生课前预习的成果。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课前预习。(二)、对外开放的步骤 (板书)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1、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的设立多媒体展示材料: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

4、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师:上述材料表明,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样的倡议?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生:邓小平倡议在广东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诞生,标志着邓小平的倡议开始付诸实施,中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师:什么叫经济特区? “特”在哪里?生:(结合课文注解和材料回答)师: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特殊渠道。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特”的表现:第一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第二实

5、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师:继深圳特区后,我国又先后创办了哪些经济特区?生: 1980年8月26日,国务院宣布: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三市设置经济特区。 12月10日,国务院又正式批准成立福建的厦门经济特区。 1988年4月13日,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师:在这四个特区中,要记住海南特区是成立最晚但是最大的一个特区。师:阅读【学思之窗】,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生:这两个省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展开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一是靠近国际市场。深圳和珠海与香港、澳门毗邻,汕头和厦门也与港澳临近,厦门还与台湾隔海相望。二是历史上这些地方

6、与海外有密切交往。三是深圳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汕头和厦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海运港口。四是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为依托。五是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就在这里。(1)、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变化(板书)多媒体展示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从心里深刻认识到该和开放的必要性。(2)、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板书)师:从同学们刚才的分析中我们看到,经济特区的设立绝非偶然。那么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62的两幅图片和对媒体展示的的材料思考这个问题。材料:二十多年来,深圳人创下了230多项“全国第一”:物

7、价改革、打破铁饭碗、股份制试点、证券市场、企业产权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住房制度改革、对外企实行国民待遇、社会保障。生1: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仅深圳就引来了6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项目22050项,外商企业13747家,合同利用外资276.1亿美元。生2: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20多年来,深圳人创下了230多项“全国第一”:物价改革、打破铁饭碗、股份制试点、生3:经济特区还是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口”。特区实践的成果,使人们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

8、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于是,我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所分析的那样,20多年来,深圳等经济特区不仅本身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特区实践的成果,更使人们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经济特区后,我国政府又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2、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板书)多媒体展示材料:1984年,80岁 “除现在的特区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 师:请同学们阅读有关邓小平

9、同志的题词和谈话,想一想,党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的背景是什么?生: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带来了成功的经验,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地域创造了条件;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和回京后的谈话,坚定了党中央进一步开放的决心。师:为此党中央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生:进一步开放的第一步是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决定开放南通、连云港、天津、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师:(多媒体打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和开放城市图)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14个城市的位置,(大秦天烟青连南;上宁温福广湛北)。并思考这些城市发展经济具有哪些有利条件?生:沿海城市具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交通方便,具有较大的外运港口

10、,并且同内地铁路相连,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口岸。师: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生: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旨在加快利用外部资金、引进技术的步伐,它们将成为经济繁荣、技术先进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沟通国内、面向世界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师:1985年后,我国先后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带。3、经济开放区(1985年)(板书)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思考我国沿海开放地带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生:水陆交通方便,自然资源丰富,工业

11、基础雄厚,科学技术进步,农业条件好,乡镇企业发达,又有广阔的腹地作为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 概况: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特点: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为主;通常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板书)招商引资与走出国门师: 从20世纪末起,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势,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我国实行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国家鼓励具有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师:(小结)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沿

12、海开放城市一样,是中国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桥梁和窗口、出口创汇的基地。开放区的目的是吸收国外资金和技术,借鉴吸收国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推动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4、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板书)师: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开始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实现这一具有战略意义转移的第一大决策,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多媒体展示材料和图片;材料一; 浦东是上海的一个行政区域,位于贯穿上海市区的黄浦江东侧。浦东虽然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一江之隔,但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上海浦西。材料二:在浦东开发和开放前,上海人流传这么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宁要浦西一片瓦,不要浦东

13、一栋楼”。师:这两则材料向我们介绍了开发前浦东的地理、历史状况,现在我们通过图片来看开发后的浦东,天壤之别,今非昔比。那么当初中央政府开发浦东的目的何在?同学们阅读课文回答。生1:浦东的开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这就是上海在对外开放方面所拥有的优势: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人才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历史积淀的与国际交往的联系和经验等等。这些都预示上海有着迅速发展的内在潜质,有着重塑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形象的先天条件。生2:建立浦东新区的目的是以该区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这是20世纪90年代乃至21世

14、纪我国经济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理解也透彻。接着请大家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认识以下浦东开发的成就和意义。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中华第一楼”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全国惟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等。材料二: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 (浦东开发)决策高明,规划周

15、密,做法聪明,这是中国的一大奇迹。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长城、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的光辉篇章,浦东开发也将成为新的历史篇章。 法国总统希材料三:图(三张) 材料四;自1990年开发浦东以来,浦东新区加快步伐,综合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有1990年的60亿元起步,到2002年达1251元,保持了19.6%的年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2年达58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1993年的5.3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95元;实际利用外资2002年达16亿美元;外贸出口由1993年的12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136亿美元。2003年浦东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81亿美元,同比增长58%,占到全市的半壁江山。生:浦东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为上海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两位数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成为上海经济新的增长点;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基地和现代工业基地,这对推进上海加快建设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师: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